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射英豪衛若蘭列傳
衛若蘭者,王孫公子也。生于膏粱錦繡之地,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才貌雙全,為眾矚目之焦點。初現于秦氏出殯之時,雖筆墨寥寥,而風采已卓然于紙上。彼時,與馮紫英等諸王孫公子并列,然其名獨銘人心。
若蘭性喜馳馬試劍,嘗于射圃之中大展雄姿,英姿颯爽,箭無虛發,觀者無不嘆為觀止。時有金麒麟現于其身,此物原為寶玉所遺,湘云所拾,后輾轉至若蘭處,其中曲折,乃天定之緣也。
若蘭與史湘云,本為金玉之緣。婚后,夫妻情深意重,湘云侍公婆如親父母,然天有不測風云,家族忽遭巨變,衛府被抄。
據《陳學軍續紅樓夢》所載,衛若蘭命運以悲劇終結。待寶玉科舉出正陽門,見街市繁華,人流如織,好不熱鬧。行至菜市口,見眾人圍聚,乃拍賣罪臣家眷之所。臺上之人,皆衣衫襤褸,面容憔悴,滿是無助與絕望。寶玉心憫,決意留觀。
忽有一官服者至寶玉旁,言衛若蘭乃亂黨,衛府已沒,族人流放,家眷拍賣。臺上女子,乃衛公子夫人。寶玉聞言,憶若蘭豪爽仗義,知有冤情。正欲問,見臺上女子,竟乃史湘云也。
寶玉心如刀絞,難以置信。昔日之湘云,活潑開朗,今竟落得如此境地。寶玉悲痛欲絕,握拳欲救之,然無力回天。
若蘭雖英年早逝,然其風采情義,永留人間。與湘云之愛,雖短而悲壯,亦成紅樓夢中一段凄美佳話,令人嘆惋不已。
衛若蘭列傳·麟泣錄
卻說都中忠靖侯府,有公子衛若蘭者,生得面若中秋朗月,色似春曉桃花,劍眉斜飛入鬢,星目朗若寒星,舉手投足間英氣暗藏,談笑晏晏時風流盡顯。其頸間常懸赤金麒麟佩,乃史家太君早年所贈,與史家千金湘云所攜雌麟恰為一對,原是天作之合,暗應“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之讖。殊不知這祥瑞之物,竟成了命運翻云覆雨的引子,令人徒嘆造化弄人。
第一回麒麟雙珮定前盟,射圃弓鳴埋禍根
且說衛若蘭自幼飽讀詩書,又精于騎射,所作詩詞常有奇崛之思,騎射之術更是冠絕京城貴胄子弟,故時人皆稱其為“麒麟公子”。一日秋狝,若蘭于射圃演武,弓弦驟響,利箭破空而出,竟不偏不倚,斬斷北靜王冠纓。眾人見狀,皆驚得面如土色,以為大禍臨頭。卻見北靜王撫掌大笑,命人取來《風月寶鑒》殘卷相贈。那殘卷之中,竟夾著賈元春手書密信,赫然寫著“金麟現日,賈史當誅”八字,字字如刀,暗藏殺機。
是夜,衛府忽起異象,雌雄雙麟竟自共鳴,聲如泣血,響徹夜空。此異響驚動寧國府,祠堂牌位紛紛墜地,唬得闔府上下人心惶惶。脂硯齋于此批注:“衛者,未也。此子雖身攜麒麟祥瑞,實乃‘未央’之劫。金麟雙生,終成陰陽永隔之兆,正應‘千紅一窟’血淚玄機。”陳學軍續書補遺:經此射圃一事,衛若蘭雖隱隱察覺局勢不妙,卻未料到,這竟是一場腥風血雨的開端,恰似投石入水,漣漪漸起,終成驚濤駭浪。
第二回茜香羅暗系無常索,紫檀匣明藏薄命書
光陰如白駒過隙,轉瞬便到了衛若蘭大婚前夕。正待迎娶湘云之時,忽接蔣玉菡所贈茜香羅。但見羅帕之上,繡著“堪羨優伶有福”六字,字跡殷紅如血,透著說不出的詭異。衛若蘭心中驚疑,打開紫檀匣,內中竟藏著秦可卿遺簪,還有妙玉扶乩所得之帖,上書“金麟泣血處,白骨葬風流”,字字泣血,似是不祥之兆。
彼時湘云醉臥芍藥裀,朦朧間忽見若蘭身披鎖子甲,頸懸麒麟,眼中血淚簌簌而落。湘云從夢中驚醒,冷汗浸透衣襟,心中隱隱不安。紅學探佚者考證:后來衛若蘭率軍征討海疆,戰船之上忽燃青磷鬼火,士兵嘩變。混亂之際,其金麟竟化作血色,顯現“白骨如山”四字,恰似命運的喪鐘,令人不寒而栗。脂硯齋于此批道:“此段暗合賈母‘三春去后諸芳盡’之讖,麒麟泣血實為四大家族崩頹先兆。”
第三回絳云軒焚詩斷癡念,鐵網山射虎了殘生
卻說衛若蘭無端遭奸佞構陷,以亂黨謀反之罪囚于詔獄。史湘云得知消息,心急如焚,不惜典當金麒麟,四處打點營救。誰知獄卒竟擲回半片血麟,冷笑道:“姑娘收著,黃泉路上當信物!”
