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變雙肩書包】
“我們倆是一樣的文具盒!還有橡皮,我給你一塊兒,我姑給我買了兩塊,說這個叫南韓橡皮,比那個西瓜橡皮擦的干凈!”欣欣拉著都悅的手,兩個人在都家院子里開心的亂跳。
“我五姨說我可以撿雅雯姐那個舊書包,你媽給你買書包了嗎?”
“書包?裝書的?我不知道啊。”這是欣欣第一次聽到“書包”這個詞,她之前完全沒有概念自己去姑奶家上課要有一個包,用來裝書。因為之前在家里看故事書或者用本子寫字畫畫都是直接拿來用,所以她并沒有考慮過如果去另一個地方上課,是需要有一個容器來裝這些本子和文具的。
-----------------
“媽,上課得用書包,我有書包嗎?”
“媽給你做了一個,沒買。”說著拿出了一個藍色碎花的布袋子,單肩背帶,包袋的四周還有荷葉邊,在東北叫“飛子邊”。
“這就是書包嗎?好看!還有飛子那!”欣欣終于看到了傳說中的書包,拿過來就往身上跨。試完又高興的疊好。
淑英看著縫紉機,說道:“我這縫紉機這么多年沒用,如今又用上了。過去衣服啥的,都是用縫紉機,以前這叫三轉一響,現在人都是買衣服了,沒人用這東西了。”
“媽,這個縫紉機是你和我爸結婚時候買的嗎?”
“嗯,這是結婚時候你姥爺給我買的。我和你爸結婚那時候,你奶家條件差,蓋了房子,找木匠打了這套組合柜家具,剩下的電器都是你姥爺買的。你爺你奶蓋了這個房子沒錢了,你姑高三原本復讀,看家里沒錢了,把復讀費要回來了,要不你姑就上大學了。”
“我姑學習好?”
“對啊,你姑的兩個小姐妹繼續復讀了,后來都上大學了,一個后來在市醫院當大夫了,還有一個在局一中當老師呢!她沒繼續復讀,把學費要回來就去礦里開絞車了,就是那個可以把煤從地下拉上來的大機器。然后才認識了你姑父,你姑父在礦里上班,然后,唉他們就結婚了。”
“我討厭姑父,他長的丑還愛嚇唬小孩!”
“哈哈,你從小就討厭他。他和你姑處對象的時候來咱們院子,剛一進門,你就拿棍子打他,那時候你還不會說話呢!”淑英一邊說一邊用手推了推欣欣的腦門。
“后來你剛開始冒話兒的時候,‘姑’字兒你發不好,喊你姑姑'烏烏',讓你喊他們倆人,你叫你姑'白烏',叫你姑父‘黑烏’。”
“白烏,黑烏?哈哈哈哈哈哈哈!”欣欣笑出鴨叫。
淑英的娘家是爺爺那輩人闖關東從山東來到的東北,祖上是大戶人家,淑英的爺爺奶奶是山東當時一個叫萊西縣崔家莊的最大地主。淑英的奶奶甚至是一位裹腳老太太。淑英是崔家的長房長孫女,結婚的時候,崔家老太太給了淑英的金銀首飾,也早就都換了錢過日子了。淑英的二叔在臺灣,兩岸恢復聯系以后,二叔偶爾也會給崔家大哥(也就是淑英的父親)寄一些美元,所以淑英的娘家的條件要優于李家。她和李連春的其實是李家老太太一手促成的。
李家老太太去一個出名的木匠家里,要打一個寫字臺,而這個木匠恰巧是崔家的鄰居。李老太太去的那天,淑英剛好在木匠家里玩兒。李家老太太看上了淑英個子高,長的好看,就托了木匠給自己的大兒子介紹對象。就這樣促成了淑英和連春的婚姻。淑英和連春1987年結婚,1992年欣欣出生。
“媽我想看你和我爸婚紗照!”
“那個時候哪有婚紗照啊”說著,淑英從柜子里拿出相冊,打開,翻到了一頁,指著一張照片說道“這就是我和你爸的結婚照,這個繡花的紅棉襖就是我結婚穿的衣服。你爸就穿的這個藍色的中山裝。”
“媽你那時候還穿帶字母的毛衣呢?”欣欣指著相冊里另一張照片問道。
“哈哈哈哈,這毛衣可有來頭了。我們結婚的時候,你奶家里經濟條件差,你奶去買你爸結婚的衣服,因為舍不得買更貴的,買了件女款毛衣,結果回家發現根本穿不進去。后來這毛衣給我了,質量一點也不好,幾次就起球了,你奶啊,摳的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欣欣跟著媽媽笑了起來,又問道“我爸不是上班么,他的錢呢?”
