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幾日后,繪聲館的賓客們見到了一出名為“龍鳳爭輝”的好戲。
臺上先是氤氳著山嵐迷煙,不多時又烏云翻墨,有些雨意。一時間,百鳥和鳴,應和著清溪流瀑,讓人聽得好不舒服。
兩位身穿胡服的男子接著便在這“曠野”中打斗起來,隨攻守之勢的變化,臺上幻境一變再變,聲響也越發豐富,看得人眼花繚亂,聽得人驚心動魄……
一出“龍鳳爭輝”,集合了口戲、幻術、反手弓與飛刀絕技,精彩紛呈,很快便為繪聲館重塑了聲望。
郃遜在臺下看得喜笑顏開,對自己的識人之明頗為自得,卻又暗想道:好是好,不過,薄韜為人輕浮,阿愿性子抑郁,這兩人都讓他操心,如果他們都如灑脫如凝歡,穩重如秦淵,那該多好!
秦淵對阿愿算是一“聽”傾心,可惜當日他求見她時,阿愿便以“這兒又不是彈琴唱曲的歡場,為何要見客”等話擋了回去。不過,阿愿雖不愿見秦淵,可在那生死一線之際,又是秦淵將她救回。嗐!若說他們無緣,都沒人會信。
既有緣,且看孩子們自己的造化了!郃遜這么一想,便也釋然了,盡管他樂見其成。
6
左首的西院里,阿愿正在教凝歡口戲。架子上的鸚鵡聽著“鳥聲”好不親切,撲棱棱地便要飛來,可惜爪子瘦伶伶的還被縛著,抗議了片刻只得罷了。
二人正笑得歡,秦淵剛好叩門進來,將手中的帖子遞過去。
“高尚書請我們登門表演?”凝歡偏頭看他,“你去嗎?”
“為何不去?”
“可是你不是不想和那家子兄弟有瓜葛么?”
秦淵知她所指,也不辯解,只微微一笑。阿愿倒是猜出個中因由,便在尚書府邸門前下車時,暗中拉住他衣袖問道:“那個案子事涉朝中重臣,是不是高尚書彈壓下來的?”
“對?!?/p>
“那……我們確實該上門致謝。”阿愿秀眉一蹙,低聲道,“我本不是偽魏子民,不愿與這些人有什么往來,不過欠人的情,總要還的?!?/p>
秦淵含了笑看她一眼,低嗤一聲:“彼此彼此……不過,你欠我的情呢,什么時候還?”
阿愿微愕著抬眼看他,但見他碧眸轉深,眼神雖佻達戲謔,卻有種憐恤之情蘊在其間,霎時只覺心慌意亂,半晌才囁嚅道:“救命之恩,不敢或忘。”
“嘿嘿,英雄救美,應該的?!鼻販Y挑挑眉,說罷這話,折身便走。
阿愿松了口氣,轉念卻驀地想起在她所聽的掌故里,英雄救美之后,無不是女子以身相報,這才猛然醒悟自己一不留神被他占了便宜,一張臉羞得通紅。
薄韜一見豪邸便瞪直了眼,阿愿卻寧愿跟他說話,也不愿理睬秦淵,一見他轉目看她便板著俏臉。秦淵也不在意,摸摸下巴暗自發笑。
這頭,凝歡雖經世面卻終究小孩心性,望見府中朱甍碧瓦與珍樓寶屋相映生輝,也不禁被這貴氣懾住了,一徑兒嘖嘖稱奇。
唯獨秦淵視若無睹,軒昂闊步走在前面。秦淵余光一掃,掠見阿愿看他的神色,輕笑道:“小娘子不與我說話,卻老是偷偷看我,這是何故?”
阿愿收回視線,淡淡道:“秦郎氣定神閑,我好奇?!?/p>
她隱有賭氣口吻,聽得秦淵心里大樂,他眸心一動,蔑然笑道:“這些東西呢,阿愿小娘子與我都沒少見過,有什么稀罕的?!?/p>
阿愿越聽越奇怪,暗想他從前是否認識她,忍不住把他看了又看。她記得,前幾天她私下請凝歡不要再撮合他們,凝歡卻說:“他那天救你的時候真是英勇啊,這不是因為思慕,還能是什么?其實,阿干雖然不好看,可也還算端正嘛,他對你這么好,你就不能考慮考慮?”
阿愿這時想起這番話,心里有些發苦,秦淵再好,都不是他。
幾人在偏廳候著,待到通傳時,除了阿愿,三人都以紗障了面,才去正廳演戲。阿愿上臺時,驟見高澄門下賓客觥籌交錯,不由微覺諷刺,暗嘲道:昔日承歡父母膝下,沒有自由,卻有尊榮;如今有了自由,卻要在這兒伺候這些人!
凝歡見阿愿神思恍惚,忙掐她一把。獨坐紗縵之后,阿愿檀口輕啟,靈舌急囀。不知為何,她覺得這場表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累。想想看,過去娛人必先娛己,臺下的人也都只為欣賞她的舌間絕技而來,此處的門客卻無一不是懷著曲意逢迎之心,她的表演與鶯燕軟舞并無差別。
很沒勁。
心思百轉間,阿愿已吐出了最后一口濁氣。一劇終了,高澄瞇著眼笑請秦淵與阿愿留下陪宴。阿愿因為表演口戲的緣故沒有障面,這時也不好再去遮面,只能做了個肅拜。
不知是不是錯覺,在她拜下那一剎那,她能覺出高澄虛扶她的手指在她指尖按了一按。因為肅拜不需女子低首,阿愿很容易看見高澄那雙媚眼里的漣漪,她只覺遍體生寒,有些冷嗦嗦的,忙說自己不會喝酒。
她退在秦淵身后垂首侍立,只聽得他與席上賓客說笑吃酒,又說什么茶都趕不上蜀茶好喝。他好似與其間幾人都很熟識,阿愿說不出心里什么滋味?!咀?】
燈燭通明,在雕花的屏風后篩下并不勻明的淺影。阿愿站了許久,木然挨著這被扯得分外悠長的薄暮,驀聽得一道爽朗笑聲從廳外傳來。
來人本就身材魁梧,隨扈又刻意矮著身子,自然把他襯得更為高大。這人胸脯橫闊,目如曙星,與高澄俊媚面目極為相似,然卻更有男子英魄,凜凜懾人。他身后逶迤而來作富貴打扮的人,也多少與他有些神似。雖經年不見,阿愿也不難回憶起他便是偽魏都督中外諸軍事兼渤海王高歡和他的幼子們了。
她想起當年婁氏好女看上窮小子高歡的故事,再想起他夜御數女的傳說,不覺微露遺憾之色。
………………
【注2】蜀茶:南北朝時的名茶,產于劍南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