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時的晨霧還凝在太液池的殘荷上,尚食局的宮人已捧著鎏金纏枝紋食盒魚貫而入。我盯著那盞描金云龍紋蓋碗,指尖無意識摩挲袖中《唐六典》殘頁——永徽五年秋,尚食局改制,參湯驗毒需經(jīng)三司共鑒。
“陛下昨夜批閱吐蕃戰(zhàn)報至寅時。“宦官總管張阿難眼角堆著笑褶,“這碗高麗參湯最是補氣養(yǎng)神。“
李治的銀匙攪動琥珀色湯水時,我瞥見碗沿細如發(fā)絲的釉裂紋。這分明是邢窯次品,按制連掖庭都不該用,怎會呈到御前?《新唐書·輿服志》記載,顯慶年間曾有人用淬毒瓷盞謀害長孫無忌。
“且慢。“我按住李治手腕,玉鐲磕在龍泉青瓷碗托上,發(fā)出清越聲響,“臣妾聞著這參香不同往日,莫不是新?lián)Q了炮制方子?“
春桃突然打翻胭脂匣,朱砂濺上我的月華裙。她跪地擦拭時,袖中滑落半片龜甲,裂紋恰似《推背圖》第四象“日月當空“之兆。李治的銀匙已舀起參湯,匙柄鑲嵌的瑟瑟石泛著詭異幽藍。
情急之下,我奪過玉碗佯裝試溫。唇瓣將觸碗沿時,張阿難突然高呼:“才人不可!“他撲來的動作太急,腰間魚符撞翻博山爐,香灰里滾出顆金珠——正是王皇后鳳釵上的東珠。
李治的瞳孔倏地收縮。我順勢將參湯潑向廊下鸚鵡,那西域進貢的綠頸鳥突然撲棱著栽進金籠,翠羽瞬間發(fā)黑。滿殿宮人跪伏在地,春桃卻盯著死鳥輕笑,耳后又滲出金液,在青磚上蜿蜒成波斯數(shù)字“七“的紋路。
“查。“李治的聲音比冰鑒還冷。羽林衛(wèi)沖進來時,我注意到張阿難靴底沾著赭色粉末——那是感業(yè)寺地宮獨有的丹砂。
太醫(yī)署的人來得蹊蹺。為首的周奉御掀開藥箱,濃烈的龍腦香蓋過了參湯余味。我看著他指尖的墨漬,忽然想起《千金翼方》記載,烏頭毒遇龍腦會析出青煙。果然,當銀針探入殘湯,針尖騰起的煙霧在空中凝成鳳凰垂首的形態(tài)。
“鳳泣之毒!“李淳風不知何時立在殿外,手中渾天儀的晷針正指向鬼宿,“《開元占經(jīng)》有云,鳳首泣血,主中宮易位。“
王皇后趕來時鬢發(fā)散亂,九尾鳳釵少了一顆東珠。她指著死鳥顫聲道:“定是蕭淑妃那賤人......“話音未落,春桃突然捧出個鎏金銀壺,壺身鏨刻的迦陵頻伽紋正在啄食鳳凰眼珠——這正是蕭淑妃去年生辰時,陛下賜的波斯貢品。
混亂中,我摸到李治袖中冰冷的物件。借著寬袍遮掩細看,竟是半枚魚符,內側刻著“神龍二年制“。可如今才是永徽五年,這來自四十年后的兵符怎會在此?
“媚娘。“李治忽然攥緊我手腕,他掌心浮凸的龍紋燙得驚人,“去查尚藥局的冰井臺。“
穿過夾城復道時,春桃的銀鈴聲忽遠忽近。她提著六角宮燈照在冰井臺石壁上,霜花竟折射出《璇璣圖》的倒影。我望著八百四十字回文詩在冰棱間流轉,突然發(fā)現(xiàn)其中暗藏“殺武“二字的回文。
“才人當心!“春桃突然推開我。一支淬毒弩箭釘入冰壁,箭尾翎羽系著五色絲絳——這是太子右衛(wèi)率的標識。追兵腳步聲逼近時,春桃耳后花紋突然綻放,金液噴濺處,冰階轟然塌陷。
墜落的瞬間,我望見冰井深處封著具女尸。她穿著武德年間的宮裝,腰間玉帶扣刻著“如意“二字,而那張與我七分相似的臉龐上,眉間點著同樣的金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