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調閱了楊怡的所有檔案,她的父親早亡,母親改嫁到澳洲后失聯。3歲的她和6歲的哥哥楊東同時被福利院接管。楊東不久后被來自英國的一對夫婦收養,后來跟著他們定居在愛丁堡,改名詹姆斯,現在已經有二十年,此期間未曾回來過。
輾轉聯系上詹姆斯后,電話那頭的他聽到消息后沉默了很久,答應了會親自過來處理后事。
養父母和女友跟前,他什么都沒有說,只是說公司派他出公差。
臨行,詹姆斯跟養父母分別擁抱,他坐上計程車,養母還在身后大聲囑咐:“James,bemorecarefuloutthere.WhenyoucomebackforChristmas.”計程車開出很遠了,他還看到他們在身后用力地揮手。
第三天,詹姆斯抵達了香港,筆挺的風衣將一八五的他襯得更挺拔,他的眼睛和楊怡很像,狹長的琥珀色眼眸,五官是同樣的立體深邃。這是他離開后第一次踏上這片故土,這里的記憶對他來說一直停留在孩童時代,也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憶。父親是個海員,常年漂泊又愛酗酒,母親則是整天出去鬼混不見人影。不喝酒的時候,父親也有溫柔的一面,會帶著他和妹妹去集市上買各種小吃,他會把妹妹高高地舉過頭頂,惹得妹妹高聲尖叫,他一路則是只顧著低頭啃雞腿。不過這樣的日子并不多,是一只手可以數得過來的,香港的天空對他來說是陰沉晦暗的,他寧可永遠不去觸碰。
大部分時候,他和走路還不穩的妹妹,像扔塊抹布般隨意地被丟在家里,漁村的小伙伴喊他去玩,妹妹拉著他的手,哭著不肯讓他走,他想出去玩,于是會騙她:“好了,好了,好了,我不走了,行了吧,你松開手,哭的人煩死了?!泵妹檬忠凰?,他轉身就往外跑,妹妹在后面哭得撕心裂肺,他跑著跑著就停了下來,站在那兒半天不動,最后總是回去拉著妹妹,輕輕打她屁股:“哭個屁,煩死了,我逗你玩呢。”妹妹的淚還掛在臉上,卻咧開嘴笑了,他也笑了。
到達香港后的第二天,詹姆斯接到了黎姐的電話,黎姐先是表明了身份,她首先對楊怡的事表達了遺憾,然后又說這件事應該低調處理,盡快了結,她說楊怡的私生活復雜,情緒極端不穩定,之前就曾多次自殘,并且還有吸毒的前科,作為她的上司,她曾經多次勸誡過,但她是個成年人,她的私生活是她自己的意愿,別人無法強加干涉。作為演員,這些事情如果曝光了對她不好,畢竟斯人已逝,對公司來說更會有不良影響。經過商議,公司決定拿出200萬港幣作為楊怡的安置費用。
詹姆斯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表示自己知道了后,就直接掛斷了電話。
在警局里,詹姆斯拒絕了刑警隊隊長何以超建議尸檢的請求,何以超表示楊怡的死亡存在諸多疑點,他很有耐心地跟詹姆斯一一闡述自己的觀點,表示如果能進行尸檢的話,首先可以明確具體的死因,也就進一步有了可以立案調查的證據。何以超還說,楊怡有長時間的吸毒史,胳膊上有長期注射毒品而留下來的針孔。
詹姆斯越聽越痛心,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敢面對,還是懊悔自己沒有早點跟妹妹聯系,此時的他只想盡快將此事了結,然后離開這里。想到法醫拿著解剖刀,一點點切開赤身裸體的妹妹,這樣的畫面忍不住讓他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噤。他不想記憶里妹妹那可愛、純真的面孔,在自己的面前不斷地演化,演化,再演化,演化成一副全然面目全非的樣子,他希望她還是他記憶里的小天使,不沾塵埃,天真無邪,真相對他來說只有一個,就是他的妹妹已經死了,再也活不過來了,現在他只想讓這件事徹底結束掉。他用蹩腳的粵語跟何以超說,自己在香港最多只能停留幾天,他不想過多追究,只想讓死者盡快得到安息。
