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晨風裹著涼意灌進半開的車窗,華翊的指節在方向盤上敲出急促的節奏。后視鏡里追蹤的歸零體仍緊咬不放,他猛地打方向盤拐入老橋,輪胎與橋面接縫摩擦出刺耳的聲響。身旁初識的伙伴梵智翔膝蓋抵著顛簸的中控臺,平板電腦上的數據流因晃動而扭曲:“橋洞右側有廢棄的信號塔,能干擾他們的量子糾纏追蹤器。“
越野車在坑洼的橋面上劇烈顛簸,華翊瞥見梵智翔后腰的戰術腰包隨著車身起伏而晃動。前天在學校的遭遇如噩夢般閃回——那個奇怪的老師將手刺入同學身體時,皮膚下泛起的藍光像液態金屬在流動。他突然猛踩油門,引擎轟鳴聲蓋過了身后追兵尖銳的蜂鳴。
沖出橋洞的瞬間,原野的風卷著草屑拍在擋風玻璃上。梵智翔迅速回頭張望,只見黑色轎車在橋洞處急剎,車門打開時閃過的金屬反光讓他渾身緊繃:“是他們,帶著第三代次聲波驅散器。“話音未落,華翊已將車拐進一條被荒草掩蓋的土路,底盤刮擦碎石的聲響讓兩人同時縮了縮脖子。
當小屋的鐵皮屋頂出現在視野中時,華翊才發現自己的右手心全是冷汗。梵智翔摸索著鑰匙打開鐵門,一股混合著石墨烯冷卻液與電子元件焦糊味的氣息撲面而來。屋內的工作臺雜亂不堪,錚光發亮的虎鉗上夾著半截泛著藍光的合金碎片——那是他父母留下的歸零者能量核心樣本。
“他們最后一次實驗記錄在這兒。“梵智翔踢開腳邊堆積的納米材料箱,抽出貼在墻腳的全息投影筆記,虛擬屏幕上閃爍著“0.3%濃度臨界值“的紅色警告,“歸零體在濃度低時依附生物體,一旦超過臨界值,就會......“他的聲音突然哽住,指尖劃過筆記上跳動的能量場波動圖。
華翊走到設備架前,指尖撫過一臺改裝過的FBAR聲波發射器。機體側面刻著模糊的“FZ“縮寫,應該是梵智翔父親的名字。他抽出諧振腔,發現內部結構被改造成多層布拉格反射層:“這是用來穩定21kHz震蕩波的?“
“對,但功率不夠。“梵智翔從防爆柜里抱出一堆模塊化組件,陶瓷部件碰撞聲在寂靜的小屋內格外清晰,“歸零者的能量場能吸收常規動能,必須用超過20000Hz的共振頻率才能擊碎他們的核心。“他推了推下滑的AR眼鏡,鏡片上浮動著示波器的實時波形。
兩人在工作臺兩側坐下,窗外的陽光逐漸西斜。華翊握著激光測距儀測量諧振腔內徑,石墨烯涂層的涼意透過指尖傳來:“我在科技夏令營試過改裝連發裝置,把藥劑罐容量擴大到75ml,加上微通道散熱......“
“但普通諧振腔承受不住高頻震蕩。“梵智翔突然打斷,舉起從樣本罐中取出的藍色合金碎片,“機器人樣本的外殼使用碳納米管復合材料,我父母試過用它做諧振腔材料,可惜......“他的目光落在墻角未完成的半成品上,那截扭曲的金屬管表面布滿應力裂紋。
華翊接過合金碎片,發現其表面流動著細密的量子隧穿效應微光,觸感像低溫下的液態金屬:“如果在諧振腔外部加裝帕爾貼制冷模塊,用汽車動能回收系統改造成供能裝置呢?“他想起逃亡時越野車的再生制動系統,突然來了靈感,“動能回收能提供穩定的電流,配合你說的頻率調節器......“
梵智翔的眼睛亮起來,立刻在全息投影上畫出電路圖:“散熱模塊需要三層石墨烯導熱片,絕緣材料得用聚酰亞胺薄膜——我記得倉庫里還有半卷。“他突然起身,卻被腳邊的光纖絆倒,零件箱摔在地上,發出嘩啦啦的聲響。
