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大勝之后,接下來的戰斗中,旬易帝所向披靡,小七也表現得十分出色。旬易帝視小七為珍寶,是以她的官職不斷升遷,在收復最后一座城池時,小七已經成為督軍。
在短短一年內,旬易帝橫掃了數十個正面和側面戰場。最終,八年的旬良之戰,隨著旬國的徹底勝利而宣告結束。良國損失了兩座城池,并賠償了兩萬兩白銀。
旬易帝威風凜凜地班師回朝,王公大臣們都在宮外跪迎他的凱旋之師。
旬易帝身著戎裝,身姿矯健地駕馭著那匹通體雪白、四蹄生風的戰馬疾馳而來,一股凝重且莊嚴的氛圍迅速在四周蔓延開來。只見他從急速奔馳的戰馬上翻身而下,穩穩落地。他的身影挺拔如松,散發出一種讓人不敢直視的強大氣場。
他環顧四周,目光如炬。然后,他清晰而堅定地宣布:“即日起,小七為旬國大將軍,兼任兵部尚書,掌握兵部。為國之棟梁,朕之重臣,朝廷能臣?!?/p>
這個消息如同平地驚雷,震驚了在場所有王公貴族、侯爵大臣。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驚人的消息瞬間在在場的所有王公貴族以及侯爵大臣們中間炸開了鍋,他們一個個面露驚愕之色,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有的瞪大了雙眼,似乎難以置信自己所聽到的話語;有的則緊皺眉頭,陷入沉思之中,暗自揣測著皇帝此舉背后的深意。
小七,之前籍籍無名、默默無聞,卻突然被賦予如此重大的職責和使命。可謂是一朝得勢,聲名顯赫。
從此以后,她便是戰功赫赫的當朝七將軍!
然而,小七并沒有因此顯得慌亂和自喜,反而顯得異常從容、沉穩和冷靜。
小七即刻跪拜,她的動作熟練又恭謹,叩拜山呼的聲音響徹云霄:“謝主隆恩,吾皇萬歲!”她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皇帝滿意地點點頭,他的目光中充滿了對小七的期待。他知道,這個小七,將會成為旬國朝廷的中流砥柱,為帝王的權謀、國家的發展和繁榮做出重大的貢獻。
而小七,也將用自己的行動和誓言,向所有人證明此刻她內心不容置疑的決心和勇氣。
這個職位于小七而言不僅僅是一份榮耀,更是一個責任。她將會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來守護這個國家的和平,保護百姓的安寧和幸福。
停戰之后,雖然旬國是戰勝國,但連年征戰,勞民傷財。旬國也早已是資源枯竭,百廢待興。
喀什國是旬國西北邊陲的國家,一直與旬國友好,在旬良兩國戰爭中,為旬國提供了很多幫助。戰爭結束后,又派遣使者送來大量物資人力,幫助旬國恢復國力。可喀什國終究是邊陲小國,所貢物資也是杯水車薪。
旬易二年,旬易帝發布榜文,尋求迅速恢復旬國國力的方法。有才能的人可以提出建議,一旦被采納,建議提出者可立即晉升為內閣四品朝臣,并監管所提建議的實施落實。
此榜一出,一時間,各種建議如潮水般涌來,但不過都是些老生常談的掉書袋子言論,沒有一條能入得了旬易帝的法眼。
這日旬易帝又照常問起:“現在國家百廢待興,各位大臣有沒有好的策略來幫助治國?”
誰知大臣們還是只是說,遵循古訓,堅守古道,循序漸進,徐徐圖之。
旬易帝震怒道:“如今天下剛剛安定,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餓死、戰死、戰殘者不計其數。徐徐圖之,是要我們國家的百姓死絕了才能實行良策嗎?”
小七先是低垂著眉眼,默默不語。七百多年了,歷朝歷代的朝廷皆是如此。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打仗的時候以舉國之力伐之,打完仗才發現國庫空虛,錢糧短缺??辆桦s稅繁多,人民苦不堪言。家家戶戶的壯勞力都打仗打死了,打殘了,女人們又不懂得如何營生。家里老的小的又指望不上,一代沒落則代代沒落。甚至最后出來乞討,橫死街頭的也大有人在。
小七本不欲多言,可她無意中瞥見了旬易帝的目光。那望向自己的目光充滿了期許,又充滿悲涼。那是一種無可奈何,那是一種望眼欲穿。
萬一呢,萬一這個君王與以往她所遇到的君王不同呢?畢竟七百多年來,從沒有人封自己為大將軍,從沒有人能用如此期許的目光望著自己。難道這不值得自己為之一搏嗎?
