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建康曾名金陵、秣陵、建業,南擁秦淮,北倚后湖,有梁一代黎庶逾百萬之眾,人稠物穰,富埒天下。
一月后,秦淵一行入了建康城,被引至大梁驛館,先事休整,只待翌日覲見梁主。
侯景一至驛館便去休息,秦淵卻想著他許諾她的事,只略作小憩,便邀她往秦淮河賞玩。
華霓初綻,入夜的秦淮河畔較之白日更添幾分旖旎情致:烏衣巷里畫檐若云,游人如織,摩肩接轂;朱雀桁浮跨微漣錦水,掠影浮光,掎裳連袂。
秦淵、阿愿、阿烈、聽香一路看來,只覺滿目華彩,賞之不盡,很是心曠神怡。
四人終在桃葉渡前停駐,放眼望去,盡是河舫競立卷珠簾,盛庭華筵排燈船的氣象。
簫鼓醉點,歌舞風流,秦淵擇了臨窗的位置坐下。他點了幾色時令小菜,讓那跑堂的去溫一壺佳釀,回首見阿愿對著畫屏出神,自己也仔細去看。
長堤凝碧,正是芳草綻翠時節,花霏曼柔青石橋。畫上男子白衣飄颯,撐著一葉扁舟,眼內涵著脈脈溫情。循那眸光望去,彼岸是桃妝盛好的嬌美女子。女子螓首低眉,輕吹竹笛,自有嫣然撩人的顰笑風情。那畫屏上“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的題字,字字婀娜,意態風流。
“春花映何限,感郎獨采我。”秦淵識得這畫屏上繪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和愛妾桃葉的故事,不由動情吟哦。
阿愿與他相視一笑,臺上融軟歌聲已逶迤而至。
琵琶未成,先訴呢噥。卻聽得這唱詞緩然漫吟的是西漢的一段掌故。
那西漢的小皇帝劉衎方才十三歲,王莽便將女兒王嬿強按給劉衎為后。劉衎原對王嬿心存怨懟,卻因其為人溫馴善良,自己也終于對她由憐生愛。可劉衎在這時卻意外的病重不治,撒手人寰。之后,王莽冊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太子,將女兒封為王太后。再過了三年,王莽篡漢為新朝皇帝,封女兒為黃皇室主。王嬿憎惡其父篡漢,將自己長鎖深宮,也不曾對父親刻意尋來的當朝第一美男孫豫有半分動容,反是將他趕了出去。
就這樣,王嬿獨守于空寂的承明宮內,修眉聯娟無人顧。十余年后,新朝覆亡,義軍攻入長安城。宮中火光漫天,王嬿惻然一喟,說自己無顏以對漢家,遂慨然蹈火而死。東漢王朝追封她為“孝平皇后”,與其夫劉衎同享宗廟。
阿愿并非從未聽過這個故事,不過此時詠唱的女子聲調哀到了極處,她便一時聽得癡了,頻頻抹淚。
秦淵見她如此多愁善感,一邊輕手拂她眼淚,一邊無奈地問:“怎么啦?”
“桃葉能得一心人,很幸福,可黃皇室主……同樣是女子,為何命運大異?”
秦淵索性換種口吻說話:“烈女嘛……的確可歌可泣……不過,你的整顆心思都忙著為古人擔憂,我可不高興呢,哼!”
“什么?”阿愿不解地盯住他。
那明眸向秦淵一睞,他只覺波水溶溶,嬌憨動人,不由心喜,指了指桌上的鵝炙,道:“你都顧著哭了,我怎好意思吃飯?現下我可餓了,估計吞得下一頭牛!”
這話說得阿烈和聽香都笑了起來,阿愿自也忍俊不禁,敲敲漆盤,道:“吃吧。”
6
阿愿回到驛館中,不知怎的竟一直不能放下那段故事,她哀哀一嘆,對給她整理床榻的聽香道:“聽香,若你是那個黃皇室主,你會選擇蹈火自焚嗎?”
聽香想了想,搖了搖頭:“聽香不曾讀書,但卻知道,雙親既賜我以骨血,我就應該寶愛自身。”
阿愿想起聽香已失雙親,在華林園中又險些墮水而亡,不由對她更為愛憐,柔聲道:“聽香,以后我要回長安的,你跟我去嗎?”
“自然如此,”聽香似無半分猶豫,喜道,“我已無親眷,小娘子去哪里,我便去哪里!”
“好。”阿愿望見她面上有幾分杏花微雨般的暈紅,實在可愛,不由笑道,“你在想什么呢?怎么臉這么紅?”
“沒……沒想什么……”她極力掩著心事,反是鼓起勇氣問阿愿,“嗯,聽香能不能問小娘子,若是你黃皇室主,你會怎么做?”
阿愿拉著她手,笑道:“你說得對,我也會愛惜自己。”
“這就是了。這些事啊,只會發生在那些個宮廷中,我們這些升斗小民,倒也能享受升斗小民的好處呢!”
升斗小民?阿愿心內暗忖,之后獨自擁衾輾轉難眠。
秦郎英越出眾,料來在大魏也非常人。只不知因何故,他始終不肯說出他的真實身份。可他不愿說,她也不會逼他。每個人總有自己的秘密,再說了,他有著怎樣的身份,真的并不重要。比如從前的阿叔之于她,只是她的愛,再無其他。
枕芯透著一股麥皮的清甜味道,阿愿深深一嗅,突然暗笑今日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多愁善感——不管秦郎身份如何,都不是天皇貴胄,像黃皇室主所遇之不幸,怎會發生在尋常人家?
一種有關未來的幸福感洇進她心懷,讓她一夜好眠。彼時的阿愿,沒有崔復能掐會算的本事,不能預知十年后的她,會墮入怎樣的愛痛淵藪,走完她傳奇慘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