何以超還想爭取,但詹姆斯只是不語,無奈沉默了半天后,何以超去打了幾個電話,最后同意了他的請求。
詹姆斯很快在警方出具的自殺文件上簽了字,遺體也被安排了次日送去火化。火化前,只有詹姆斯一個人陪著她,他掀開白布單,凝視著那張依然美麗卻毫無生氣的臉,那張臉慢慢在他眼前,幻化出十八年前分別的那天,倆人被送進福利院的那天,1993年,12月25日,這天恰巧還是楊怡的三歲生日。
生活的艱辛讓他異常早熟,小小的年紀他已經過早地顯得心事重重。父親常年出海,偶爾在家的時候,他不是在喝酒就是在跟媽媽吵架,家里能砸的東西都被砸了,他帶著妹妹蜷縮在黑暗的角落,一動也不敢動,他讓妹妹閉起眼又捂著她的耳朵,倆人盡量不制造出半點聲響,盡量避開父母的注意,以免火苗會燒到他們身上,不然一頓打肯定是少不了的。因為終年酗酒,終于他的父親在出海時失足,尸骨全無。拿到賠償金后的第二天,媽媽帶著兄妹倆出門,一人買了一根棒棒糖,然后把他們丟在了福利院門口,風一般瀟灑地離去了。他牽著妹妹的手,坐在福利院門口的臺階上,從中午一直等到天黑,妹妹不斷地問:“哥哥,媽媽還沒回來嗎?”“媽媽怎么還不回來?哥哥?”
他已經沒有力氣回答,心里知道媽媽再也不會回來了,他們在這個世上不會再有什么依靠了。他轉過身使勁敲響了福利院的門。
倆人就這樣開始了在福利院的生活,福利院里的生活并不美好,這里都是些被拋棄的孩子,有的伴有嚴重的身體殘疾,他們的心在落雨,卻無人給他們撐傘。持強凌弱和攀附強者,幾乎是人性的一種本能,初來乍到的小兄妹無可憑依,日子又怎會好過?。
早就在這里的那些孩子,看著他們帶著不懷好意的微笑。孩子里面年齡稍大的,是一個小啞巴男孩別看他不會說話卻尤其狠辣,整天琢磨些壞點子,以欺負別人為樂。漸漸地,那些被欺負怕了的孩子變得臣服于他,小啞巴便帶著他們一起欺負更弱者或者剩下的不服氣者。
當著大人的面,小啞巴那一群人總是一副乖巧的樣子,他們甚至會裝模作樣地把自己的糖果讓給其他孩子,然而大人一離開,他們很快就變臉了,所有的東西都要占為己有,哪怕是得到后直接扔進下水道。
楊東的福利院生活基本就是在這樣的日常中度過,他不敢哭,也不敢反抗,因為他越哭他們就笑的越大聲,他越反抗,他們下手便越狠,還不如等他們打夠了,覺得沒啥意思了,痛苦便能結束的快些。他也沒有想過告訴大人,在他的認知里,大人從來都是靠不住的,所有的痛苦只能獨自忍耐,他向上帝祈禱自己能被帶離這個地方。
福利院的后山有一處空曠的高地,大樹、小草、野花自然地生長著,嫩綠的葉、斑駁的樹皮、地上的樹枝、嘰嘰喳喳的小鳥、探頭探腦的小松鼠,這方小小的天地仿佛跟兄妹倆達成了某份契約,張開懷抱接納著兩顆受傷的小心靈。楊東總是趁人不注意,帶著妹妹躲到這里,妹妹淚汪汪地撫摸著哥哥胳膊上一道道的傷,心疼地問:“哥哥,你疼嗎?”楊東把袖子放下來,他讓妹妹靠在自己身上,看著遠處說:“不疼,一點兒也不疼?!?/p>
高地上長著一棵巨大的榕樹,有著碩大的樹冠,盤根錯節間,無數條手臂向外伸展著,榕樹的軀干上纏滿了濃稠的蕨類寄生樹,但是榕樹卻絲毫不受影響,這讓整棵大樹枝繁葉茂的好似一座綠島。兄妹倆人鉆到榕樹里面,傾瀉的綠意打著掩護,誰來了也找不到他們。榕樹的高處有一處樹洞,兩人便把收藏的各種小寶貝藏在里面。這片不大的山野上兄妹倆的秘密花園,是屬于兩人的“獨家記憶”。