過了很久,小七走上前一步,沉著又冷靜,拱手行禮,朗聲說道:
“恕臣死罪,臣之所言,離經叛道,背離組訓。然今旬國疲敝,民生凋零,臣不得不萬死行此言。八年戰爭,苛捐雜稅繁重,百姓無以為生,卻必須年年繳納足額貢說以保國家的正常運行。吾皇當務之急,
一是要減免苛捐雜稅。讓百姓兜里有錢,為百姓創造條件,鼓勵百姓們自發地去謀生,去營生。
二是要為百姓創造營生的缺口。建橋修路,填海造田,補貼商賈,使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市,學者有其位。
三是鼓勵國民多子,每多生一子便多獎勵百倆白銀。若生男子,年滿十二歲便可離家獨立謀生。在各城設立分兵營,男孩十二歲便可入營操練。衣食住行盡歸朝廷管理,并按月發放例銀。若生女孩,亦允許讀書、為官、經商、務農。男女年滿十六歲才可婚配。
四是以國家名義,向百姓提供低利息的借貸。百姓家中無銀置業者,可于朝廷低息借債置產置業。待光景好過了,再連本帶利償還即刻。
五是國家提供戶公棧。無力置業者,鰥寡孤獨者,皆可入棧。
六是實行各城合而分治制度。我朝應給予每個城池自主經營權,每年滿足繳納國家規定的稅額后,其余所得,盡歸各城。
七是加強朝廷對地方的監管。朝廷在各各府各縣應分別設總督府,監督知府、知縣錢糧花銷,有貪污腐敗華而不實者,嚴懲不貸。
八是恢復科舉制,嚴肅科考制度。官宦子弟欲做官,須與庶民同考,且不得與家中親眷有直接之系。徇私舞弊者,上下三代均革職查辦,并永世不得為官。
以此八項為基調,若都能實現,則整個國家風清氣正,政治清明,國民得以休養生息。旬國年少者數量與日俱增,且盡是精兵強將,兵力亦將得到前所未有之壯大?!?/p>
小七說完這番話后,整個大殿內的氛圍突然變得死一般寂靜,仿佛空氣都凝固了一般。這種沉默只維持了短短的一瞬間,緊接著,場面變得嘈雜起來,朝臣們七嘴八舌,叫罵聲,喊打聲,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一片混亂。
眾多大臣們紛紛站出來,激動地反駁小七的言論。他們驚訝又憤怒地問道:“女子也能為官?這怎么可能?”在他們傳統的觀念里,女子應該呆在家中,相夫教子,參與到國家政務中來,豈非要國家大亂?簡直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還有人震驚道:“一人舞弊,上下三代革職查辦?這豈不是太過嚴厲?”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懲罰對于僅僅是涉嫌舞弊的罪行來說,實在是過于嚴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古來幾人真無私?又有幾官有實學?
另外一些人則對天子親眷與庶民同考的提議感到不滿,他們認為這是對皇室的侮辱,是對傳統禮教的挑戰。他們大聲指責:“這是大逆不道,離經叛道!”
現場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一些大臣甚至憤怒地指責小七年紀輕輕,口出狂言,認為她應該受到嚴厲的懲罰。他們高聲喊道:“吾皇應判他車裂!”他們的聲音充滿了憤怒和仇恨,仿佛小七的提議觸動了他們心中最敏感的神經。
小七的提議似乎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爭議。她的言論像一顆炸彈,摧毀了往日朝堂的平靜。
在皇帝御前,朝臣們吵嚷了將近一個時辰,如同蜂巢中的蜜蜂一樣,嗡嗡不停。
只聽其中一位朝臣高聲提問:“敢問七將軍,我朝皇帝之子,是否也需要參加統一的科舉考試呢?”
