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領(lǐng)什么賞?”姜竹銳一驚。
還未等他反應(yīng)過來,周圍百姓已經(jīng)激動地簇?fù)砩锨埃幻嫣街碜樱幻姘咽稚煜蚪皲J,喊叫著:“皇長子,給賞錢!皇長子,給賞錢……”。
見狀,侍衛(wèi)們趕緊圍成了一個圈,把姜竹銳護(hù)在里面,使勁擋著擁擠過來的人群。
可是人越擠越多,仿佛整條街的人都涌向了這里。他們互相推搡起來,小孩子被擠哭,有的人被擠倒在地,商販的攤位被擠翻……喊聲、哭泣聲交織在一起,現(xiàn)場亂成了一團(tuán)。
這時又有人喊了一句:“他沒備賞錢!皇長子食言啦!”
擁擠的人群更加騷亂不堪,聲聲抱怨涌起,此起彼伏,快要把他們淹沒。
慌亂之時,鄭明喜犀利的眼神,從人群之中掃到一個帶頭叫喊的男人。他一個躍身過去,把男人拎出了人群,壓到了墻邊。
鄭明喜質(zhì)問道:“你在亂喊什么?誰讓你喊的?”
男人一臉無賴的樣子回復(fù):“沒人讓我喊呀。我就是一小老百姓,說話你們也管呀!”
“快說!否則別怪我不客氣!”鄭明喜猛得把短棒從腰間抽了出來,壓住他的脖子,眼睛更像是飛出了兩把刀瞪著他,嚇得男人一哆嗦。
“那……那……不是皇長子他自己許的諾嗎?!”男人磕磕巴巴地回答。
“你說明白點(diǎn)兒!他自己許過什么諾?!”
“一首詩。就是皇長子兩年前離開京城前,寫在唐記茶樓的那首詩。最近有人把它找了出來,一下子就傳開了,大家都盼著皇長子回來封賞呢!”
“什么詩?”
“前……前面的我不記得了。后面兩句是:'待到還京日,重賞舊時民!'”
聽罷,鄭明喜放開了男人,男人連忙灰溜溜地跑掉了。
鄭明喜飛身回到姜竹銳的身邊,耳語了幾句。
姜竹銳琢磨了片刻,恍然大悟,眉頭緊鎖。
人群還在不斷擁擠,蘇鐵回頭看向姜竹銳,小聲說道:“殿下,要不我去尋些銀子來?先應(yīng)付一下?”
姜竹銳堅(jiān)定地說了一句:“不用!”隨后他猛然躍起,高高地站在了馬背上,低頭看向四周混亂不堪的人群。他微彎下腰,攤開雙臂,輕盈的衣袖隨風(fēng)擺動。
“大家安靜!聽我說!請聽我說!”姜竹銳洪亮的聲音穿過了周遭的嘈雜。四周漸漸安靜了下來,大家都抬頭望著這位白衣翩翩的少年。
姜竹銳目光誠懇,拱手作揖,說道:“各位父老鄉(xiāng)親,是的,我是皇長子姜竹銳。闊別兩載,沒想到大家竟對我當(dāng)初不經(jīng)意寫的一首小詩記掛于心。我能獲得你們?nèi)绱说牡肽睿屑げ槐M!
“大家放心,我姜竹銳言必信,行必果!這兩年,我雖不在京城,但京城百姓安分守己、至心朝禮、克勤克儉的美名,已是響徹四方!'賞'是必然要賞,不僅因我之承諾,更因你們值得賞!”
眾人情緒稍顯平復(fù),一雙雙眼睛期待地望著姜竹銳。
姜竹銳繼續(xù)說道:“但'賞'的方式有很多,即便我今天散下碎銀幾兩,又能解幾時饑渴呢?不如讓我為大家尋一長久祥福之道!
我心中已備獎賞計(jì)劃,請大家靜候幾日,待我回宮獲父皇應(yīng)準(zhǔn)后,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fù)!”