上帝也許是聽到了小楊東的祈禱,半年后,他被一對英國夫妻選中,辦理了領養手續,他們將帶他遠渡重洋,去遙遠的英國。養母蹲著,跟他差不多高,她拉著他的小手,輕聲的問:“Wouldyouliketogowithus?”他低著頭,很想問一聲能不能帶著妹妹一起走,可是他不敢,他怕一旦問了,他們就不帶走他了,養母一直蹲在地上等他的回答,養父也蹲下來,他感受到了他們的目光,抬頭飛速地看了他們一眼,然后用力地點點頭。他們高興地牽著他的手去辦手續,回頭的時候,小啞巴們正望著他們出神,眼神復雜而迷離。
離開的那個早上,他悄悄地站在妹妹的房間門口,透過窗戶,他看到妹妹還在睡覺。她還什么都不知道,她太小了,這次沒有人哭著喊他回來了。他站了好一會兒,狠狠心一步三回頭地走了,跟著養父母離開了福利院,他從楊東變成了詹姆斯,香港的一切從此只塵封在記憶里。
夜深人靜一個人的時候,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他也會想起自己曾經有個妹妹,想象著她怎么樣了,可是那仿佛已經是另一個世界的事,很遙遠很遙遠。也許是過早經歷了人情冷暖,詹姆斯對自己內心的情感總是隱藏得很深,他從來沒有對別人說過這些。
乍然接到電話,聽到妹妹的死訊,這樣的意外和突然,讓他完全去無法去消化和接受,他的妹妹,比他還要小,她才22歲,怎么會就死了呢?他一直以為雖然天各一方,但總還是能彼此鮮活,對于二十多歲的年紀,死亡總還是件太過遙遠的事。
對于妹妹的這些年,她是什么時候離開的福利院,這些年她又經歷了什么,他不想去也不敢去探究,有些傷疤揭開了只會血流成河,那種疼痛讓他無法承受。而且這個意外實在是太過意外,眼下他最近的感受只是驚嚇,驚嚇到只想快點結束這一切。是的,他現在的生活很平靜,養父母對他很好,他們給了他一個家,他們深愛著他,他已經從倫敦藝術大學畢業,修的是喜歡的舞美專業,有一份熱愛的工作,有一個深愛著他的女友,他多怕這種平靜被打亂,他想著這個意外快點結束,然后回到英國,繼續過自己平靜的生活。他悲觀地想著人都死了,探究真相還有什么意義,畢竟什么樣的真相都無法再讓人死而復生。
詹姆斯整理著楊怡的遺物,她的銀行賬戶幾乎為赤,除了昨天一筆200萬的入賬,想是她生前公司給的補償。她的衣柜里亂七八糟地塞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吊帶、熱褲、小短裙。楊怡的一副藝術黑白寫真掛在床頭,詹姆斯看著只覺得恍惚,他怎么也無法把寫真上的人跟記憶里小女孩聯系在一起。她是誰?那個小女孩去了哪里?
誰該為這一切負責呢?他?她?還是別的誰?
火化之后,詹姆斯用背包裝了儲存骨灰的白瓷罐,從中環坐船出發,40分鐘后,來到了兩人出生的地方—南丫島。南丫島古稱博寮州,是香港第三大島嶼,影視巨星周潤發便出生在這里。南丫島島形象漢字“丫”而得名。
二十多年了,南丫島的變化并不大,首先映入眼簾的依然是南丫島標志性的三個煙囪(南丫發電廠),這里十年如一日,依舊沒有通汽車,時間仿佛在這里停滯。這是一個典型的亞熱帶小漁島,下船后,他沿著碼頭向前走,映入眼簾的郵局還長著老樣子,絲毫未曾見老,自他記事起,碼頭加郵局,就一直承載著這里和島外連接的使命,帶著海腥味的空氣撲面而來,清風送爽,都市的壓迫感慢慢在海風中舒緩下來。