兩人在雜亂的零件中翻找時,華翊忽然觸到一個低溫儲存盒。打開后,里面整齊碼著十二支納米針管,管內封存著半透明的膠體溶液:“這是?“
“歸零體中和劑。“梵智翔聲音低沉,“我父母最后的實驗品,能暫時抑制能量場的量子漲落。但只有十二支,而且......“他盯著針管內輕微晃動的溶液,“保質期只有72小時。“
窗外傳來烏鴉的叫聲,華翊抬頭看見夕陽將小屋的影子拉得老長。工作臺中央,改裝到一半的聲波發射器與量子傳感器交錯擺放,像具未完成的機械骨架。梵智翔正在用矢量網絡分析儀校準諧振頻率,眉頭緊鎖:“相位差還差15度,這樣發射時可能會產生諧波干擾。“
“試試用汽車電池組并聯。“華翊想起越野車的磷酸鐵鋰電池,“反正車暫時用不上,等追兵追來前,我們得把這家伙啟動。“他拍了拍半成品發射器,合金表面的微光在暮色中忽明忽暗,像某種活著的生物。
當第一顆星星出現在天際時,小屋內的LED燈突然閃爍。梵智翔盯著示波器屏幕,突然興奮地捶打桌面:“頻率鎖定在21500Hz了!現在測試發射模塊——“
“等等。“華翊按住他準備啟動的手,從背包里掏出撿到的電磁屏蔽板,“先做能量衰減測試。“他將屏蔽板固定在二十米外的樹樁上,退后時踩到了散落的光纖連接器,發出清脆的聲響。
啟動開關的瞬間,發射器發出蜂鳴般的震蕩聲。一道肉眼不可見的高頻聲波閃過,屏蔽板上出現蛛網般的應力裂紋,卻并未穿透。梵智翔的肩膀垮了下來:“還是不夠,只能干擾表層能量場,核心沒受損。“
華翊卻盯著屏蔽板上的裂紋,發現藍光正在裂紋中逐漸消散:“但中和劑起作用了,看這些紋路,能量場在被中和。如果增加發射密度,連續攻擊同一位置——“
“但諧振腔承受不住連續發射。“梵智翔指著發熱的諧振腔,金屬表面已出現冷凝水,“除非找到更耐高溫的材料......“他突然看向墻角的樣本罐,“那些從歸零者身上取下的合金殘骸,說不定......“
兩人對視一眼,同時起身走向樣本罐。當梵智翔戴上絕緣手套準備打開密封蓋時,窗外突然傳來樹枝斷裂的聲響。華翊瞬間摸向腰間的BMQ麻醉槍——那是從設備架上取下的非致命武器,彈匣里壓著三發神經阻斷劑。
“可能是風。“梵智翔的聲音有些發顫,但手指仍在顫抖著擰開罐蓋。一股刺骨的寒意突然涌來,密封罐內的藍色合金碎片突然劇烈震動,表面浮現出與追擊者紋身相同的量子隧穿紋路。
華翊猛地拉住梵智翔的手腕:“不對勁,這些東西在感應外界能量!“他指向窗外,暮色中隱約可見幾道晃動的人影,AR眼鏡的紅外掃描顯示對方攜帶便攜式EMP發生器,“他們追來了,帶著至少兩臺第三代聲波驅散器。“
梵智翔迅速關閉照明系統,小屋陷入黑暗。遠處傳來低沉的引擎聲,華翊摸到改裝到一半的聲波發射器,諧振腔的余溫還在灼手。工作臺角落,那十二支中和劑針管在黑暗中泛著微光,像最后的希望火種。
“我們有三分鐘。“梵智翔低聲說,手指在黑暗中熟練地組裝頻率調節器,“把散熱系統接到消防噴淋管上,我來校準中和劑的注射頻率。“
華翊摸黑走向墻角的消防栓,金屬管道的冷硬觸感讓他逐漸冷靜。追兵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他突然想起科技夏令營的應急課程,想起教官說過的話:“在絕境中,設備不是工具,是生存的延伸。“
