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治世之學問,茍思而日逐新。不問國學而習之者,獨推倡以舊學。舊學之研,必于今無新。只可為鑒,不可為天理而精鉆研。愛國而勤學兮,方可研之國學。人有異同之所長兮,方眾才林立。夫觀如今,日新月異。獨品舊典,以何食新。不勤不新,便常覽舊。崇古鄙今,迂腐至極。心之所學,古來彌新。理之所學,獨倡嚴謹。非行之所學兮,故舊來無勤。非心之所學兮,自言高才而無新。惰不足以為恥,此為凡人之過也,非我之過也。惰者可知其惰,勤者反不知其勤。惰之者,千日惰而一日勤,舒心周暢。勤之者,千日勤而一日惰,心疲乏也。弗若舟車之行,行之千里而無歇。故車馬疲勞,舟車疲弊。身雖勤卻心無力,此為用心不專也。勤之者故思惰,惰之者反故思勤,此為陰陽之實。久陰則必陽,久陽則必陰。如雨如晴,如日如月。曉陰陽之實者,言則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至陰至陽,則失調矣。故人之常言結合勞逸,方可免攻心之憂患,故作此篇,簡曰《國學》。淺談書中了無之學問,與君共勉而雅正。
是辭曰:千山愁路遠,一人一步履。垂綸興致低,飲酒可助興。一人一步履,千人則千履。垂綸興致低,邀朋相與鄰。如醫面診病,對癥方可愈。號脈問病因,除根清掃凈。盡力思所學,迎刃而解憂。學自長所技,研精專本領。一人步履者,可千日一行。日不敷三年,以至千山頂。喪氣垂綸者,亦可無酒友。靜待時觀景,亦能漲心情。無論事所何,事出皆有因。凡為人所事,必有消解法。可所謂積極,亦可謂傷心。宇宙之浩浩,無事不過去。君若知此理,何事可纏身?若心存怨氣,罵過便消氣。若君氣不消,存氣傷身體。花雅則多芳,雅花則少怒。以花名自喻,解氣心自吟。臟話非粗俗,有臟方為真。無臟話世界,我看未必真。臭蟲惹人厭,無可謂不臟。蟲來惡心人,令人生怨氣。氣若不得出,傷為我身體。面前或面后,怒罵或告家。就道言臟話,也可謂合理。喜怒哀樂愁,隨時間而去。事不困己身,萬事皆過去。不為小事氣,萬事皆為小。此事何其廣?幾年有干系?正因此事小,與未來無系。若為此事困,憂愁生遍地。宇宙之所大,人也無多意。我今之如何,不觀人目色。只需守法紀,揚德好市民。良心能過去,就可謂真理。
觀人之目色兮,為世俗所困。為世俗所困兮,故活之憂心。為憂心所困兮,如自縛枷鎖。自縛而步艱兮,安能行千里?嘆心之所學兮,而非得修心。失心而嘆命兮,信天上有神邸。以心命玩樂兮,非居安思危。觀古心之法兮,與今時有異。君子活命艱兮,故小人橫生。小人握利刃兮,君子難修心!嘆理與人絕兮,乃非知真理。真理為時定兮,非人能自擬。人之謂自大兮,以為窺得真理。替時而制理兮,畫地為牢矣。封建之嚴法兮,今不為所用。今真理之智兮,古人亦為云。古人稱今理兮,視其如薄云。薄云亦繁多兮,不過多浮云。非古人無理兮,是時已莫同。今若愚者言兮,必復古而鄙新。
國學之理在于新,不為國學空論理。人自負而空定理,如螢蟲言知月命。螢蟲微命初來世,以觀天月嘆清貧。螢蟲千命難比月,怎可妄言斷月命?人未觀世地球存,地球未生理已定。人未出世有真理,怎敢學螢斷月命!地球之事未全知,宇宙之事亦未明。人若言其知真理,不過模糊不確定。只有糊涂模糊語,難有紕漏可辨悉。意義微乎可笑哉,此又何稱真天理。人之生命為傳承,猶如獸焉生子辛。萬般辛苦皆為生,但生何須這般苦?不過是人野心大,一心渴望人永存。倘若人類得永生,宇宙之命難為續。目光過遠亦無用,所以只需研此句。國學之賦國家理,國家應顧萬民心。
人之雙兮,可稱作朋。人之聚兮,即稱為家。家之聚兮云部落,部落聚兮生國家。國家之上為地球兮,地球之上為寰宇。地球蕩蕩而龐廣兮,自千古未曾統一。宇宙浩浩而廣大兮,亦非人力所能及。永生之道至微渺兮,不應全力而竭心。宇宙之命更難續兮,故視國家而安生。天文學問仍需研兮,為通曉學問求索;國學之賦吟國學兮,則更多在于觀世;觀世界方可觀人兮,不盡是茍且偷生;人之慧與志相長兮,望與心方能共存!
