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跪拜許久才撐著地板慢慢起身,用衣袖輕輕拭擦著眼淚,程夫人和三個孩子也含淚起身,眾人相繼走出祠堂。
待走到祠堂門前花園的游廊盡頭,蘇洵站定對著程夫人行禮道:
“接報后我日夜兼程趕路,無奈路途遙遠……辛苦娘子操持諸事了。”
程夫人連忙回禮。
“官人言重,此乃妾家份內之事。”
蘇洵微微頷首,把臉轉向兩兄弟正色問:
“我出門日久,你們可有勤奮讀書?《春秋左氏傳》可有讀完?”
蘇轍只是低著頭看地數螞蟻;蘇軾眼看躲不開,諾諾答道:
“將要讀完,將要讀完……”
蘇洵用嚴厲的眼神罩著兩個兒子,肅色道:
“這兩日待我向兄長稟告行程,處理事務;明晚便要考你們背書。”
兩兄弟連連點頭。駱如念看著眼前這位身材高瘦、表情嚴峻的男人,想起時人對蘇洵“不茍言笑”“嚴格有方”的評價,心想:古人誠不我欺也!
她看到蘇洵的眼光轉到自己身上,趕緊深深福了福。
“二娘請叔父安。”
蘇洵點點頭,沒說什么就走出祠堂,程夫人緊隨其后,只剩下兩兄弟猶在心驚膽跳。
駱如念想央蘇軾帶她到院子里走走,剛牽起蘇軾的手,頓覺手心一股溫潤,竟是蘇軾的掌心里溢滿汗水;再抬眼望去,只見他眉頭緊鎖,猶自惶惶不安。
她想起蘇軾六十歲時寫就的《夜夢》一詩,當日情境果然如此!看到蘇洵和程夫人已經走遠,她轉頭對著蘇軾調皮一笑。
“軾哥哥,聽聞叔父考書你如此惶恐,果真是‘起坐有如掛鉤魚’呀!哈哈哈哈哈……”
“什么‘起坐有如掛鉤魚’?妹妹何出此言?”
“天機不可泄露。”
駱如念調皮地擠了擠眼睛,撒腿就往宅子里跑。
“且說聽聽。”
兩兄弟一邊嚷著一邊追逐駱如念而去,三人你追我趕跑到主廳門口水井旁。
駱如念瞥見那棵喬木,想起蘇安的提醒,便好奇指著小樹問:
“早些時候我無意扯了此樹葉子,仆從見了連說不可,卻不知是為何?”
“母親經年禮佛,慈心仁愛,向來不許家里眾人折樹傷鳥。不過這棵樹嘛,自是更愛護些,嘿嘿嘿……”
蘇軾訕笑著不再說話,駱如念望向蘇轍,蘇轍脆聲答道:
“此樹名為黃荊,枝細桿纖,千年鋸不得板,萬年架不得橋。但古訓有言:棍棒之下出孝子,黃荊樹下出好人。早年父親和母親植下此樹,意欲鞭策孩兒一心向善,友仁待人。我等兄弟姐妹雖從未受荊條責罰,但每經過此樹便想起父母教誨,自多警醒,由是對此樹更敬畏些。”
駱如念悄悄吐了吐舌頭,我的天,都說“父母之愛子常計之長遠”,蘇家父母為了教導孩子可是連教鞭都親自種好了,這般養兒教子的良苦用心真是令人敬服。從此,駱如念不由得高看這棵黃荊樹幾眼,每每走過都格外屏息收氣不敢造次。
蘇家院子綠樹成蔭,鮮花團簇。因為程夫人嚴令家人愛護生靈,有些大膽的鳥兒甚至把鳥巢筑在樹枝低處,院子里四季花木常青,鳥獸安居,一派世外桃源勝景。
駱如念和蘇家兄弟一口氣跑到園子里,正值初夏,成群結隊的鳥兒在樹林里筑巢哺雛,吱吱喳喳呢噥不休;偶有松鼠從松樹上躥出,躲在枝椏后好奇地打量眼前來客。
走在前頭的蘇軾邊開路邊側耳傾聽,突然,他指著一叢矮灌木伸出手指輕“噓”一聲,擺手招呼蘇轍和駱如念注意跟隨。
三人緩緩向灌木叢靠近,走到近前才聽見樹叢中間傳來的稚嫩啾鳴聲。按照蘇軾指引的方向,只見一人高的樹叢枝杈中筑著一個鳥巢,三只毛淺肉嫩的幼鳥正閉目依偎而眠。
蘇軾居中,蘇轍和駱如念分站左右,三個孩子并排踮著腳,屏聲靜氣窺探安睡中的雛鳥,生怕驚擾它們美夢。突然,駱如念手心一熱,原來是蘇軾輕輕牽起她和蘇轍的手,下巴對著雛鳥們抬了抬。駱如念和蘇轍秒懂蘇軾的暗示:是啊,巢中相依相偎的鳥兒不正如他們一般?
他們心有靈犀地微笑對望,駱如念更是沉浸在蘇軾掌心的溫暖里不可自拔……
天啊,這也太幸福了吧!
駱如念在心里默默祈禱:老天爺啊,就讓我一直呆在這里吧!什么二十一世紀,什么高科技生活,什么職場精英,什么現代獨立女性……在蘇軾的陪伴面前全都不值一提!
良久,三人依依不舍離開灌木叢,漫無目的在園子里游走,直到眼前出現一個水池才停住腳步。水池約一畝見方,池中片片圓盤葉嫩梗綠,魚兒正悠悠在池中漫游,處處透著夏天的綠意和生機。
“荷花?我最喜歡荷花了!”駱如念蹦跳著沖到荷池邊上。
兩兄弟也跟了上來。蘇軾道:
“此池名為‘瑞家池’,取‘福瑞潤澤’之意。待荷花盛開蜻蜓翩飛,微風拂來滿池飄香……那才真是賞心美景呢!”
三人不再言語,默契地同在涼風中閉眼意會,仿佛浸潤在無邊的夏日清涼中,神清氣爽舒暢無比。
身為雙子座的駱如念向來就是好奇寶寶一枚,自從穿越后更是抱著“劉姥姥進大觀園,不看白不看,不玩白不玩”的心態,每遇新鮮事物總要探個究竟湊個熱鬧,好歹要過夠古代探究癮。此時她心中一動:自己素愛荷花,平日也時常背誦荷花詩詞,難得與愛慕的文學大神結伴同行,怎能錯過“以詩相戲”的機會呢?
“不如來行令罷。”
駱如念腆著一張沒事找事的嫩臉,兩條眉毛上上下下跳得可歡。
“呀,我最喜歡行令了!”
蘇轍圓乎乎的小臉興奮異常,開心地鼓起掌。
“好!妹妹欲以何字為令?”
“眼前白荷紅蓮景色正好,‘荷’‘蓮’二字皆可為令,如何?”
駱如念有備而來信心滿滿提議道,兩兄弟點頭應允。
“二娘先行。”
蘇軾貼心地建議,駱如念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這句好,人荷相映甚是嬌美。子由接令。”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蘇軾點點頭,朗聲道: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駱如念聽到此句臉上泛紅,又偷偷抬眼看蘇軾。兩個小男生全然不知她的小心思,只是專心思考其余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