“你爸是長子,他18歲就參加工作了,工資都交家了,幫著你爺你奶養弟弟妹妹。他自己一分都沒留。我倆結婚的頭一年,你爸工資還交你奶呢,后來你二叔開始談對象了,他要自己存錢了,你奶才把你爸的工資本還給你爸。”
“媽媽,奶奶是不是不喜歡咱們家?”欣欣問道。“是不是因為我是女孩?”
“她老了,他們那輩人都那樣。大民出生之前,你奶對你也算挺好。你別管他們對你什么樣,你努力學習,以后有出息了大家都會喜歡你。”
-----------------
“欣欣!欣欣!你好沒好啊?要出發了都!”都悅邊催促著,邊打開房門來找欣欣一起去上學。“小軍他們都在大道口等著了”。
“好了,好了,走吧!”
兩個小女孩手拉著手蹦蹦跳跳地朝著大道口跑去。
“哈哈哈哈哈哈,你的書包咋是單肩的啊?”小軍笑著說道。
“你書包為啥沒有拉索啊?”楊爽也說。
一時間,幾個小孩都在笑欣欣的藍色碎花單肩帶飛子邊的書包。欣欣有點難堪,只小聲答道:“我媽給我做的,我不知道還得買書包。”
直到走到了姑奶家的幼兒班,發現班級里還有三個小孩,也都是雙肩帶拉索的書包,欣欣低下頭,第一次體會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情緒。這種情緒里有一些委屈,但委屈她并不陌生,她在院子里,在奶奶一次次對弟弟的偏袒里,她早就知道了委屈的感覺。這種情緒里,有一些難堪和羞恥,或者以成年人角度去看,也有虛榮心的成分。不過這種情緒很快就被學習的新鮮感給蓋過了。
“同學們好!”欣欣覺得姑奶站在黑板前,看起來和之前拜年的時候不一樣了。更神氣,更讓人佩服了。
“老,老師好!”欣欣糾結了喊姑奶還是老師,所以慢了半拍叫出了那句老師好。
“啊,喔,呃,a,o,e...“
“播,潑,佛,b,p,f...“
一整天的拼音教學,欣欣很喜歡。她發現了自己喜歡學這些東西,她喜歡這種知道了更多東西的感受。但突然發現臨近放學了,想到要背著書包再一路回去,欣欣突然感受到了一種人類早期焦慮的情緒。所以她擺弄著書包的肩帶,突然發現,她可以把單肩撐開然后搭在兩個肩膀上,假裝自己在背雙肩包。(小孩子解決問題的思路,成年人真的不得不服)就這樣,她“背”著這個假冒的雙肩包,每走一步,布袋子就拍一下屁股,這么一步步的回了家。
-----------------
【三層樓的大城市】
欣欣和小伙伴們在姑奶的幼兒班度過了愉快的3個月的散裝教學,這期間發生了不少事兒。
幼兒班有個小孩叫李玉梅,有一天偷了欣欣書包里的兩包小浣熊和一根火腿腸。欣欣課間回來想拿出來和都悅吃,結果發現零食都不見了便告訴了姑奶老師。姑奶老師采用了早期非人文關懷式的粗暴式教育方式,直接翻班級所有小孩的書包,直到從李玉梅的包里發現了一包半小浣熊和半根火腿腸。姑奶老師喊來了李玉梅的家長,誰知道李玉梅的家長是她后媽,她在幼兒班打孩子,一腳踹過去,李玉梅拖鞋都飛出去了。這一幕嚇到了欣欣,她開始自責自己應該不告訴老師丟東西的。本意只是要回自己的零食,沒想到李玉梅會挨打。
有一天快放學了,下大雨了,姑奶老師用農村那種冬天蓋大棚用的塑料布裁剪出了幾件雨披,給同學們披上,大家都很興奮。最后欣欣沒有拿到雨披,正納悶,結果是姑奶想留欣欣在家里吃飯。等著雨停了,再讓欣欣的爸爸來接她。結果這引來了其他同學們的嫉妒,他們質問老師,為啥欣欣可以在這里吃飯,還能等她爸來接她。欣欣只是笑著說了一句,“因為她不光是我老師,她是我姑奶。”(可見人們幼兒時期對于“關系戶”三個字兒是缺乏理解的)
遠處傳來了摩托車的嘟嘟聲,欣欣能聽出爸爸摩托車的聲音,連忙跟姑奶道別跑了出去。姑奶把欣欣舉上了摩托車,放在前面油箱蓋子上,欣欣兩只手握住摩托車兩側手把和中間儀表盤空隙的鐵桿。開心的說了一句:“出發!爸爸!”