【譯文】:品味治理世事的學問,需要不斷思考并追求日新月異的變化。如果不學習國學而只推崇舊學,那么舊學的研習在當今時代已經無法帶來新的見解。它只能作為借鑒,而不能作為天理來深入鉆研。只有懷著愛國之心并勤奮學習,才能真正研究國學。人各有長短,只有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才能讓眾多人才脫穎而出。如今的時代,日新月異。如果只沉迷于古老的經典,如何能適應新的變化?不勤奮,不創新,只是一味地回顧過去,崇古貶今,這是極其迂腐的。真正的學問,無論古今,都應該是不斷更新的。真正的道理,應該追求嚴謹。如果不付諸行動,即使學得再多,也不會有真正的進步。如果不是用心去學習,即使自認為才華出眾,也不會有新的突破。懶惰不足以成為羞恥,這是普通人的通病,而不是我的過錯。懶惰的人知道自己懶惰,而勤奮的人反而不知道自己有多勤奮。懶惰的人可能千日懶惰,只有一天勤奮,卻感到舒心暢快;而勤奮的人千日勤奮,只有一天懶惰,卻感到心力交瘁。這就像舟車行千里而不休息,最終車馬疲憊,舟車破敗。身體雖然勤奮,但內心卻無力,這是用心不專的表現。勤奮的人有時會想偷懶,而懶惰的人有時會想勤奮,這是陰陽變化的道理。久陰必陽,久陽必陰,就像雨過天晴,日月交替。懂得陰陽變化的人,會明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道理。如果過于極端,無論是至陰還是至陽,都會導致失調。因此,人們常說勞逸結合,才能避免內心的憂慮和困擾。所以寫下這篇文章,簡稱為《國學》,與大家分享其中的道理,并希望得到指正。
正文是:人生之路如同千山萬水般漫長,每一步都需要我們獨自前行,正如垂釣時興致低落時,飲上一杯酒便能增添幾分興致一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經歷,正如一人有一雙腳印,千人便有千雙腳印。當我們感到垂釣的興致低落時,不妨邀請朋友一起垂釣,互相陪伴,增添樂趣。人生如同看病,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治愈疾病;只有號脈詢問病因,才能徹底清除病根。面對煩惱,要盡力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才能像快刀斬亂麻一樣迅速解決。學習可以增長技能,鉆研可以精通本領,即使是一個人獨自前行,只要堅持不懈,日積月累,最終也能到達千里之外,登上山頂。即使垂釣時感到沮喪,沒有酒友相伴,只要靜下心來欣賞周圍的景色,也能讓心情變得愉悅。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有其原因,凡是人們所做的事情,都一定有解決的辦法。這可以稱之為積極,也可以稱之為傷心。宇宙浩瀚,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被小事困擾,要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煩惱和挫折。正如花有香氣才能吸引蜂蝶,人有雅量才能化解怨氣。即使是臟話,在某些時候也能起到宣泄情緒的作用。喜怒哀樂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過去,事情只要不困擾自己,便都會過去。不要為小事而憂愁,因為所有的事情相對于浩瀚的宇宙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只需遵循內心良知,遵守法紀,做一個有德行的好公民,便能無愧于人生。
世人常以他人目光為重,為世俗所束縛,故而活得憂心忡忡。憂心如同枷鎖,將自己緊緊捆綁,步履維艱,又怎能行千里之路?可嘆人們雖努力學習,卻往往忽視了修心養性。若失去本心,便只能感嘆命運不公,寄希望于虛無縹緲的神靈。放縱內心,追求享樂,而不知居安思危,實乃可悲。觀察古人的修心之法,與今時今日大不相同。君子生活艱難,故而小人橫行。小人手中握著利刃,君子難以修心養性。可嘆世人遠離真理,并非因為不知曉真理,而是因為真理因時而異,并非人力所能隨意制定。人們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窺得了真理,實際上不過是替時代制定規則,畫地為牢罷了。封建時期的嚴苛法令,如今已不再適用;而如今被視為真理的智慧,在古人看來也不過是浮云。古人若聽聞今人的道理,也會視其為輕薄浮云。然而,浮云雖多,終究不過是過眼云煙,并非古人沒有道理,而是時代已經不同。如今若有人愚昧地主張復古而鄙棄新事物,必將陷入困境。
國學之理貴在創新,而非空談理論。人若自負地妄下定論,就如同螢火蟲妄言知曉月亮的命運一般。螢火蟲微小的生命剛剛來到世間,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便感嘆自己命運清貧。然而,螢火蟲縱有千條性命,也難以與月亮相比,又怎能妄言斷定月亮的命運呢?人類尚未觀察完整個地球,地球的真理便已存在;人類尚未出世,真理便已存在,又怎能像螢火蟲一樣妄言斷定真理呢?人類對地球之事尚未完全了解,對宇宙之事更是知之甚少。若有人聲稱自己知曉真理,那也不過是模糊不確定的言辭,難以找到紕漏加以辨析。這樣的意義微乎其微,又怎能稱之為真正的天理呢?人類的生命在于傳承,就像野獸辛苦地繁衍后代一樣。人類萬般辛苦都是為了生存,但生存為何需要如此辛苦呢?不過是人類的野心太大,一心渴望永生罷了。倘若人類真的能夠永生,宇宙的命運恐怕也難以延續。目光過于長遠也無濟于事,因此只需研究這句話即可。國學賦予國家以道理,國家應當顧及萬民之心。
兩個人在一起,可以稱之為朋友;人們聚集在一起,便組成了家庭;家庭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部落;部落聚集在一起,便產生了國家。國家之上是地球,地球之上是浩瀚的宇宙。地球廣闊無垠,自古以來從未統一;宇宙浩渺無垠,更是人力所不能及。永生之道極其渺茫,不應為此耗盡心力;宇宙的命運更加難以延續,因此應當著眼于國家,安居樂業。天文學問仍需不斷研究,以求通曉宇宙奧秘;國學之賦吟誦國學,更在于觀察世事;觀察世界才能更好地觀察人,而不僅僅是為了茍且偷生;人的智慧與志向相互促進,只有心懷希望,才能與內心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