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課間休息,一位鄉人匆匆走進課室,對著劉徽之作揖道:“夫子,您囑咐我所尋之物在此。”
來人從袖中掏出一個卷軸雙手呈與劉徽之,一眾男生好奇地湊上前觀看。劉徽之打開卷軸,男生們齊聲念起來:
“《慶歷圣德頌》:于維慶歷,三年三月。皇帝龍興,徐出闈闥……皇帝一舉,群臣懾焉。諸侯畏焉,四夷服焉。臣愿陛下,壽萬千年。”
學子們一口氣念完長詩,蘇軾好奇問道:“夫子,請教此詩所言何事?”
身著青色長衫的劉徽之輕捻長須,悠悠道:“所頌乃官家圣明,退奸進賢、推行新政之事。”
蘇軾追問:“詩中提及的諸位大人,不知是何許人也?”
劉徽之抬頭看看蘇軾,又望望已陸續回到座位上的其他學生,擺擺手道:“稚子年幼,不須過問恁多,回座罷。”
聽到劉徽之的敷衍之詞,蘇軾的臉上寫滿了不解和執著。他仰著頭,執著問道:
“夫子,學生為何不可打聽諸位大人?莫非其為天上神仙,凡人過問不得?若為神靈,子瞻自是不敢冒犯;若同居凡間,為何不可求知?”
“喲,你這娃子甚有想頭嘛。”
劉徽之贊許地看著蘇軾,“子瞻有此志氣,難得難得……散學后且留下罷。”
“謝夫子!”
蘇軾向劉徽之深深鞠躬作揖,眉飛色舞地回到座位上。隔著若隱若現的白紗簾,駱如念舉起大拇指,蘇軾咧著嘴笑了。
散學后,同學們依次拜別夫子,只有蘇家兄弟和駱如念留在教室里,眼見劉徽之招手,他們仨便一同上前。
劉徽之端坐于蒲席之上,對天恭敬拱手緩緩道:“官家圣眼識才,重用十一位賢良忠臣推行新政。國子監直講石介博士感此曠絕盛事,仿照前朝昌黎夫子作《慶歷圣德頌》。詩中提及的十一位大人俱是本朝重臣,其中,仲淹乃參知政事范希文大人,琦、弼乃同任樞密副使的韓稚圭大人和富彥國大人,修乃右正言歐陽永叔大人。四位大人皆為當世良相名臣、國家棟梁,天下學子之范模。”
“范希文?請問可是寫下《岳陽樓記》的范大人嗎?”
“正是。”
“原來如此!范大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家國之心躍然紙上,楚囊之情感人至深,每每讀來總令學生仰慕欽佩。”蘇軾一臉神往,一雙長鳳眼因為滿載北斗星的光芒而灼灼發亮。
劉徽之驚訝地看著蘇軾,眼神漸漸轉為肯定與贊賞,點頭道:“子瞻年幼志高,實屬可貴。若能秉持本心深耕好學,他日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蘇軾聽罷,深深鞠躬拱手道:“夫子淳淳教誨,學生定銘記于心。”
在劉徽之的鼓勵和教導下,蘇軾學習勁頭日益強烈,求知熱情愈發高漲。
這日進到課室,劉徽之正拿著一張箋紙認真閱讀,看到同學們已全部落座,他頷首笑道:“前時小雪,為師于江邊觀景,寫得五言絕句一首,且與各位共賞。”
劉徽之說完,俯首拿起書桌上的箋紙高聲念道:“鷺鳥窺遙浪,寒風掠岸沙。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斜。”
同學們紛紛點頭贊揚,只有蘇軾微微蹙著眉頭思索。
劉徽之留意到蘇軾的表情。他飽讀經書思想開明,向來疼愛才學過人的蘇軾,也時常為蘇同學的深厚文化底蘊和過人見解而贊嘆不已。他了解蘇軾性格耿直不喜矯飾,個人喜好疑問全擺在臉上,此時看到蘇軾皺起眉頭,便知他有異議。
“子瞻有何想法,盡可道來。”
蘇軾聽到劉徽之的問話,當即站起來微微拱手,道:“此詩立意高雅,書畫細微別致,讀來如景在眼意在心中,確是好詩。”
他頓了頓,又接著說:“只是依學生淺見,有一處稍有不妥。”
課室里一片詫異聲,同學們都瞪大眼睛看著蘇軾。
“哦?有何不妥?”劉徽之低頭看看箋紙又微微頷首,示意蘇軾講下去。
駱如念大感不妙,心急火燎地恨不得從座位上跳起來捂住蘇軾的嘴巴。坐在蘇軾前座的蘇轍更是直接上手,一只手伸后用力扯著蘇軾衣襟,另一只手在背后拼命擺手示意他不要再講。蘇軾沒有理會弟弟的提醒,對著劉徽之認真解釋道:
“學生時常在江邊戲耍,也曾留意鷺鳥翻飛覓食、日落歸巢的情形。鷺鳥形體較尋常鳥雀要大,羽毛相對長重,故掉落后以散落周邊居多,鮮見隨風飛揚。因此,若‘雪片逐風斜’一句改為‘雪片落蒹葭’,更為得當。”
蘇軾深深作揖,抬頭熱切地望著劉徽之。
劉徽之捋著胡子,喃喃自語:“雪片落蒹葭,雪片落蒹葭……”他思索著,臉上笑容越發明朗,輕輕一拍講臺,道:“在理,在理!子瞻觀之入微,思之縝密,改得好!”
同學們全欽佩地注視著蘇軾。蘇軾昂首坐回座位上,一臉自得向蘇轍抬了抬下巴,又隔著布簾對駱如念得意一笑。駱如念哭笑不得:小樣!叔父給你取名為“軾”,果然有遠見啊,夫子一夸尾巴就翹上天了……
但在這樣文采斐然幽默風趣善良正直善解人意還俊朗陽光的男孩面前,還要矜持和內斂作甚?熱情地仰慕愛戀癡癡地流哈喇子就對啦!
駱如念感覺自己的花癡病又要犯了,她迷醉地看著蘇軾,兩顆碩大的星星在肉乎乎的小肉臉上閃閃發光。她想起從前信誓旦旦說:“我就算再迷戀偶像也只會做粉絲,絕不當花癡!”的豪情壯語,只想自覺打臉。
駱如念正兀自發癡,感覺有人搖她肩膀。“二娘,回罷。”這才發現同學們紛紛向夫子道別走人,竟是散學了。
“哦,哦……”駱如念手忙腳亂收拾東西,聽見劉徽之輕聲道:“子瞻留步。”
蘇軾起身往講臺走去。劉徽之慈愛地看著蘇軾,欣然道:
“子瞻雖年幼,但好學善思,才智過人。從學以來為師已傾囊相授再無可教,子瞻當另尋名師,廣納博聞不誤前程。青田中巖學院王方進士乃為師好友,才學品行皆居鄉首,我愿薦之入學,為你助力。人生終有一別,你我師生一場已是有緣。望你往后深耕勤讀,早日金榜題名,以效用世之志。”
蘇軾眼圈泛紅,對著夫子隆重躬身作揖,劉徽之莊重回禮。
蘇轍駱如念跟著謝過劉徽之,三人一同轉身走出書院,蘇安和車夫已在門口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