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好最后一批劍穗,他令鶴童一一銜走,下山送于散落在民間各地的清源山弟子。
封山了,你們不要再回來了。
趕走山上僅剩的兩名弟子,他托著宮燈,走進寂靜無聲的內殿。穿堂風從黑洞洞的殿門里頭闖出來,門扉相撞,遙遠的聲音宛如隱秘的冬雷。
宮燈上溫軟的火焰,抗不住寒風的嘲弄,惶然熄滅了。浮塵子捧著熄滅的銅制宮燈,一言不發的邁入了黑暗的深殿。
雖是無光之地,但有些人能夠在黑暗中視物。比如浮塵子。
整座大殿空無一物,除了繡著金文的黃色綢布下覆蓋著的一座高大之物。
冰冷的檀香,寂滅多年,掀開黃布時,淡而干燥的味道在殿中飄揚。
浮塵子折疊好綢布,擱置一邊,點亮了高高神像下的獨腳鶴燈。
古樸的鶴燈偎依于神像蓮臺邊,小小的光暈弱不禁風,恰似深海中孤獨的辰星。
沉香木雕刻成的烏黑神像,五官面容模糊,衣飾流暢簡單,腰間配著一把斷佩劍,一手輕挽拂塵,一手拈枝木桃花,高聳入屋梁,滿是年華的痕跡。
浮塵子立在神像前,不言不語。
沉香木滲了濕氣,散發著淡淡香味。
最初這神像手上沒有木桃花,也沒有拂塵,只捧著一把劍。
劍過鋒利便易折,祖師折了劍,神像捧著的劍就成了斷劍。
而繼任的祖師認為仙以心為劍,劍斷念止,卻易蒙塵,便又添了拂塵,藏起斷劍。
而他又喜愛“枯木生花,心有猛虎,細嗅木桃”的意境,于是神像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道,一也,而有三千變化。
眼前神像可以是祖師,也可以是任何一位不在世的仙長祖師。
接下掌門之位之時,浮塵子便已領悟清源山在人間存在千年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