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臨朝擇嗣忙,李枝紛亂待裁量。
顯兒終得承天運,朝野風波一時揚。
一陣清脆的腳步聲打破了殿內的沉寂,緊接著,一個略顯尖銳的聲音在殿中響起。上官婉兒,一襲淡紫色宮裝,手捧著一卷書簡,款款走向武則天。她步履輕盈,姿態優雅,仿佛一陣微風拂過,帶起一絲淡淡的香氣。走到武則天身邊,她微微欠身,輕聲道:“陛下,突厥可汗遣使送來國書,請求和親。”上官婉兒的聲音雖然輕柔,卻清晰地傳遍了整個大殿,確保狄仁杰也能聽得一清二楚。她抬起頭,目光不著痕跡地掃過狄仁杰,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
狄仁杰眉頭緊鎖,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上官婉兒選擇在這個時候出現,并且提及突厥和親之事,顯然是有意為之。他心中明白,這突如其來的插話,目的在于轉移話題,打斷他與武則天關于立儲的談話。他心中暗嘆,這立儲之事,果然牽扯甚廣,稍有不慎,便會引起軒然大波。
武則天深邃的眸子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仿佛夜空中劃過一道流星,轉瞬即逝。她閱人無數,自然明白上官婉兒此時此刻提及和親的用意。上官婉兒,她一手培養的心腹,心思縝密,玲瓏剔透,絕不會無的放矢。和親,這的確是當前朝中需要盡快處理的一件大事,突厥的虎視眈眈,邊境的戰火硝煙,都需要她盡快做出決斷。但她更清楚,上官婉兒此舉,是為了轉移話題,打斷狄仁杰關于立儲的諫言。她不動聲色地伸出纖細的手指,接過上官婉兒遞上的書簡,裝作仔細閱讀起來,目光在書簡上緩緩移動,一字一句,仿佛都在細細斟酌。但她心中,卻在飛速地盤算著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面。李顯,李旦,突厥和親,這三者之間,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讓她一時難以決斷。
大殿內的氣氛,仿佛凝固了一般,寂靜無聲,甚至連一根針掉落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狄仁杰垂首靜立,目光低垂,靜靜地等待著武則天的反應。他深知,這立儲之事,關系到大周的未來,也關系到他自己的政治立場,他必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而上官婉兒,則侍立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看似平靜,實則內心波濤洶涌。她的一雙美目,不時地瞟向武則天,觀察著她的神色變化,試圖揣摩她的心思。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殿內的氣氛越來越壓抑,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終于,武則天緩緩地合上書簡,發出一聲輕微的響聲,打破了殿內的沉寂。她抬起頭,目光緩緩掃過狄仁杰和上官婉兒,眼神深邃,讓人捉摸不透。她的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緩緩說道:“和親之事,容后再議。”她將書簡遞給上官婉兒,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你先退下吧。”
上官婉兒微微一怔,精致的臉上閃過一絲錯愕,似乎沒想到武則天會如此輕易地放過這個話題。她精心策劃的這一步棋,竟然就這樣被武則天輕描淡寫地化解了。她有些不甘心,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失落,但她深知武則天的脾氣,不敢有任何違抗,只得恭恭敬敬地行禮退下。她蓮步輕移,緩緩轉身,婀娜多姿的身影消失在殿門之外。
待上官婉兒的身影消失在殿門外,武則天緩緩收回目光,殿內一時寂靜無聲,只有裊裊香煙在空氣中盤旋。她端起茶盞,輕抿一口,茶香四溢,卻掩蓋不住她心中翻涌的思緒。片刻之后,她放下茶盞,發出一聲輕嘆,再次將目光投向狄仁杰,眼中流露出復雜難辨的情緒,有疲憊,有猶豫,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動搖。
“狄卿,”武則天緩緩開口,聲音略顯低沉,仿佛帶著一絲倦意,“你方才所言,朕已知曉。”
她停頓了一下,揉了揉眉心,似是在緩解頭痛,又似是在整理思緒。殿內再次陷入一片寂靜,只有武則天輕微的呼吸聲,以及窗外偶爾傳來的鳥鳴聲。
