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傷痛化為繁花
引子
這是怎樣一個故事啊......每一回憶起,淚水浸泡心田,呼吸都有些困難,一遍遍的在腦海里閃現出一個問題:我是怎么活過來的?......
我出生在1976年,一個富裕的家庭中,爺爺是外貿局局長,姥爺是區游擊隊隊長......然而,這些都是據說,至今不曾確認,因為我沒有見過他們,甚至19歲前我連自己的親生母親都沒有見過……親生父生母在我出生后一年還是兩年離婚了,隨后我被送了人......
也許、可能,要到至死了吧,我的心中的父母都不是他們,而是我的養父母。
是和養父母的緣分太淺?還是上輩子他們只欠了我十幾年的陪伴?至今,我還在找尋答案......
我的養母,一位人民教師,1983年炎夏離世,那年我7歲……時隔9年,1992年的夏末,養父也走了......盡管這段有他們陪伴的歲月不算長,卻一直影響著我,并將持續影響下去,直到有一天,我生命的終點。
第一章:小學
(1983-1989年,插敘除外)
1983年,夏天......
“小燕兒,小燕兒,你家門口有坯(pī)!......”一個清脆的聲音從熙熙攘攘的放學人流的前方傳來。
我家門口這條路是皇莊鎮上唯一的主干道。皇莊小學的學生上下學的必經之路。
皇莊小學位于鎮東頭,挨著皇莊一大隊(現在叫皇一村),我家就是一大隊的。整個鎮子分四個大隊,從東往西,一、二、三、四大隊,四大隊在鎮子的最西頭。皇莊鎮每逢陰歷三、五、八、十是大集,大集就在我家門口的這段路上,也是主干道的一部分。
皇莊小學再往東約50米,路南,隔一條南北走向的馬路就是東莊,和皇莊是兩個村莊,隸屬于皇莊鎮。東莊隔了一條馬路就是皇莊小學,皇小是一所中心小學,80年代,學校就已經在十里八鄉小有名氣,師資力量好,而且還有少年宮,學校的乒乓球隊,美術組,音樂組,舞蹈組都在少年宮里活動,學校的乒乓球隊十分厲害,拿過不少獎項。那時我上低年級,初聽“少年宮”一詞,還不知道是干啥的?后來才漸漸明白,那是一個有朝氣的地方,業余愛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與發揮,還可以提高。
1983年,大多數農村人都還吃不飽,穿不暖,還能打乒乓球,還能去訓練,在我看來,那些應該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吧,至少能吃飽飯,不然,哪有力氣打乒乓球?
少年宮的正門朝北,門前寬闊的甬路直通向小學大門,甬路寬約二十米,長約三十米,路兩旁種了兩排蒼翠的柏樹,柏樹前面花壇里是五顏六色的石竹花,花鮮柏翠,甚是好看。少年宮那金黃色的大門,淡綠色的水晶沙外墻,淡藍色的窗框,金黃色的大門上是寬寬的擋雨廊檐,廊檐上方的雕刻著六個菱形環,橫向兩兩相扣,甚是典雅......
這是我們六年級的畢業照,那是1989年在少年宮前拍的,當年屈指可數、氣勢輝宏的少年宮如今早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