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學戲,有一關得過。
安凌嫣走在彌敦道上,在人群中穿梭,滿腦子只有一個問題:怎么才能讓媽咪松口?
有了!窮人的一切煩惱皆源于錢,正如她們走穴賣唱,也是為了賺錢。
歌女吃的是青春飯,并非不是長久之計。姐妹倆年紀雖小,有一二十年可吃這行飯,但這行沒出路,賺錢又不多,經常被人瞧不起。在夜總會唱一輩子歌,會成為歌星嗎?不會,只會成為老歌女,逐漸被觀眾所厭棄。
在戲臺上則不同,可以穿著金縷衣唱到老,既受人尊敬,成了名角賺大錢也不是難事。別看安凌嫣小,到底是在歌廳唱了幾年歌,遠比同齡人早熟,并不是單純無知的小姑娘,個中利害極為清楚。
周邊沒人看得起安家,陳慧也經常與人吵架,無門可串。她在家閑著無事,偶爾洗洗刷刷打發時間。
一臺半新的錄音機在放著粵曲名段《帝女花》,初薇站在小陽臺練歌,安家皓睡大覺,陳慧在晾衣服。
大半桶衣服擱在地上,陳慧一件一件掛在鐵衣架上。安凌嫣小碎步跑到陳慧身邊,有一下沒一下地扯著母親的衣擺:“媽咪,我想學唱戲。”
“為什么突然說這個?”小女兒出去一會,回來就說這個,是誰跟她說了什么,陳慧想從安凌嫣口中套話,“誰讓你唱戲的?”
“我自己想唱的。”小歸小,機靈著呢。
“為什么?”好好的,也沒見她愛唱戲,怎么提這茬?
走穴賣唱,有的場所提供服裝,有的演出服要自己買。戲臺上不一樣,演員在臺上穿的戲服好靚,又不用自己出錢,唱戲還可以使槍弄棒,好生威武。小凌嫣想學會這些功夫,用以防身和保護安初薇。
“唱戲穿的衫好靚,還不用自己花錢買”,安凌嫣的小腦瓜子,邊想邊羅列唱戲的好處,“如果唱得好,好多人會把錢扔上臺,撿都撿不完。”這個是她在錄音機里聽到的,說是戲迷捧角兒的一種方法。
戲臺上,經常唱到白居易《琵琶行》的那句“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就是講歌伎收到富家子弟的織錦、絲織品不計其數。
安凌嫣還小,不知里頭大有文章。許多跟團唱戲的演員,的確是由劇團提供服裝,但若以個人名義接戲,或與人搭臺唱戲,要自備頭面戲服,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譬如,市面上金銀頭面不便宜,點翠頭面更是有市無價,且華麗的蟒袍少不了金絲銀線勾勒,手藝活精細,耗時又長,動輒半載或數年,人工費用極高,上好的蟒袍造價高達幾十萬,比明星穿的大牌靚衫還貴。
陳慧也聽說過不少捧角兒的故事,很多富豪會花大把錢捧角兒,金條金項鏈玉戒指都往臺上丟,一出戲下來,纏頭多達幾十萬。她做夢都想有幾十萬,能夠擁有一套居屋,同很多新香港人一樣,可以擺脫“大陸妹”這個帶有侮辱性質的標簽,成為名正言順的香港人。
香港七十年代推出居屋計劃,意為“居者有其屋”,專門為平頭百姓準備的商品房。政府以市價60%-70%,將四十到八十平方的房子,以200-300萬港元的價格賣出,讓香港很多普通人家擁有自己的房子。
要是女兒能一年賺幾十萬,她不就可以搬進商品房,不用再住又擠又臭的平民窟了?倘若女兒成了紅線女,是不是連TVB劇中的千尺豪宅都可以買得起?陰公,那豈不是快活極了!
不過,戲臺上出一個角兒,可比舞臺出歌星難多了,陳慧是一點沒看出自家女兒有成為紅角兒的潛力。
“你會唱戲嗎?”