島北是地勢平坦的榕樹灣,一條小街,串起了碼頭與村落,熱鬧的市集村落里,遍布著咖啡館、小酒吧、手做小工坊,每家店都自有特色,商品也幾乎都是獨一份,基本是手工自制。90年代的時候,這里填海興建發電廠,吸引了不少外籍工程師居住,鐘情小島生活的異鄉人,從此在這里定居,也將更多的異地元素,逐漸滲透進這里,使榕樹灣大街里里外外,蕩漾著異國的浪漫風情。這里雖然聚集著各色人種,卻不一定就是游人,面向大海,開一家自己喜歡的小店,每天在店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只不過是眾多生活中的一種選擇,是自己喜歡的人生就好。從每個人展現的狀態中,可以輕易看出過客和生活在這兒居民的區別,過客即使再放松總是在趕路,他們的終點不會是這兒,而小島居民的臉上則寫著寵辱不驚的從容,這里是他們經過抉擇的棲息地。
一路上行,曲徑通幽,這里的每個村子都供奉著天后廟,天后(又稱媽祖)是漁民的守護神,香火也十分旺盛。20世紀80年代以來,被崇奉為“海上和平女神”,對媽祖的信仰也遍布世界各地。
詹姆斯往村子里走著,海味店、涼茶鋪似乎還是小時候的樣子,路過豆花店的時候,他停下來買了一碗,豆花滿滿的一碗,上面淋著厚厚的蜜,冰冰甜甜的,賣豆花的阿婆已經八十多歲了,早已經不記得他,她一輩子長在這個地方,慢慢地看著南來北往的人,看老了自己,人生簡單也有趣。
走向村里的臺階上,青蛙與蟋蟀在一旁的草叢中交相呼應著,茂盛的樹木遮擋著烈日,頭頂老鷹盤旋著飛過,村民的小樓房掩映在蔥翠的植被中。這里最常見的樹木就是血桐了,血桐的葉子很大,形狀像大象的耳朵,又像武士的盾牌,樹枝折斷的時候,流出的樹液一旦接觸空氣,就立即會氧化,然后變成紅色,像流血一樣,故而得名“血桐”,它的木質密度非常低,所以血桐也被稱為“世界上最輕的木材”。幼苗血桐的樹葉大得很張揚,而樹干細小,遇到暴風雨往往不堪一擊,然而隨著年輪增長,樹干越來越粗,根越扎越深,時光讓它長出屬于自己的骨血,縱使葉落骨總在,得到的同時也是在失去,它的葉子學會了收斂。
一路上,他努力辨認各種植物,紅紅的爆仗竹、紫色的龍吐珠、白色的靈枝草,爭奇斗艷般熱烈地鬧騰著;木瓜、芒果,挺著胸脯驕傲地垂掛著;它們一定是記得他的,在路的兩旁列隊歡迎著,似乎已經等了他很久。
它們一路帶著他走到山頂,走到他曾經的家,原來破舊的房屋,早已倒塌不見,但是綠植們擔任起了照看這片土地的任務,看到他回來了,笑得真歡。他坐在路邊的一塊小石墩上,把白瓷罐抱在胸前,閉上眼睛,聽著遠處海浪起伏的聲音和南丫島的心跳,讓靈魂自由游蕩。
午后的天空藍得異常,索罟灣是如此的寧靜安詳。詹姆斯買了妹妹小時候最愛的幾樣糖果,來到了這片他們小時候常來的沙灘,他把妹妹的骨灰放在一旁,靜靜地坐在一塊凸起的巨石上,剝開一塊陳皮糖含在嘴里,清涼感在口腔彌漫開來,他默默凝視著起伏的海面,聆聽著海浪對他的告白,他坐了很久很久,直到太陽漸漸西斜。他起身站在一塊礁石上,像小時候一樣眺望著遠方,看著太陽慢慢下沉到海底,涼風吹走了午后的炙熱,夕陽慷慨地將光芒灑向人間,目之所及皆被橙色點亮,黃昏落在身上是那般浪漫,遠處的燈火逐漸開始閃爍,仿佛是光和希望。
他脫掉外衣,然后平躺在沙灘上,海浪浸潤著他,像是母親在幫他洗澡,他的身體隨著海浪起起伏伏,浪花在他的肌膚上涌起又退下,他漸漸找到了小時候的感覺,便不再試圖對抗和控制身體,而是將自己全部交付出去。
天將黑未黑,世界被染成靜謐的藍,他在沙灘上坐下,從背包里掏出殘存在記憶里的各種吃食,用從家門口的血桐樹上摘下的葉子盛放著,鋪了滿滿一地,白瓷罐就在他的眼前,遠處的霓虹亮起彩色的光,在罐身上飄忽游移、忽明忽暗,罐子不動,那光卻像是有著生命一般,一下下跳躍著。詹姆斯出神地盯著,想著罐子里也許會冒出一縷輕煙,一位陌生又熟悉的女孩會坐在他的對面。他等啊等啊,直到那些光也累了,罐身徹底歸于黑暗,整個世界籠罩在深藍的布景之下,萬物的具象皆憑想象。