面對這樣挑釁般的提問,小七面不改色,沉穩回答:“若皇帝之子是才能出眾的人才,自然可以被立為儲君??扇绻拍芷接梗敲淳涂梢苑鉃楹罹?。侯爵可以享受國家的俸祿,但卻不能參與掌控國家經濟的行業。比如鹽、鐵、茶、糧等行業,都不能由未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來掌管。如果想要擔任朝廷的重要職位,勢必要參與這些經濟行業,那就必須要和普通百姓一樣參加科舉考試!”
小七的話剛一說完,朝堂上就響起了哄笑聲。又有一位大臣跳出來說:“按照你這么說,如果皇帝沒有合適的子嗣,又該如何選擇儲君呢?”
小七回答道:“不光是皇帝的家事我們要管。百姓的家事,我們也要管。為實現男女平權,使女人也可像男人一樣靠自己的力量獨立于世,我們就要給旬國女性權利。改旬國為一妻一夫制,若帝后長時間沒有立儲,那么在皇帝殯天后,二品以上重臣可以舉行選舉,從帝后的旁系血親中推舉品行出眾的人選作為儲君。若旁系血親仍然沒有合適的人選,則從朝中二品以上的大臣中推舉選出褚君,且男女皆可!”
小七的話剛一說完,剛才提問的大臣就氣的吹胡子瞪眼,他大聲指責:“本以為七將軍年輕無知,口出狂言,沒想到七將軍竟然是亂臣賊子!按照你的說法,吾皇恐怕要將國家的萬里江山拱手讓人了!”
小七聞言,從容又冷靜地跪倒在地,拱手作揖道:“人才乃強國之本!敢問各位,若朝廷各階層固化,上位者居其位卻不謀其事,舍大家為小家,和解?關系拖關系,關系套關系,這國是百姓的國還是你們的國?這朝廷是聽你們的還是聽百姓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上位者久居高位,下位者上不搭下不就,流于市中,生死難料,民心何以安定?為男者可為官、經商、教書、務農,為女者只可嫁人、為奴、為婢,男子可三妻四妾,女子可曾三夫四姘?何談公正?又會埋沒多少人才?以史觀之,凡朝代之末,大多官官勾結,官商勾結,左右朝廷用人,將朝廷變成自家朝廷、內定朝廷??辆桦s稅繁多,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卻上訴無道。一代窮則代代窮,一代富則代代富,如此下去,朝廷哪有新鮮血液,那些吃空餉貪污腐敗之人便是國家的蛀蟲、朝廷的蛀蟲,憑白禍亂了這國,也寒了那些熱血報效朝廷之人的心?。 ?/p>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士大夫們紛紛指責小七大逆不道,然而他們卻又無法提出有理有據的反駁。
旬易帝沉默不語,任由朝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激烈指責。過了好一會兒,朝臣們才逐漸安靜下來。
旬易帝冷冷地說:“今日眾位愛卿或許累了,此事容后再議。小七你留一下,散朝。”
說罷,吹胡子瞪眼的朝臣們紛紛退場,小七這才得以來到了偏殿,見到了在榻上斜靠著的旬易帝。
旬易帝每日只睡兩個時辰,其余時間不是面見大臣談國事便是批閱臣子奏章?;屎蠖啻蝿裰G,卻始終無效。帝后相聚甚少,十年來竟無一子半女。大臣們屢次上書勸諫,均無果。由于缺少睡眠,旬易帝此時已悄然入睡,小七進殿行禮他也未曾清醒,小七一時間不知所措,只能收了揖呆立原地。
就在這一剎那間,小七緩緩地靠近了旬易帝,她瞪大了眼睛,仔細地端詳著眼前這位尊貴無比的帝王。
此時,一縷縷金色的陽光恰好穿過那雕花精美的窗欞,輕輕地灑落在旬易帝線條分明的側臉上。平日里,他那張總是散發著凌厲氣息的臉龐,此刻仿佛被一層溫暖而柔和的光芒所籠罩。那原本如同刀削斧鑿般冷峻的輪廓,在此刻卻顯得格外溫潤。
小七靜靜地凝視著眼前這位帝王那如雕刻般精致的側顏,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了層層漣漪。她的思緒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曾經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的戰場之上。
那時的戰場上,血腥與死亡交織在一起,令人窒息。無數英勇的戰士們倒在了這片他們用生命捍衛的土地上。他們這一生可曾有過,如旬易帝此刻這般,沐浴在如此燦爛明媚的陽光下?或許,他們永遠也無法感受到這份寧靜與溫暖了吧。
那一年的夕陽,余暉如同金色的綢緞灑落在大地上,美不勝收。然而,可惜的是,這世間的大多數人卻并不懂得夕陽易逝的道理,總是在不經意間錯過了許多美好的瞬間,也未曾真正去珍惜這人間難得的溫暖。
一場戰爭,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最終受苦受難的都是無辜的百姓。那么,戰爭究竟能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呢?