“我會唱的”,為了讓陳慧信服,安凌隨口來一段《梅花操》,也是南音四大名譜之一。
南音是FJ省閩南地區的傳統唱腔,與粵曲在強調上有些相似,但兩者有本質區別。她還太小,分不清南音和粵曲的唱腔,不知道什么時候聽上幾耳朵,便無師自通。
沒想到女兒小小年紀,唱得還真像那么回事,莫非這個愛鬧騰的女兒,真的在唱戲上天賦異稟?
陳慧喜歡聽粵曲,南音也聽過不少。興許不會別的,對戲曲還是略知一二,也愛唱上兩段,只是水平不高,當個票友都夠嗆,上不得臺面。
她知道,戲臺上真正的大角兒幾十年難出一個,但真正的紅角兒,哪個不是大富大貴?遠的不說,這個時代大陸的紅線女、香港的新馬師曾,他們出入高臺大院,一場戲唱下來,出場費足以買一套居屋。
唱戲確實比走穴賣唱有錢途,不過學戲難成才,一時半會還上不了臺。目前,安家靠著姐妹倆賣唱搵食,安凌嫣去學戲,陳慧豈不是要失去收入來源?那可不行,陳慧沒學歷沒文化,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女兒生來不就是要掙錢養家,她有兩個漂亮的女兒,為什么要出去伺候人?
“不行,你們不唱歌,我們拿什么吃飯?”陳慧可不能失去兩個搖錢樹。
“媽咪,我也會去唱歌,只是偶爾抽出一點時間學戲。陳師父說了,一開始可以讓我演小角色,賺一點錢。”母親最在意的是錢,任何影響她們賺錢的事情,皆不被允許。只有讓陳慧打消這個顧慮,她才會同意自己學戲。
聽到妹妹想學唱戲,安初薇也不練歌了,走過來看看怎么回事。
十來歲的姑娘,人情世故頗通,只是不如妹妹生動活潑。看到陳慧面上犯難,知道母親怕她們賺的錢變少了,很可能會拒絕安凌嫣的請求。
姐妹倆相依為命多年,遇事總是一體的,安初薇忍不住幫腔,“媽咪,我們不可能賣唱一輩子,等我們三十歲,有的是年輕女仔,人家就不愿意聽我們的歌,到時候沒法賺錢養家。”安初薇自知不如妹妹聰明,唱歌也比不上妹妹,但她并不在意。安初薇不喜歡這樣的生活,總想著快點長大,找個人嫁了,從此離開這個家。
安初薇聰明地把難題拋給陳慧,讓媽咪去衡量利弊。
陳慧有些動搖了,安初薇乘勝追擊,“我們花一點時間去學戲,可以在歌廳唱幾段粵曲,收的小費說不定還會更多。要是幾年后,真的唱出名了,家里就不再缺錢了。”
安凌嫣想唱戲,是出于好玩。而安初薇想學戲,則是認真在為未來做打算。妹妹才八歲,她已經十三歲,她想唱好戲,給自己多攢點嫁妝。安初薇沒有什么夢想,自認資質一般,不會妄想成為紅角,只不過是想嫁個如意郎君,做一位賢妻良母。
唱戲可以唱一輩子,好多人幾十歲都在唱戲,不唱了還能去教別人唱戲,也是一種出路。唱歌不可以,歌廳里只有年輕的歌女,沒有人愿意花錢聽老太婆唱歌。
“好吧,你們可以去學戲,不過不能耽誤唱歌。”要是她們不耽誤賺錢,以后還能有一條好出路,姐妹倆人中只要有一個成角兒,陳慧就有花不完的鈔票。如此兩頭都能兼顧,何樂而不為?
陳慧終于松口,姐妹倆悄悄握住彼此的手,相視一笑,表示慶祝。
從小到大,只要有對方在,好像天大的難事,都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