說罷,姜竹銳向眾人深深作了個揖。他雙手合攏敬出,頭低垂,背彎成了一道優(yōu)雅的弧線,仿佛一棵歷經(jīng)風(fēng)雨的樹,彎曲卻不折。姜竹銳的姿勢保持了許久,遲遲沒有起身。
靜默了片刻,人群中終于有人說道:“好,兩年我們都等了,也不差這幾天。”
“是呀,我們信皇長子!”
“為長久祥福,再等幾日!”
“好,信皇長子……信皇長子……”
在聲聲議論中,眾人慢慢散開了,排在兩側(cè),讓出了中間的大道。姜竹銳起身道謝,一行人馬終于可以繼續(xù)向前行進(jìn)。
馬兒緩緩向前,姜竹銳凝著眉,看向兩側(cè),百姓們投來的目光,無一不帶著期盼和信任,讓他感覺喜憂參半,肩膀越發(fā)沉重起來。
漸漸的,大家終于都散了去,恢復(fù)到起初的樣子,各做各的事了。
鄭明喜低聲與姜竹銳講道:“竹銳,此事雖然暫時平付了過去,但你是否真有獎賞計(jì)劃?”
姜竹銳答道:“事出突然,我哪里有備什么計(jì)劃!”
鄭明喜皺起了眉:“我了然。但不能失信于百姓,你可是應(yīng)了要給他們長久祥福之道呀!”
“是的,我必不能失信于他們。我這不在使勁想呢么!”姜竹銳抓了抓腦袋,皺起了眉。
鄭明喜轉(zhuǎn)而問道:“另外,我也很好奇那首詩,你當(dāng)初為何要寫下這樣的承諾?”
“唉!”姜竹銳嘆了口氣,“明喜哥,你陪我去個地方吧!”
姜竹銳帶著一行人離開了熙攘的城中主道,拐入一條青石小巷,向著城西方向緩緩行進(jìn)。
漸漸的,一座五層的木質(zhì)樓閣映入眼簾,它比周圍建筑都高出一截,像是灌木叢中一棵挺拔的松樹,很是顯眼。此樓通體呈棕紅的木色,重檐歇山頂,飛檐流閣,精美雅致。
走到跟前,“唐記茶樓”四個字的大招牌顯目地掛在門楣正中,被紅縵裝飾著。
“就是這里!”姜竹銳側(cè)身下馬,讓侍衛(wèi)們在外守候,便和鄭明喜并肩走入了茶樓中。茶樓內(nèi)桌椅陳設(shè)多為木質(zhì),古樸簡約,廊眉窗欞雕刻著花鳥,堂中四處飄著茶的清香,一種怡靜舒適的感覺油然而生。
店小二熱情地迎了上來,招呼道:“客官,歡迎。里面請。我們這新到了春茶,上好的眉州青葉,來一壺品品?”
姜竹銳微微一笑,答道:“稍等片刻,我想先去墨堂看看!”
小二笑了笑:“好的,好的,您二位隨我來。”
姜竹銳和鄭明喜跟隨著店小二拐了幾層樓梯,一直走上了茶樓的最頂層。
鄭明喜舉目四望,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只見頂層大堂中央,自房頂處懸下百余幀墨寶,或題詩或畫幅,雖尺寸參差,卻皆被精心裝裱,錯落有致,猶如一幅幅流動的畫卷,匯成一片翰墨之海。
鄭明喜感嘆道:“嚯,這里怎會有如此多的字畫!”
小二笑著解釋:“客官有所不知,我們唐記茶樓在這京城稱得上是歷史悠久、風(fēng)景獨(dú)好之處,可以遠(yuǎn)眺城外美景。眾多文人雅士來到這兒后,一時興起,就會題詩作畫,留下墨寶。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我們這個小有名氣的墨堂。”
姜竹銳輕輕嘆道:“這些墨寶可比兩年前多了三倍不止呀!”
言罷,他便在這眾多字畫中鉆來鉆去,挨個兒尋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