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春天,大街小巷都在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自春晚過后迅速風靡全國。
大新公社的“宿新”店,有這首歌的春晚磁帶成為最暢銷的產品。
二川劉洋林經過這大半年的開店,人成熟穩重許多,比成熟更多的是口才。尤其是和女孩子說話的口才。
他和一起看店的龔學雨相互看對了眼。但是龔學雨家里不同意。想想也是,一個家在大新公社街上,家里兄弟姊妹都是有工作的,當然,劉洋林也算是有工作的,但是!
劉洋林家里除了大哥在供銷社,其他的都是種地的農民。而龔學雨的姑父是公社的副書記啊!姑娘長得又不丑,要是愿意那是可以嫁去縣里。
龔學雨當然不會聽家里的。看過《廬山戀》的龔學雨滿腦子都是自由戀愛的呼嘯聲。再加上劉海林個子高高的不胖不瘦,再加上養了大半年沒下地干活,皮膚也白白的。
龔學雨覺得她和劉海林就是電影里的男女主,為了幸福,必須要和家里反抗到底。
她甚至和劉海林商量私奔。
劉海林每天磁帶聽多了,各種“甜蜜蜜”“浪奔”侵蝕了他原本孱弱沉默的心靈,他也渴望著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愛人一起去感受海浪把戰艦“輕輕搖”的軍港之“夜”。
好在臨私奔前他還有點良知,怕店鋪沒人看,去和劉木林打了聲招呼。
于是,私奔自然就奔不成了。
這事也讓劉元彪知道了。劉元彪自然是看好劉河灘那邊的合作社的。別的人不談,就沖劉木林總司掛嘴邊說的他那個媳婦,合作社也差不了。再過個十年八年的,什么公社街上的沒準都要向劉河灘看齊呢。
有劉元彪開口,這門親事自然成了。不過劉元彪代表女方提了個要求,劉海林需在劉河灘有自己的房子。
這事可太合劉元年的心意了!
他對著代表劉元彪前來說親提要求的劉木林,笑的哈哈哈哈哈哈的。還主動說,要老二不僅在劉河灘蓋一座和劉木林家一樣的房子,在公社街上也蓋一座相同的房子,這樣以后親家可以一起住。
反正說話又不費勁。至于蓋房子的錢,那自然是兒子自己掏了,不夠?不夠找他哥去。反正別找他就行。
劉木林自然是深知二爺的混賬本性的,否則他二十年前怎么會打他呢!他就是怕別人來不知情弄壞了這門親事才主動攬過來的。
他拉著劉海林三兄弟說話。
“洋林這樁親事,對于我們劉家來說是一樁很好的親事。就像海林的親事一樣好。”
劉海林和陳瑞感情很好,陳瑞吃苦耐勞,人又厚道,聰明學東西很快。不僅孫秀月很喜歡她,準備再看看后拉進合作社管理。就是連劉元平也說不出這個兒媳婦不好。
“不過洋林這樁親事因為女方的姑父是公社的副書記,所以,在很多人眼里看起來是洋林高攀了。
但其實,女方的姑父是我們的六爺,和我們同一個老太,說起來,我們和劉爺才是血脈相通的血親。
這樁親事,其實是公社副書記的侄子和公社副書記的內侄女的結親。正正好親!說不上誰攀誰。”
二爺不靠譜,怕三兄弟撐不起來,劉木林先和他們這樣說。果然,劉海林和劉洋林腰桿立即挺直了。劉江林睜大眼睛說:“照這么說來,俺是公社副書記的侄子,那俺以后應該也能說門好親。”
劉木林笑了:“三川說的也沒錯。不過,如果有一位公社副書記的女兒,不識字,長得丑,說話沖,也不會干活,你娶不娶?”
“那俺肯定不娶。”
“這就是了。‘公社副書記的侄子’這是加分,最重要的是你本人要人品好、要能干、要護家,你要是再有出息,條件好的姑娘家才會眼里有你。”
劉江林若有所思。劉洋林趕緊說:“俺哥,你看俺的親事該咋辦?”
“咱有多大錢辦多大事。你現在手里有多少錢?夠做兩套房子?”
“做兩套房子的錢是夠的,但是做了房子俺就沒有錢了。”
“那就先做房子。左右你結婚也要年底或者明年。女方明年才十八,我估計明年結婚的可能性大。這還年把時間盤錢。”
劉木林給劉洋林出的主意就是,讓他去開拓市場。通俗點說是做二道販子。
他把電子表電子筆電子鐘這樣價廉物美的好銷售的東西以批發價給劉洋林,劉洋林加點差價再轉給周圍其他公社或縣城的零售店去賣。
劉洋林不理解,他自己賣不是賺的錢更多?這5*1=5,但是0.5*100=50啊兄弟
劉洋林很快拎著包,騎上自行車踏上了開疆破土之路。這些地方,以后都是他的地盤。
龔學雨激動萬分,只覺得劉洋林如大俠一樣威風,真不愧是她看中的男人啊!
店里少了一個人,孫秀月就去問陳瑞愿不愿去看店。陳瑞當然愿意,她家本就住在離公社街上不遠的地方,經常去街上買東西才看中的劉海林。
如果她和劉海林都在街上上班,就可以同來同去,這該多好!
但是她現在是新媳婦了......劉海林拍著床直接定板,去上班!家里做飯有媽呢。至于養殖那塊,有他爸呢,只要有利益驅使,老頭干勁比誰都足。
劉元平果然很樂呵。放鴨和放鵝他早就輕車熟路了,現在不過是多了一樣,放雞。然后時不時的要去河里看看魚苗有沒有問題。
劉玉英也很開心,這不就是以前的樣子么,才抓的豬仔,喂起來不費勁,割豬草還有三丫四丫,年底她還能拿分成。
老兩口覺得和以前沒什么區別,都很開心兒媳婦去上班了。
但其實還是有區別的。至少數量上比前一年翻了倍。
雞鴨鵝還好,小河足夠大,雞鴨鵝又能自己跑。但是養豬,真的夠辛苦的。
去年養的豬灌了香腸后賣的很好。所以,劉海林今年一氣又養了三十頭仔豬。去年建房的時候就把原本公社的養豬場擴大了,年底還留了一頭老母豬下崽。
劉海林在村里收了很多山芋用來喂豬。是的,現在吃飽飯了,都可以拿山芋喂豬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