普通人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被命運的洪流所裹挾,身不由己地向前走去。
方才在朝堂之上,小七忍不住說出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但她不知道,這番言論在那些一心追逐名利的人眼中,會是怎樣的一種大逆不道。也許,他們會認為小七太過天真,不懂這世間的規則;也許,他們會對小七嗤之以鼻,覺得她不過是個異想天開的愚人罷了。
可小七既然敢說出口,其他人怎么想,她根本不在乎。
小七在沉思中并未留意,此刻的旬易帝嘴角正微微上揚。沒錯,皇帝正在假寐。他是有意讓小七晾在一邊。小七在朝堂上的驚人之語,旬易帝覺得雖然離經叛道,但也確實讓人無法辯駁。他不便在朝堂上立即表示贊同,因為這涉及的不僅僅是他或他的家族的利益。這不僅僅是建議,而是變革。他深知,經過八年的戰爭,如果國內沒有變革,旬國已經積重難返。
必須有一個人,甘冒天下大不韙,力挽狂瀾于危難之中。他不確定小七變革的決心,他想考驗一下小七變革的決心。
旬易帝就這樣讓小七晾了兩個小時。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心里定會感到恐慌。
天色漸暗時,旬易帝身體一斜,假裝剛醒,聲音沙啞著說道:“哦?小七,你在這里等了多久了?怎不知叫醒我,也不知道給自己找個凳子,傻傻地等在這里。來人啊,看座?!?/p>
小七哪敢說什么,又行了一禮。她又不是傻子,怎么會不知道旬易帝是有意的。
她裝作沒有察覺到時間的流逝,沉聲說道:“哪里,皇上言重了,臣心內惶恐,怕在朝堂上應答不當,招致殺身之禍?!?/p>
旬易帝聽到這里哈哈大笑:“怎的七將軍還會感到惶恐?朕以為,七將軍必然是無所畏懼,才敢在朝堂上高談闊論?!?/p>
小七聽后立刻跪下,誠惶誠恐地說道:“臣知道死罪,但就算是一死,臣也要以死上諫。否則,對不起八年來戰死的兄弟,也對不住他們的遺孀和遺腹子。”
旬易帝聽到這里,他的眼神中倒是透露出一絲理解與欣賞。他似乎明白了小七為何有勇氣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當眾講起這些“大逆不道”之言。旬易帝心中倒是對小七的勇敢與堅定頗為欽佩和動容。他的語氣一改之前的戲謔,變得語重心長。他看著小七,認真地說道:“朕并非千古明君,但朕愿意與你一試。然,歷史上變法者,多死無葬身之地,你害怕嗎?”
小七連磕三個頭,語氣異常堅定,她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著旬易帝:“臣萬死不辭,愿意以一身性命,換得旬國萬世安寧?!?/p>
旬易帝一拍桌子,用中氣十足的聲音肯定道:“好!朕給你三日,將你的變法擬道旨意。另朕準你成立革新部,你總管變法事宜,給你三年時間,若變法失敗,你必死。”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果斷、決心與信任。
小七接到旨意后,便向旬易帝做告辭。她回到家中,閉關了三日。
這期間,朝中的大臣們仍然不斷地參奏她,但都被旬易帝一一化解。
小七在人間已經度過了七百余年,從未遇到過如此開明的君王。小七心想,即使此刻她乃是肉體凡胎,亦要將變法進行到底!有此天地明主,死又有何懼?
