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著繞著,趙方晴跟隨老婆婆進了一家木雕商鋪,老婆婆笑吟吟喊她過去看:“許愿井?!?/p>
趙方晴回頭問:“啊?許愿井?”
老板手拿木雕蓮蓬從外面進來:“摸一摸許愿井,沾沾財氣?!?/p>
“怎么摸?。俊?/p>
“摸摸井圈就行?!?/p>
一只貓跳進老板懷中,他笑著打量:“投個硬幣啊?!?/p>
趙方晴趴在井口往下看,里面養了幾只娃娃魚。
“我身上沒……沒帶硬幣。”
老板指了指桌子上的機器:“可以兌換一下。搞三個,三生萬物?!?/p>
趙方晴拿出手機掃了一下二維碼,老板遞給她一個紅帶子,讓她許愿
趙方晴磕磕巴巴:“我……我不敢許愿?!?/p>
老板道:“有求必應啊?!?/p>
趙方晴:“我不敢求,可能是交換?!?/p>
“不是的,絕對不是交換?!?/p>
趙方晴笑著說:“那我寫完應該放在哪兒???”
“綁在木板上面,系死結?!?/p>
當時的她,只寫了一個人的名字。
她希望,對方能夠平平安安,一生無坎。
撐開傘,趙方晴跟著老婆婆往鎮子里繼續走。
看得出趙方晴有些心理負擔,老婆婆拍拍她的手:“就是一個開心,健康。沒什么的。”
趙方晴:“嗯……許愿在我看來好像還是欲望。”
“小姑娘,牛肉燒餅要不要嘗一下?!?/p>
街邊阿姨的叫賣聲打斷了她想說的話。
趙方晴扭頭笑笑:“不用了阿姨,這個我吃過了。”
“你看上面的窗子怎么這么高?”
老婆婆指著兩米高的位置,空窗上還安放了鐵欄。
“?。俊?/p>
趙方晴抬頭望:“為什么?”
老婆婆解釋道:“防火防盜防賊防是非防男人?!?/p>
趙方晴看了一眼,這不就是舊時縮影嗎。
“再往前就是,兩間三層的羅聘?!?/p>
趙方晴沒聽清,好奇地問:“羅聘?”
老婆婆“嗯”了一聲:“羅聘,揚州八怪之一,這里也是羅聘的祖宅,他七八歲時候嘞,跟著爺爺去揚州學畫畫,二十四歲嘞成為了一名畫家。一不畫山,二不畫水,畫的是什么呢?人和鬼。畫鐘馗,畫的是那些怪物。”
小時候特別愛看聊齋志異,趙方晴恍然大悟:“是他啊。”
“對,他的祖籍在這里?!?/p>
往里走去,趙方晴一動不動的看著堂前掛的那幅畫:“這畫……應該是后來的吧?!?/p>
老婆婆點點頭:“是的,后來畫的。這個房子是明代的,冬瓜梁,斗拱。上面很亮,窗戶很窄。采光全靠天頂。下雨了就下在家里面,財氣不能外流?!?/p>
邁過門坎,趙方晴走了進去:“這個我了解過一點,四水歸堂。只不過我今天剛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當然還有拐彎抹角禮讓三分。”
“上不讓天下不讓地,上面的墻體是人家的,下面的地基也是人家的,唯獨中間抹了去。中讓三分是和氣,方便了別人也方便了自己。哎……所以也可以這么說。你看上方二樓和三樓中間有一層細沙,外面是加石磚了的。如果有了火災,木板被燒掉,沙子就會把火撲滅了?!?/p>
趙方晴笑了笑:“這消防做的也蠻到位啊。”
“這里也叫燕翼堂,前面這個是會客廳,一個鐘,一個花瓶,還有屏風。寓意是說老爺子在外面做生意平平安安的。底下呢就是老爺太太睡,二樓是小姐公子,三樓是做事的仆人。”
“嗯?為什么仆人又住在了三樓?”