狄仁杰垂首靜立,靜靜地等待著武則天的下文,他知道,這短暫的沉默,蘊藏著巨大的壓力,也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只是此事,”武則天再次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事關重大,朕還需要再仔細斟酌。”
狄仁杰明白,武則天這是在給他臺階下,也是在給自己留有余地。他微微躬身,沉聲說道:“陛下圣明。”
武則天再次端起茶盞,輕抿一口,目光投向窗外,似乎在思考著什么。片刻之后,她放下茶盞,再次看向狄仁杰,眼神中多了一絲堅定。
“李顯之事,”武則天語氣沉穩,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朕心中已有定數。”
她停頓了一下,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
“只是,”她語氣略微緩和,帶著一絲猶豫,“還需要一些時間。”
武則天抬起頭,目光堅定,看向狄仁杰,說道:“朕要親自去看看他。”
她停頓了一下,語氣中帶著一絲期許,又帶著一絲懷疑,“看看他是否真的如你所說,已經脫胎換骨。”
狄仁杰心中一喜,他知道,武則天這是已經動搖了。他再次躬身,沉聲說道:“陛下英明。”
數日后,一隊不起眼的馬車低調地駛出神都洛陽,朝著西南方向的房州而去。車隊護衛精簡,行動隱秘,只有少數心腹知曉,這正是武則天秘密前往房州探望被廢黜的廬陵王李顯。房州地處偏遠,山路崎嶇,顛簸的旅程讓武則天心中思緒萬千。
曾經的太子,如今的階下囚,命運的翻覆讓她也不禁感嘆。終于,車隊抵達了李顯居住的府邸。眼前的景象令武則天心頭一震,曾經金碧輝煌的太子府邸,如今已是破敗不堪,雜草叢生,圍墻斑駁,與記憶中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推開吱呀作響的府門,武則天緩步走入,庭院荒涼,毫無生氣。她一眼便看到了李顯,他正站在院中,身形消瘦,衣著樸素。時光仿佛在這一刻停滯,武則天的心中不由得一震。曾經那個青澀稚嫩的少年,如今已經變得成熟穩重,飽經滄桑。歲月的痕跡深深地刻在他的臉上,生活的艱辛在他的眉宇間揮之不去。
他的眼神中,沒有了昔日的飛揚跳脫,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的平靜,以及一絲難以掩飾的滄桑。武則天看著他,心中百感交集,一時竟不知該如何開口。李顯見到武則天,先是一愣,隨即連忙跪下行禮,聲音顫抖:“兒臣…參見母后。”
武則天凝視著眼前這個飽經風霜的兒子,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百感交集。他的臉龐消瘦,棱角分明,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與記憶中那個青澀稚嫩的少年判若兩人。她一步一步地走向李顯,步履緩慢,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自己的心尖上。走到李顯面前,她顫抖地伸出手,想要觸碰卻又有些猶豫,最終,她的手輕輕地落在了李顯的臉上,指尖的觸感粗糙而冰涼。她用指腹輕輕摩挲著他的臉龐,感受著歲月的無情和命運的殘酷。
“顯兒……”武則天終于開口,聲音低沉而沙啞,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這些年……你受苦了。”
淚水在李顯的眼眶中打轉,晶瑩剔透,仿佛一顆顆破碎的珍珠。他的嘴唇顫抖著,喉嚨哽咽,幾乎說不出話來。許久,他才艱難地從口中擠出幾個字:“兒臣……不苦。”這簡單的三個字,卻包含了千言萬語,飽含了多年的辛酸和委屈。
武則天靜靜地凝視著李顯,心中五味雜陳。她看到了他眼中的淚光,聽到了他哽咽的聲音,感受到了他內心深處的痛苦。李旦的仁厚讓她安心,可以保大周江山穩固;但李顯的經歷,卻又讓她感到一絲希望,或許他能帶來不一樣的改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在她心中交織,讓她難以抉擇。
究竟立誰為儲君,才能真正造福大周江山?這個難題如同巨石般壓在她的心頭,讓她感到無比沉重。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目光飄忽不定,思緒萬千。時間仿佛在這一刻靜止,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就在這時,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打破了庭院的寂靜。一個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現在了府邸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