自從旬易三年開始變法革新以來,小七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暗殺,但她始終堅定地推進變法。
旬易帝也為小七調撥了眾多護衛。隨著小七矢志不渝地推遲變法,朝中上下,滿朝文武,也逐漸接受了這一現實。
變法使得旬國在經歷了一番驚濤駭浪之后,終如鳳凰涅槃般,趨于欣欣向榮的穩定。
旬易帝勵精圖治,不斷進行變法革新。這些舉措如春風化雨,深入人心。旬國的國民無論男女,都有機會成為官員、商人、農民。世家貴族的子弟也和庶民一樣,在同一片藍天下,面對著同樣的挑戰和機遇。
一時間,整個國家風清氣正,朝堂之上甚至出現了四品以上官職的女子。這些女子非但沒感到局促和怯懦,反而如傲雪寒梅般綻放。在朝堂之上指點江山,胸懷壯志,同其他男子一般無二。
幾年間,也有小國來犯,但小七每次都如戰神附體般主動請纓,立下了無數戰功。七將軍真可謂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世人皆知旬國的旬易帝是千古明君,而七將軍更是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超凡大臣。這一對被史書比作千古君臣榜樣,一時間如黃鐘大呂般傳為美談。
而旬易帝越來越倚重小七,在君臣之外,他與小七之間,已經培養出超絕的默契,任何臣子都無法比擬。
雖旬國國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外部勢力再也不敢進犯邊境分毫,但唯有一事旬易帝苦苦無法決斷。
自古以來,立儲都為涉及國之根本的大事。旬易帝與發妻已結合將近十年,尚未有一子半女。變法規定,若國君無所出,便要執行舉薦制。然旬易帝遍觀王公貴戚,均無品德貴重可立為儲君者。難道真要在朝中一二品大臣中推舉產生儲君嗎?饒是旬易帝再是千古名君也好,將萬里河山拱手相讓外姓之人,心中還是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愿意。
朝中宰相張釋之,乃當今皇后牡丹之父,權傾朝野。他一心只等著皇后有所出,便是嫡長子,板上釘釘的皇位繼承人。
這日早朝,張釋之又提及立儲之事:“微臣有本啟奏。七將軍推行變法,臣子之中亦可相互舉薦推為儲君。微臣以為,七將軍此舉定是為自身謀劃,欲取旬姓而代之?;噬弦嗽缌ξ唬苑烙腥诵膽巡卉?,大逆不道!”
小七正欲辯解,此時戶部尚書王滬,前任宰相王正道之子,出言譏諷道:“宰相大人這是杞人憂天了。皇上尚且未言一句,宰相大人倒要來做皇上的主了。況且皇上正直盛年,龍體康健,宰相大人屢次提及皇儲之事,莫非對吾皇心存詛咒?”
張釋之與王滬向來水火不容,見王滬如猛虎下山般來勢洶洶,他忙不迭地急言辯解道:“雖現下皇后尚未誕下龍種,但陛下仍可先行頒布詔書:若皇后日后有子,無論男女,皆應立為儲君,以絕他人覬覦之念!”
小七不再沉默,出言解釋道:“宰相大人多慮了,小七絕無覬覦皇位之心。若皇上不放心,可下旨意,將微臣從眾臣推舉名單中去除?!?/p>
旬易帝最近被大臣們念叨得腦袋都要炸了,他不耐煩地說道:“朕尚無子嗣,如今言立嗣之事,豈不是太早了些?皇后若有子,便是嫡長子,自然就是太子,又何須再下詔書?”