雨后的村路聞起來是草香味兒。爸爸的小摩托,行駛在從六隊到小青山的村路上,輪胎所及之處都會把雨后的污泥甩到后面。欣欣喜歡坐爸爸的摩托車,喜歡風吹著臉頰而過,喜歡余光看見兩側的房屋和樹木快速飛走。
爸爸突然對欣欣說:“明天你就不來姑奶家上課了,小學開設了學前班,你2個月學前班,9月開學就可以上小學一年級了。”
“學前班,都悅和楊爽,還有小軍,他們也都去嗎?”
“都去,你們一個班。”
“那行。”
-----------------
爸爸拉著欣欣,走進小學的操場,欣欣的記憶里,這是她第一次看見“高樓”,這是一座三層的教學樓。(欣欣小時候,爸爸媽媽帶她去過街里,所以顯然這不是第一次見到高樓。但是她仍然覺得這是第一次,也許是街里的樓她從未關心,只關心去百貨里買新衣服)
“爸爸,這三層樓啊!這里是大城市嗎?”
“這哪里是大城市,哈哈哈,傻丫頭,這就是學校。爸小學也是在這里念的,你姑奶退休之前在這當老師。”
那一天,欣欣很激動,她不斷的在操場里跑,這是她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院子”。學習是什么,她還不甚了解。成長是什么,她也并不關心。她只知道她喜歡這個院子,喜歡這個有“高樓“的,開闊的,即將有更多小朋友一起玩的地方。
-----------------
【老師,你吃瓜!】
兩個月的學前班很快就過去了,小地方的小學沒有那么多內卷,沒有任何考核,所有滿了7周歲的同學都可以順利升入一年級。然而對于欣欣來說,她是這一伙小朋友里唯一一個92年的,其他人都比她大一歲。老師說讓她再讀一年學前班,7周歲了才能上一年級。欣欣見沒有辦法,雖然不舍小伙伴們都去另一個班級,但也就接受了。直到,這一天。
9月開學已經過去了三周了,這天學前班的課間,欣欣正打開書包。(對了,此處需要提示:因為去了小學正式的上課,所以欣欣已經有了真正的雙肩書包,一個藍色,帶猴子圖案的雙肩帶拉索的書包。)她先是拿出水壺,按了一下水壺上的按鈕,吸管出來,猛吸了兩口;接著又拿出香瓜,四下看了下,沒有水果刀,心想削鉛筆的小刀應該是不能切香瓜,而且都悅之前一直說鉛筆鉛有毒,吃了會死掉。無奈之下,她選擇了,,,,尺子。
正在這個時刻,學前班老師帶著一年級一班的班主任進了教室,看著欣欣用尺子戳香瓜的壯舉(用現在的話說,她正在搞抽象)笑了。說道:“別吃了,聽老師跟你說一個事兒。”“一年級現在人有點少,學校準備破例選幾個學前班的年齡不夠的同學過去。你愿意去一年級一班嗎?”
“是都悅、楊爽他們班嗎?”欣欣放下尺子和戳的破爛的香瓜,欣喜地問道。
“是的。你愿意去嗎?”
“愿意!謝謝老師!”“老師,你吃瓜!”欣欣把那個戳的破爛的香瓜塞到老師手里,開心地開始收拾著桌上的書本。
老師強忍著笑,說了一句,“不吃啦,快收拾,收拾好了,我帶你過去。”
-----------------
【聽不懂!學不會!】
就這樣,欣欣被“拔苗助長”到了一年級,而且是在已經開學三周以后。拼音的聲母韻母也都已經學完了,第一天一年級的課,讓這個六周歲的孩童感受到了無盡的壓力。
“我不會!哇—啊—哇···”欣欣每天一寫作業就開嚎,這也許給同院子的大民和文佳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他們一直在想,這一年級,這么難,這么痛苦啊。
“來,不難,別怕,這數學的應用題,你是因為看不懂,不認字兒。我給你讀,你就會算了。哥哥4個蘋果,姐姐有3個蘋果,弟弟有8個蘋果,哥哥給弟弟1個后,弟弟吃了3個,這時誰的蘋果多?”
“哥哥有4個,給了弟弟1個,哥哥還有3個。姐姐有三個蘋果,沒變。弟弟有8個蘋果,哥哥還給他了1個,就是9個,然后弟弟吃了3個,弟弟還剩9-3,6個。”“弟弟可真能吃!弟弟總是能得到更多!當哥哥姐姐就是不好!就像大民,他總比我多!我也要哥哥!明年過生日,你和我爸給我生個哥!”
“孩子,先不說現在都是獨生子女政策,一家只能生一個,就算爸和你媽認罰款,再生一個的話,你也只會得到一個弟弟或者妹妹,怎么也不可能是哥哥啊!哈哈哈哈!”
就這樣,在欣欣小學的起步階段,在語文還沒學習那么多文字的時候,數學的題干就已經很多文字了,對于當時的欣欣來說,讀題是最難的。所以淑英每天要給孩子把題目讀出來,欣欣才能懂得題目的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