行刑那日,衛若蘭被押赴鐵網山刑場,忽見忠順王端坐高臺,眼中滿是得意之色。若蘭心中怒火騰起,猛然奪過侍衛弓箭,張弓搭箭,一箭射落忠順王帥旗,仰天長嘯:“我這箭原為射圃伏虎,誰料射的是人面豺狼!”言罷,竟橫劍自刎,鮮血飛濺在金麟之上,瞬間化作飛灰。
脂硯齋批曰:“麒麟公子之死,非戰之罪。其項懸金麟實為前明福王世子信物,忠順王滅口是為掩蓋清廷偽史。”待殘麟歸葬之日,史湘云萬念俱灰,竟投江自盡。奇異的是,她懷中雌麟忽生雙翼,馱著她的尸身,直入太虛幻境而去,徒留世人無盡嘆息。
第四回太虛境里證因果,青埂峰頭葬麟魂
衛若蘭死后,魂魄不散。一夜,竟飄至大觀園凹晶館,恰遇史湘云殘魂在此徘徊。湘云見得若蘭,不禁撫麟而泣:“相公可知,你這麒麟原是我淚珠子化的?”一語未了,忽起狂風,卷起金麟灰燼,竟在空中拼作《麒麟吟》殘稿,似在訴說未盡之言。
陳學軍補遺:百年之后,馮紫英后裔于老宅掘得金麟殘片,欲將其熔鑄。孰料熔煉之時,竟現衛若蘭戎裝幻影,只見他持弓指天,大聲喝道:“射天狼者,非關風月!”言畢,幻影化入《姽婳詞》墨跡之中,與林四娘陰兵同赴黃泉,令人不勝唏噓。
衛若蘭別傳·麟泣錄
卻說衛若蘭遺物《射圃錄》,藏于枕霞閣匾后多年。一日,史湘云踏雪尋梅,偶然得之。書中繪有《金陵十二公子射獵圖》,賈蘭于其上朱批:“衛叔箭下非走獸,盡是忠良骨!”陳續本續寫抄家之日,錦衣衛從麒麟項圈夾層搜出月派謀反密函,那字跡竟與北靜王《風月寶鑒》批注如出一轍,其中隱秘,令人細思極恐。
脂硯齋總批:“若蘭列傳,實為《紅樓夢》‘白骨如山’之先聲。其與湘云一陽一陰:湘云以憨掩慧,若蘭以勇藏悲。陳學軍續寫其麟化血灰,直應‘白茫茫大地’原稿,使麒麟祥瑞成索命符咒,雪芹‘假語村言’之旨,至此泣血!”又批:“觀若蘭刑場斷喉,忽憶馮紫英刎頸、蔣玉菡上吊、柳湘蓮出家。然彼等殉情殉直,若蘭殉的竟是虛名!半片殘麟,兩朝冤債,方知‘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非判詞,實為墓志。”正是:
雌雄雙麟本同根,射圃弓驚未了痕。
公子魂歸離恨日,茜香羅系奈何門。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