皇帝此言一出,張釋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在場之人亦是噤若寒蟬,無人再敢吱聲。
在當時的旬國,朝政風云變幻,權力斗爭暗流涌動。作為一國宰輔,宰相的權勢無與倫比,然而他心中卻有一股難以言說的憂慮。他已將當朝七將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這位七將軍不僅深受皇帝旬易帝的器重,在百姓中的威望甚至更甚于自己。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提早做好防備,以防不測之事發生。
這一年的秋天,陽光溫和地灑落在大地上,微風輕輕拂過金黃的稻田,帶來陣陣成熟的香氣。這一年,旬易帝決意南巡。他此舉不僅是為了能夠親身感受民間疾苦,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更是想要借此機會向天下展示皇家的恩德與尊嚴。
此次南巡,旬易帝特意邀請了聲名遠揚的七將軍以及德高望重的宰相一同隨行。意在緩和二人關系。
一路行來,他們所經之地,不論是地方的文武官員,還是普通的黎民百姓,無不奔走相告。關于七將軍的英勇事跡和仁德之名,乘風一般迅速傳遍了大街小巷。眾人皆言:“旬國真是萬般有幸,能擁有這樣一位本領通天的七將軍。七將軍愛民如子,武藝超凡,智勇雙全,戰場之上所向披靡,敵軍無不聞風喪膽。如此英雄人物,當真令人欽佩不已!”
這些贊譽之詞,猶如長了翅膀一般,被宰相張釋之原原本本,甚至添油加醋地傳到了旬易帝的耳中。
張釋之跟皇帝相處久了,深知皇上的心思,也明白自古皇帝多疑。他在傳遞這些消息的時候,特意強調了七將軍的威名。其意圖猶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便是想讓皇上對七將軍產生嫌隙。
然而,旬易帝可不是一個容易被蒙蔽的皇帝。他久在朝堂,深知權力斗爭的殘酷,也明白宰相的用心。因此,每次召見七將軍的時候,他都會半開玩笑地打趣她:“朕這個皇上做的尚且不如你這個將軍。如今七將軍的大名當真是如雷貫耳啊?!?/p>
這樣的話語,既是對七將軍的贊譽,也是對她的警告。旬易帝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表達出對七將軍的信任。同時也讓她明白,皇上的心中,始終有一桿秤,他能衡量每個人的功過,也能洞察每個人的忠誠。
小七驚恐至極,雙腿一軟,直接跪倒在地,她的態度卑微到了極點,言辭懇切地說道:“微臣不敢!微臣愿以全體族人起誓,對陛下,對旬國,絕無不臣之心!”
旬易帝是否真的能完全信任小七,尚且未知??杉幢闼⒉煌耆湃涡∑?,但他非常清楚小七的能力。為了實現他心中那個長遠而偉大的目標,小七是他不可或缺的手腳,他絕不會輕易動她。
可小七屢建奇功,早已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仇恨。旬易帝必須考慮的問題,恰恰是如何能夠保護小七,讓她能夠長久地為自己效力。
當初,旬易帝為了能夠謀得王位,得到了前兵部尚書張釋之的全力支持。為了鞏固這一聯盟,他還娶了張釋之的女兒牡丹為妻。
在成功繼承皇位之后,他立即提拔張釋之為當朝宰輔,牡丹也被冊封為皇后。
當時,牡丹年僅二八,與旬易帝可謂是少年夫妻,兩人之間的感情自然深厚無比。
然而,自從旬易帝繼承帝位以來,他與皇后的相聚時間少之又少?;屎笤旧眢w就不太好,再加上為旬易帝的登基事宜勞心勞力,導致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這些年來,她吃的調養藥物無數,但身體狀況卻一直沒有好轉,更別提誕育皇子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旬易帝聽張釋之的勸諫聽得久了,難免會產生抵觸情緒。這種情緒甚至影響到了他與皇后的關系,他漸漸地更不愿意與皇后相聚,兩人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
皇后也聽到了許多閑言碎語,心情變得煩躁又焦慮。那些難聽的話,如同枷鎖一般禁錮住她,讓她更加難以懷胎。
如此一來,兩人從至親變成了至疏夫妻。盡管旬易帝對皇后仍有情誼,但這情義宛如那微弱的燭火,隨時可能由于那些不可言說的理由而熄滅。兩個近在咫尺的人,卻猶如隔著萬水千山,再難執手共進。
旬易帝盡力維持著朝堂上與宰相關系的平穩,與皇后夫妻間的和諧。他與宰相府的關系,如同那薄如蟬翼的紙,稍有不慎便會支離破碎。
但誰又可知,不久之后,旬易帝努力維系的種種微妙平衡將被徹底打破,大變降臨,宰相也好,皇后也好,都猶如那被狂風席卷的落葉般,無處可依,卻又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