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是休沐日,等駱如念吃過早飯,楊夫人喚來貼身嬤嬤為她手肘換藥。駱如念輕輕褪下衣袖,口袋輕輕一墜,伸手摸去原來是那顆小綠石,她連忙把小綠石攥緊在手心里。
等楊夫人和貼身嬤嬤出了廂房,駱如念左右打量著廂房,最后把視線投向掛在床頭的綠色錦緞香囊,慢慢走過去把香囊輕輕取下。嗯,大小正好合適;她又找出楊夫人的針線簍,動用三腳貓縫紉功夫在香囊上挑開針線口子把小綠石放進去,密密縫好再把香囊系在腰間,心里踏實多了。
安置好小綠石,駱如念滿腦子只想著去找蘇氏兄弟玩耍。她走出廂房,仔細打量眼前的宅子。
這是個綠樹成蔭、古樸秀雅的中等宅院,朱紅色的院墻蜿蜒環繞著宅子,院子里秀竹、柳樹、梨樹、柏樹、秋海棠等各式花木錯落有致,近旁一條小徑向著花園深處延伸而去,又被樹叢遮掩看不到盡頭。
駱如念環顧一番,順著抄手游廊往最高大的主廳走去,一個小廝正在廳前的水井旁提桶打水,看見駱如念連忙躬身行禮。
“二姐兒,小人蘇安給您請安。”
駱如念看著年齡相仿,一臉憨笑的仆役,不由地生出幾分親近。她走到水井邊上,邊努力思索交流語言邊隨手扯了片身旁小喬木的葉子。
“我要尋軾哥哥,不知他在何處?”
“兩位哥兒在主母居室讀書。”
蘇安指點了方向,稍稍停頓又猶豫道:
“小的斗膽說一句,二姐兒莫再扯樹葉了。”
“卻是為何?”
駱如念追問道,蘇安鞠了個躬,并未回答就提著水桶離開。駱如念左右望望無人在場,怯怯把樹葉拋到花壇里隱藏“罪證”,拍拍手向前走去。
眼看走到游廊盡頭,駱如念正在東張西望努力辨認,聽見朗朗讀書聲從前面三正兩耳的一排房子里傳出,她躡手躡腳走到右耳房門口,小心翼翼扒在門邊往里張望。
只見房中布著清一色紅木書案、琴桌、案幾和供案,靠墻而立的書架上排滿書籍,間中數個格子上擺著精美的小型木雕,倍顯典雅質樸。書案上硯臺、玉洗、信箋等物品擺放地齊齊整整,兩兄弟正端坐在書案前專注看書。
書案左邊放著一架古式紡車,一位上穿淺藍色半袖短褙子加米色抹胸,下穿深藍色百褶旋裙的年輕婦人紡著布,犀利有神的眼睛不時掃向兩兄弟。
哦,想必她就是蘇軾蘇轍的母親,被譽“仁慈果決”的程夫人了。駱如念暗暗想道,程夫人一邊織布一邊督導孩子們讀書,工作督學兩不誤,果然干練有方。
“建寧二年,謙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日:‘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
男孩們聲音清亮、抑揚頓挫地認真誦讀。聽到這里,低頭紡紗的程夫人停住動作,慨然長嘆。
兩兄弟感受到母親的情緒,默契地停下朗讀,齊齊沉浸在范滂舍身求仁的慷慨悲壯中。
不一會,蘇軾低頭看看書,又抬頭望望母親,若有所思地站起走到母親面前,帶著疑問和期待問:
“母親,若軾兒立志為范滂,母親可會應允?”
程夫人放下紗錘,抬頭驚喜地看著蘇軾,高聲道:
“軾兒,你能為范孟搏,我何嘗不能為范母?”
說完,程夫人展開雙手,蘇軾和蘇轍心領神會撲入母親懷抱,程夫人輕輕摩挲孩子們的頭發,滿臉都是贊賞欣慰的微笑。
天地靜寂無言。在這個夏日的早晨,在母子三人的言談交流中,駱如念切身體會到何為“正氣凜然”,何為“言傳身教”,終于理解蘇軾詩中“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之意。她看著心意相通,溫情相擁的母子三人,仿佛感受到室內升騰澎湃著一股熱血和氣魄,不覺氳濕了眼眶。
突然,院門處傳來一陣喧囂,一個老仆跑過來大聲通傳:
“主母,主君回來了!主君回來了!”
駱如念大吃一驚,自己站在門邊避無可避,倉皇走開只會顯得鬼祟,只能原地不動了。于是當程夫人和蘇家兄弟轉身望向門口,一眼看見站在門邊手足無措的駱如念。
“二娘?”
兩兄弟一同跑過來站在駱如念面前。駱如念連忙對程夫人福身道:
“二娘給嬸娘請安,聽聞哥哥弟弟早讀,二娘也想學習受教。”
程夫人溫和笑著。
“也好。聽姐姐道二娘自小跟從夫子識字,往后與軾兒轍兒一起讀書罷。”
“多謝嬸娘!”
駱如念喜出望外,兩兄弟也面露喜色。蘇洵生了六個子女,可惜有三子女先后夭折,只有女兒八娘和蘇軾蘇轍兄弟長大成人。八娘性格溫婉恬靜,居家日常便是個小大人模樣,鮮少與兩個弟弟嬉笑玩鬧。而小二娘年紀尚幼性格活潑,與蘇軾兄弟一拍即合相處甚歡,他們都很喜歡這個開朗可愛的堂姐妹。
程夫人轉身問老仆:
“忠叔,主君現在何處?”
“去往祠堂。”
程夫人點點頭,疾步向祠堂走去,蘇家兄弟、駱如念和那位叫作蘇忠的老管事緊隨其后。
剛走到祠堂門口,他們看見一位身穿黑色長袍的中年人跪在堂前啞聲道:
“父親,孩兒回來晚了,不孝兒向您請罪了!”說完便痛哭著重重磕頭。
看來,那就是蘇軾蘇轍的父親,鼎鼎有名的文章大家蘇洵了,駱如念思忖著。程夫人默默走進祠堂,拿起香燭點燃后雙手奉入香爐,隨即在蘇洵身旁跪下祭拜,蘇氏兄弟和駱如念也趕緊跪下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