“仆人住宿的條件很差,你想想屋檐底下。過去裝修條件沒現在好,不像現在熱氣冷氣就隔掉了。門檻高地位高,也表示他家以前有錢?!?/p>
趙方晴往里面走去,看了個大概。
木構褪色,頭頂傳來幾聲鳥鳴。通往二樓的樓梯也是木構的。
呈坎的小巷縱橫交錯,宛若迷宮。
“諾,這條街叫做鐘英街,鐘靈毓秀,英才輩出之意。”
“鐘靈毓秀?人才輩出?”
“對?!?/p>
“因為住的都是當官的人家,所以又叫官街,比其他街巷都要寬敞的多,寬敞,空氣亮光比其他街都好。過去呢,人家有錢,要騎馬抬轎子,所以這里也是官街官道。從鐘英街到那邊那個小旗子呢,就是說外八。為什么說是外八呢,招財進寶。內八是守財。再往里走就是鐘英樓,打更報警,有什么事情敲一下打一下?!?/p>
趙方晴抬頭望了一眼:“這不就是現在的110,119嗎。果然循環往復加輪回?!?/p>
老婆婆笑道:“對啊,這是過去農村的土辦法。敲鐘一下大家都知道了。”
進了一家桂花糕店鋪。
老婆婆指著頭頂的梁給她看:“你看清代講究雕刻,左邊的是猴子在捅馬蜂窩,升官發財,甜甜蜜蜜。右邊是個老壽星,手上拿著拐棍,壽比南山,長命百歲。有人呢,才是有錢,甜甜蜜蜜發財了?!?/p>
趙方晴看向堂中的破椅子,已經爛了好大一塊兒窟窿:“這個椅子也是以前的吧?”
“嗯?!?/p>
老婆婆點點頭,趙方晴隨她繼而鉆進了一家酒鋪。
“你可以進去嘗一下,有桃花醉和各種酒釀。”
趙方晴擺擺手:“我生理期。”
酒旗招展,趙方晴笑笑:“毛豆腐?毛豆腐是酸的呀?!?/p>
婆婆問:“你吃過了?”
“嗯,剛才進來的時候在一家土家菜館吃了,老板還特地過來問我是不是吃不慣。但我發現它是發酵過的,食物各有各的美,可能是我欣賞不來。但是我發現這一路木雕木刻木工很多。”
“對啊,做生意嘛。都是有一門好手藝,現在旅游業不是發展起來了嗎,他們就做些小玩意兒,手工藝品。要進去看看嘛?”
趙方晴笑笑:“這個不看了,有點看不懂?!?/p>
“欸,你這一路有注意街道的水嗎?”
趙方晴搖搖頭:“嗯?”
“這些水都是從高山上流下來的,現在是家家有自來水,所以不用這個水。”
看著眼前的視野越來越開闊。
趙方晴笑了笑:“感覺我們走了出來。”
“對,這個橋也叫做環秀橋。環秀是個人的名字,是呈坎后羅第十七代祖羅環秀,他娶了個妻子,姓程。夫妻恩愛,家庭和睦。七百多年了,以前這個橋是木板,不是經常下雨嗎,后來就建了石橋,避風避雨。后來我們村子為了紀念他,也叫環秀橋。不然的話你就忘記他了。去年發生了水災,兩邊的欄桿都被大水沖掉了?!?/p>
“我知道去年發生了洪澇?!?/p>
水流的嘩嘩聲不絕,趙方晴突然感覺自己的雞皮疙瘩起來了,那則新聞她看過。
老婆婆抹了一把臉:“對,你看上面的那個壩把水位抬高,水流下來引進村子。13年也發過水災,所以還有一些房子維修中和沒維修。整個墻面都毀掉了?!?/p>
看著連綿起伏的山脈與薄霧。
趙方晴突然想起了那句詩。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
竟然,不知不覺流下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