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片子拍出來,醫生說:“你看,你的內踝、外踝、后踝都骨折了,這是三踝骨折,建議住院手術”。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準確的說,三踝骨折是指踝關節的三個主要骨頭脛骨、腓骨、距骨同時骨折,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骨折類型。
當然,在知道三踝骨折之前,我已經用我的身體感受了這個醫學詞匯。
我是在下樓梯時摔倒的,當時穿著一雙黑色夾腳平底涼拖鞋,和舍友們在海底撈吃完畢業聚餐,打算去唱歌。從海底撈到KTV需要下一段樓梯,下樓梯時,突然,腳踝不聽使喚,只聽到“咔擦”一聲,“啪”我一屁股坐到了樓梯上,疼痛隨著襲來。摔感覺一點也動不了,手上的飲料灑了一身一地,我坐在臺階上用手捂著腳踝處,感受著從腳脖子四面八方襲來的疼。之前也崴過叫,但這次感覺非同尋常,摔得有點嚴重了,我心里想。
我反思,這次摔跤是有跡可循的,不是完全倒霉。之前穿這雙拖鞋一直習慣性崴腳,但因為每次都在平路上,只是“閃”一下,嚇一跳,沒有任何實質性受傷,我便沒有在意,一次不在意,兩次不在意,三次還不在意,于是才有了這次的“大摔一跤”。每當朋友問我怎么受傷的,我通常會回答,下樓梯踩空了一個臺階。但實情并不是這樣,事實上我也不知道怎么摔的,一切太快了,我根本沒反應過來。后來,我了解到了“海因里希法則”,這次摔倒也是因為我忽略了很多小的安全情況,鞋子的不合適,腳踝的不穩定等等導致的。
摔倒之后,我坐在樓梯上,舍友趕忙去旁邊奶茶店要了冰塊,去藥店買了云南白藥,而我腦袋里在瘋狂的想,該怎么辦。想起了之前有朋友分享自己滑滑板摔到髖骨,自己和朋友掙扎著開車去醫院,醫生嚇一跳,建議骨折后不要挪動。我想,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叫救護車!于是,請舍友聯系了救護車,大約10分鐘,醫護人員就過來了,4個男醫生十分費勁兒的把150斤我從地上挪到單架上,拉到了最近的醫院。
救護車上發生什么記不清了,當時只知道疼。畢業聚餐,當天我化了一個有點夸張的妝,藍色的眼影,棕紅的嘴唇,穿了一套白色牛仔衣服,帶了一條纖細的choker,這身打扮,此刻顯得格外狼狽。我疼的齜牙咧嘴,疼的發抖,醫護人員過來用碘伏給我的腳消毒,翻過來轉過去的看了幾次,開了拍片的單子讓醫護人員推我即刻就去。
我躺在床上被拉到ct處,路途上做法務的院外人員追著我搭訕,“小姑娘,你是怎么摔的呀?”,我無奈的笑笑,連連說“自己摔的,自己摔的”。她又假意安慰了幾句,走開。片子很快就出結果,醫生建議直接住院手術,我詢問是否可以不手術,他表示摔的有些嚴重,讓我自己決定,不手術現在就可以回家了。
我猶豫了一會兒,同意入院手術,我被醫護推到了住院部,還沒起身已經即刻入住。我的舍友們替我跑上跑下,幫忙辦住院手續,拿東西,幫忙記錄醫生的診斷發給我的家人,幫忙按住疼得要跳起來的我,方便醫生手法正骨。慶幸有她們在,一個人面對,我壓根想象不出一個人如何面對。
入院后,手術前的第一階段是消腫,每天需要吊幾袋白色的止痛消炎藥水。躺在床上,無法挪動,無法翻身,無法獨立洗漱上廁所,這就是我要面對的,長達半年的,磨煉心智的,要把身邊的人麻煩一圈,擔心一圈的瘸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