當第一束次聲波擊碎玻璃窗時,華翊剛好完成散熱系統的連接。改裝后的聲波發射器在懷中震動,量子隧穿效應的微光與月光在合金表面交織,像某種即將蘇醒的機械怪獸。梵智翔將最后一支中和劑針管裝入發射架,AR眼鏡在黑暗中反著微光:“瞄準胸口的藍色光斑,那是歸零體能量核心。“
窗外傳來踢門的巨響,華翊突然笑了——不是恐懼的笑,而是孤注一擲的狠勁。他轉頭看向同樣繃緊身體的梵智翔,這個幾小時前還陌生的少年,此刻正用納米膠帶固定示波器的光纖接口,指尖因用力而發白。
“準備好了嗎?“華翊扣住啟動開關,感受到梵智翔在身后點頭。鐵門轟然倒塌的瞬間,發射器發出尖銳的蜂鳴,高頻聲波如閃電般撕裂黑暗。第一束聲波擊中沖在最前的追擊者胸口,藍色光斑劇烈收縮,那東西發出非人的嚎叫,身體開始崩解成細碎的光點。
“換藥劑!“梵智翔大喊著遞上中和劑彈匣,指尖擦過華翊手背時帶著驚人的溫度。窗外還有三道人影,其中一人舉起聲波驅散器,紅色瞄準激光在墻上晃動。華翊突然壓低發射器,掃射擊碎歸零體的關節——不是致命傷,卻讓追擊者失去平衡。
“他們在召喚歸零者集群!“梵智翔盯著歸零體身上的量子紋路,那些紋路正在發出藍光,“必須在能量場形成前摧毀核心!“
聲波發射器的震動聲與心跳聲重疊,華翊感覺不到手臂的酸痛,只有不斷調整頻率的機械動作。當最后一支中和劑針管射出時,追擊者的身體已化作藍光消散,只剩幾粒納米級的能量殘片散落在地上。
小屋內一片狼藉,消防噴淋管漏水的滴答聲格外清晰。華翊癱坐在地上,看著梵智翔走向墻角的樣本罐,發現那些藍色合金碎片已停止震動,表面紋路徹底消失。
“他們用歸零體改造了很多愿意加入他們的共生體。“梵智翔撿起追擊者遺留的量子通訊器,屏幕上閃爍著“歸零計劃啟動“的紅色警告,“現在不止是歸零者,還有更多被改造的共生體......“
華翊站起身,拍了拍沾滿灰塵的衣褲,看向窗外逐漸泛白的天際。改裝后的聲波發射器還在工作臺上散發余熱,諧振腔表面的量子隧穿紋路比之前暗了許多,但核心處的中和劑容器仍在微微顫動。
“我們需要更多材料。“他踢了踢報廢的越野車,突然想起城市邊緣的廢舊車場,“那里有足夠的合金廢料,還有動能回收裝置。“
梵智翔點頭,AR眼鏡鏡片上倒映著天邊的朝霞:“我可以改良中和劑,用歸零體殘骸做催化劑,延長藥劑的有效期。“他頓了頓,聲音輕了些,“我爸媽的筆記里,還提到過歸零者的起源地......“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未說出口的決心。晨光穿過破碎的玻璃窗,照亮工作臺上散落的零件——那些曾被視為廢品的金屬與線路,此刻正等待著兩個少年,將它們拼湊成對抗未知的科技壁壘。
而在更遠的地方,一座城市的某個地下實驗室里,巨大的培養艙中漂浮著泛著藍光的量子結構體,表面的量子隧穿紋路與追擊者如出一轍。監控屏幕上,代表歸零體濃度的數值正在突破0.3%,紅色警報聲悄然響起,卻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