就這樣,他在海邊靜靜坐了一夜,一點一點吃著那些糖果,有的很甜,有的很酸,有的甜中帶酸,有的酸中帶澀,像極了這猜不透的人生。天蒙蒙亮的時候,他繼續往前走,又遇到了小時候兩人躲貓貓的山洞,他停下來發了一會兒呆,山洞里有奇怪的風聲,讓人心里毛毛的,不知道小時候,怎么會膽子那么大,一點也不知道害怕,經常躲在里面玩半天都不出來,但是此刻,卻是無論如何也給不了自己進去的勇氣了。他嘆了口氣,最后回頭望了一眼,山洞張著黑乎乎的嘴,發出瘆人的嘲笑聲,他拔腿繼續前行。
走呀走呀,走過了菱角山,走到了石排灣,真安靜啊,四周一個人也沒有,父親當時就是在這片海域淹死的。他脫掉鞋,慢慢向大海走去,直到海水沒過膝蓋。他把手攏在嘴邊,嘴巴張得大大的,卻什么聲音也發不出來,那些聲音只在胸腔里撞擊著,卻不肯從喉嚨里跑出去。
他取出白瓷罐,拔掉蓋子,將骨灰緩緩灑落在海面,海水似乎聽到了他的心思,海浪唱著悲傷的歌,托舉著骨灰一路向大海深處飄蕩而去,耳邊仿佛聽到了妹妹稚嫩的聲音,像是在跟他告別:“哥哥,這次是我先走,是我先不告而別了,哥哥,再見。”那聲音越來越遠,越來越小,他慢慢閉上眼睛,接受了命運的全盤擺布。
他把妹妹的骨灰,撒在了父親去世的這片海上,就讓他們互相陪伴著吧,他在心里嘆息著,也期盼著。
訂好了回程的機票后,他再次來到妹妹生前的房間,他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想感受下妹妹生前的氣息,做出最后的告別。
他望著巨大的投幕發了一會兒呆,起身找了一張影碟,在演員表上他看到了妹妹的名字,電影劇情很乏味,但是他還是一眼認出了妹妹,即使她已經長得和小時候毫無關系,但是血緣就是這么奇妙的存在。楊怡飾演的是一個因錯愛而走入絕境的年輕女孩,最后割腕而死,死之前一直盯著墻上的一幅抽象畫,眼神空洞而絕望。屏幕上,倒在地上的女孩穿著潔白的紗裙,裸露在外的肌膚瘆人的白皙,那白色之下是紅色的血,正緩慢地滲出來,逐漸染紅了白紗,又染紅了半邊臉,那一攤血紅紅和畫上的紅漸漸融為一體,電影就結束了。
詹姆斯又換了一張,這次楊怡飾演的是一位父母雙亡,為生活所迫的酒吧女,為了錢什么都做的那種,在一次交易中遇到一位極其變態的客人,受盡了非人虐待,在沒有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不幸感染了艾滋,知道真相的她崩潰跳海。電影里有很多限制級鏡頭,看得詹姆斯面紅耳赤,很多畫面他只能快進。詹姆斯發現電影中,楊怡工作的酒吧墻上,也掛著那幅抽象畫,楊怡時時凝望著出神,畫面只是一閃而過,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像是冥冥之中的一個暗示,詹姆斯心里還是咯噔一下。
他在寬大的房子里來回踱步,他的每一步走得都小心翼翼,鄭重地仿佛是在丈量某種距離,他想象著自己的腳印會和另一個時空里妹妹的腳印重疊,似乎在進行著一場奇怪的告別。
妹妹房間的書桌上方,也掛著一幅抽象畫,詭異的黑色主調,凌亂的線條紅,黑,灰顏料層層繪制,忽明忽暗的線條復雜地交錯著,左下角是作者的簽名Jane,學藝術的直覺告訴他,這些抽象畫應該是同一個人的手筆,仿佛是受到了什么指引,他取下墻上那幅畫,放在了行李箱中。他并沒有想過節外生枝,也說不上來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一切就像是一種宿命的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