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她去了呈坎,帶著那個夢一起。
趙方晴冷笑了一下,渡他人?呵,自己都渡不了還渡他人呢。你以為你是神啊。
神經病。
……
游呈坎,一生無坎。
美好的愿景人人都喜歡。
趙方晴拎著沉重的行李箱從一號口進去,上臺階又下臺階。
抬頭看了一眼簡介。
八卦村?!
嚇了她一大跳。
趙方晴心里有些犯怵,前不久剛玩過一款微恐手游。撐著眼睛不眨,依山傍水,坐西朝東。風景如畫,是她再一次庸人自擾了,久住樊籠里,她得慢慢調整好狀態,趙方晴不斷自我暗示。
來時,她想看雨中徽州。
剛進來,就下雨了,天公作美,譜了一曲此生不換。山上起了霧,黛黛的。商業氣息淡,游客少。短暫的,她擁有了一瞬的欣喜。就近找了個民宿,放了行李。
隔著玻璃窗,對面是遠山田野,種滿了油菜花,青石小徑,郁郁蔥蔥,讓她竟然有一種歸家的感覺。
趙方晴伸了個懶腰,拿著帽子口罩出了門。
簡介記,呈坎八卦村自然環境形似八卦布局,對應四周八座山峰,按先天八卦命名。呈為陽,坎為陰。村中有一條氵衆川河自北向南成S形穿村而過,形成個卦陰陽魚的黑白分界線。
天行?。?/p>
趙方晴舉起相機拍了墻上的字,心里接了下句,君子以自強不息。往門洞里望去,八個門洞串聯起來。
側邊墻寫:一卦一人生,一門一乾坤。趙方晴繞有意思的笑笑,家里最近也有人在研究這個。從門洞一頭走進,顛覆了她的想法,尾題“地勢坤”。
看向永興湖,永興湖上五座橋,金木水火土。路過曬秋廣場,跨過平安坎,男邁左腳,女邁右腳,除邪祟,正心正念。
地圖顯示最北為鯉王山(坤卦);最南觀音山(乾卦);左邊三座依次龍山(艮卦),葛山(坎卦),馬鞍山(巽卦);右邊三座依次為長春山(震卦),靈金山(離卦),豐山(兌卦)……
趙方晴看著簡介笑了笑,諸經之首,大道之源。可惜,她仍舊未參透。自然法則與辯證思想對她來說……
“姑娘,第一次來啊?”
思緒被打斷,一個短發白頭奶奶走近了她。
趙方晴笑笑:“是啊?!?/p>
“我帶著你走一圈?”
“好啊,多少錢,我掃你?!?/p>
趙方晴跟著老婆婆往前走。
“這個村就是八卦村嗎?因為我剛才進來的時候看了有簡介?!?/p>
“對,這里就是八卦村,前面的平安坎過了沒?”
趙方晴笑笑:“過了?!?/p>
老婆婆問:“摸兩旁的神獸了嗎?那脖子里系著紅帶子的兩尊。”
趙方晴皺皺眉頭:“我好像沒注意,有什么典故嗎?”
老婆婆:“也沒什么典故,那兩只神獸可是絕無僅有,是當年紫薇星下凡的時候手里牽的兩只,叫做tun。一摸tun頭,鴻運當頭;二模tun舌,財源廣進;三摸tun身,多子多孫?!?/p>
“噢~我來的時候做攻略,看的是摸摸魚頭,一生不愁?!?/p>
趙方晴樂了一下:“還有這個典故呢?!?/p>
“來時你走的青石板的大路,就是文獻祠舊址,你來看到永興湖那兒有個亭子,叫靈秀亭,以前不是男的出去做生意嗎。女人送男人到這個亭子就不送了……”
老婆婆帶她走到一堵高墻前停下。
“你看啊,這里五棟連體,我給你講一下你就了解了,這座房子啊有600多年了,是制墨大師羅文龍的祖宅,他做什么啊,做的是筆墨紙硯……十兩黃金一兩墨,他賺了許多錢呢,就娶了五個太太。一個太太一個房子,里面都是聯通的?!?/p>
趙方晴有些驚訝:“啥?還不能從一個門進啊,階級這么分明的?”
“五個太太五個門,我今天不高興,不想跟你走一個門,也很自由?!崩掀牌胖噶酥干戏降拈T樓繼續道:“你看,大太太的門樓是最高的,地位高,二太太三太太四太太五太太門樓依次一個比一個低。你看五太太的門樓,她年輕又漂亮,老爺子喜歡她,所以你看她的門樓很漂亮。其他的你看簡簡單單。”
趙方晴恍然道:“那要是看不懂走這兒經過,也就知道這是個門兒?!?/p>
老婆婆往前走:“你看,大太太上方的門樓已經被破壞掉了。門口內八,意為守財之道,因為老大要管家嘛,財氣不能外流,這是人家私人的。九幾年的時候捐給了國家,現在是個景點。它為什么叫下屋呢,老大睡在高的一頭,叫上屋,老二睡在下面就叫下屋?,F在捐給國家成為了旅游景點,里面有花轎,沉浸式感受明朝的生活起居……”
“明朝?!”
她還以為是清朝。
“對啊,明朝,你看這個門鐵皮包邊,一個門有幾百斤重,強盜來了敲不開門。既防火又防盜?!?/p>
趙方晴點點頭。
兩個人繼續往前走。
“你看啊,像這種路都有拐彎抹角。像這種街道如果沒有拐彎抹角就更窄了,你看上面的門樓都讓砸掉了,牡丹荷花,寓意花開富貴。你小,那個時候你都沒出生呢。我們那個時候也才十幾歲?!?/p>
趙方晴抬頭望去,精美的石雕殘了一半:“您多大了?”
老奶奶比劃了一下:“我七十了。我們是當地的村民,給你講的都是我們經歷的,也是所學的,平常聽別人講,講的多了就自己記?!?/p>
趙方晴心里有點觸動。
這份觸動說不清道不明,她觀望了一下老婆婆滿頭白發,但思路明了,口齒清晰。
“墻面的話都抹圓了,不然很容易相撞發生危險。”
趙方晴若有所思:“我一直以為拐彎抹角是形容說話扭扭捏捏,磨磨嘰嘰,不直接?!?/p>
老婆婆笑笑:“建筑物密集,道路狹小。為了方便和安全,所以把它們抹掉。這種工藝也叫拐彎抹角。所以墻角就處理成圓弧形或斜面,這樣行人或車輛在轉彎時就不會受到磕碰。”
趙方晴感嘆:“古人的智慧啊,原來還有包容禮讓的文化內涵。所以最初拐彎抹角是個褒義詞,是說人與人之間的謙虛和禮讓?!?/p>
老婆婆笑道:“是啊,雖然說現在大多都是貶義詞,但是在建筑工藝和文化內涵里還是很重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