全球民間音樂節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落幕,舞臺上的余音仍在樂迷心間縈繞,可寧子渲與沈卿白剛松下一口氣,便又被卷入新的挑戰漩渦,投入下一場艱難“戰役”。
社區受國際形勢沖擊后,雖暫時穩住局面,但長期發展隱憂重重。為強化平臺“抗風險”能力,他們決定在全球多地建立內容備份服務器與運營分中心,可異國他鄉,法規政策復雜多變,從場地租賃、設備購置到人員雇傭,處處遇阻。在某國申請服務器機房建設許可時,繁瑣審批流程長達數月,還因對當地數據安全法規解讀差異,反復補充材料、修改方案;雇傭本地員工時,文化沖突致管理難題頻出,工作習慣、作息時間大相徑庭,團隊協作磕磕絆絆,項目推進緩慢,像負重的航船在波濤中艱難前行。
同時,寧子渲想將民間音樂傳承從線上延伸至線下實體空間,打造系列“民間音樂傳承工坊”,集技藝傳授、作品展示、樂器制作體驗于一體。可場地裝修伊始,就因古建筑改造規范與消防要求沖突,被迫停工整改;傳統手工藝人招募也不順利,年輕一代多不愿投身這看似“冷門”行當,老手藝人又顧慮身體與收入不穩定,參與積極性不高,工坊籌備陷入僵局,傳承愿景似被迷霧籠罩。
藝術跨界合作上,與時尚界聯名計劃亦波折不斷。設計團隊把民間音樂元素融入服飾時,過于具象的圖案拼接顯得土氣笨拙,抽象演繹又讓內涵晦澀難懂,樣衣多次返工;合作品牌對宣傳節奏、產品定位也有分歧,一方求快求流量,要大肆炒作,一方盼穩扎穩打、凸顯文化底蘊,雙方僵持不下,聯名新品遲遲難以上市,錯失市場先機,熱度漸涼。
沈卿白當機立斷,拆解困局。應對海外運營難題,組建“國際法規智囊團”,聘用本地法務與顧問,深入研習各國法條,按章辦事、精準調整方案,終獲審批通過;開展跨文化團建與培訓,制定靈活管理規章,尊重差異、融合優勢,員工漸入佳境,分中心高效運轉,平臺根基更穩。
為盤活“民間音樂傳承工坊”,沈卿白協調政府文保、消防部門,邀請專家論證,在保留古建筑風貌前提下,優化消防設施,科學布局工坊空間,重啟裝修;提高手工藝人待遇保障,聯合院校設非遺傳承班,培養后備人才,為老藝人辦技藝展、出作品集,提升榮譽感,吸引眾人投身傳承,工坊如期開張,訪客絡繹不絕。
時尚聯名僵局里,沈卿白牽線國際知名設計師與民俗學者,深挖音樂元素文化“內核”,以故事為靈感,用現代剪裁、時尚色彩將傳統巧妙“織入”服飾,簡約且有韻味;組織品牌高層“文化溯源之旅”,重審合作初心,協商制定穩健宣傳策略,聯名新品亮相時裝周,驚艷四座,銷量飆升,實現藝術與商業“雙贏”。
可就在諸事順遂、成果初顯之際,輿論場忽起波瀾。有自媒體惡意揣測工坊“圈地盈利”“偽傳承真炒作”,時尚聯名被指“消費傳統文化”“掛羊頭賣狗肉”,負面評論在網絡發酵,民眾質疑聲起,合作方信心受挫,工坊客流銳減,新品銷售遇冷。
寧子渲滿心委屈,眼眶泛紅。沈卿白迅速反應,收集工坊傳承教學、作品誕生全程記錄,制作詳實辟謠視頻,發布聲明;邀請主流媒體實地探訪,權威解讀文化價值;對造謠自媒體發律師函,追責到底,用事實“破局”,重塑口碑。歷經風雨,寧子渲深知,傳承之路漫漫,每一步皆有坎坷,唯堅守初心、真誠破題,方能續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