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三年·冬至子時
林疏月摳著喉間催吐出半枚雪蟾丹時,琉璃瓦上的雪已積了三指厚。
藏身的密道通向王府西側荒園,焦黑的藏書閣骨架在雪幕里張牙舞爪,像具被剝了皮的巨獸尸骸。
“還剩兩個時辰...“
她盯著掌心被毒液灼出的“崔“字,齒間還殘留著雪蟾丹的腥甜。三日前破廟里的箭雨、瀕死婦人塞來的金釵、謝云歸袖中的斬龍刃,碎裂的畫面在腦中翻攪。忽然,喉頭涌上鐵銹味——是雪蟾丹的毒性在啃噬經脈。
閣樓殘梁在風雪中發出嗚咽。
林疏月踏過焦木時,靴底粘起一片金箔殘頁。借著雪光細看,竟是《九州風物志》的扉頁,燒卷的邊角處留著暗紅指印——有人用血在上面畫了只獨眼玄鳥。
“咔嚓——“
二層傳來木梁斷裂聲。她握緊半截焦木潛上旋梯,卻在轉角處踩到團綿軟物體——是具燒成炭色的尸體,四肢扭曲成詭異的跪拜姿勢,焦黑指骨深深摳進地磚縫隙。
林疏月掰開尸體的手,半幅焦黃絹帛飄落。
展開的剎那,她呼吸驟停。
這是用銀線繡的《璇璣圖》,但本該織就回文詩的地方,密密麻麻排著朝臣名諱。最中央的“崔“字被朱砂圈了三次,墨跡未干的批注力透絹帛:
“五姓七望,其罪當誅“
落款處蓋著先帝私印。
閣外忽然傳來靴履碾雪聲。
“果然來了。“
陰鷙男聲驚起寒鴉,林疏月急將絹帛塞入袖中。轉身時瞥見來人腰間羊脂玉佩——五蝠拱月紋,是清河崔氏嫡系才可用的制式。
崔珩執傘立在殘階下,狐裘領口綴著的東珠泛著冷光:“林姑娘在找這個?“
他掌心躺著一枚鎏金香囊,正是破廟里瀕死婦人隨身之物。囊中飄出的沉水香混著血腥氣,與認親宴上的毒香如出一轍。
“三更天焚毀藏書閣,子時引我來此...“林疏月盯著他傘骨末端滴落的黑液,“崔公子是要替我洗冤,還是滅口?“
“錯了。“崔珩輕笑,傘面突然迸開十二道寒芒,“是請君入甕。“
淬毒銀針破空而至的瞬間,林疏月旋身踢起焦木。腐木撞上銀針炸開毒霧,她借力躍上橫梁,卻見崔珩袖中甩出條玄鐵鏈——
鏈頭雕刻的諦聽獸首,正是三法司查案用的鉤魂索。
“謝云歸沒告訴你?“崔珩抖開鐵鏈纏住梁柱,“當年林氏滅門案卷宗,就鎖在這閣中的...“
鐵鏈絞緊的吱嘎聲里,他忽然壓低嗓音:“紫檀描金柜。“
整面書柜轟然傾倒。林疏月滾地避開時,后頸突然觸到冰冷金屬——是嵌在墻體內的鐵匣。匣面八卦鎖已被燒變形,縫隙里滲出縷縷金絲,像極了汝南王妃最愛的金絲棗蜜餞。
“砰!“
崔珩的鏈刃劈開鐵匣,漫天金箔灰燼中飄出張完好無損的灑金箋。林疏月搶在紙箋落地前抓住,瞳孔猛地收縮——
這竟是先帝親筆的《罪己詔》。
“朕德不類,致蒼生蒙難...“
朱批在“誅盡五姓“四字上暈開大團污漬,仿佛有人將硯臺砸在御筆之上。最駭人的是落款日期——竟是永昌三年臘月初八。
而今日,是冬至。
“看來有人等不及了。“崔珩的鏈刃纏上她脖頸,“林姑娘可知,提前十二日現世的《罪己詔》,足夠讓五姓七望誅你九族?“
林疏月突然將金箔灰抹在詔書背面。
火浣布遇熱顯形的特性,讓隱藏的朱砂小楷浮出水面——
“賜鴆酒于清河崔...“后半句被血跡覆蓋。
“錯了。“她攥緊詔書冷笑,“該被誅九族的,是偽造圣諭之人。“
崔珩眼底閃過異色,鏈刃卻驟然收緊。
窒息感漫上時,閣外突然響起破風聲。三枚銅錢連續擊在鐵鏈七寸處,崔珩悶哼后退,林疏月趁機翻出窗外。
雪地里立著道頎長身影。
謝云歸指尖轉著第四枚銅錢,玄色大氅上金線繡的北斗七星泛著幽光:“崔尚書郎好興致,夤夜來我王府烤火?“
“下官追查縱火兇犯...“
“巧了。“謝云歸彈指震落崔珩發間雪,“本王也在找偷吃雪蟾丹的小賊。“
林疏月喉間驟然劇痛——是雪蟾丹徹底融化的征兆。她踉蹌扶住殘壁,看著謝云歸將一粒猩紅藥丸拋給崔珩:“告訴崔老太爺,他的頭風藥...下回記得用無根水送服。“
崔珩臉色煞白,攥著藥丸疾步離去。
謝云歸轉身按住林疏月命門,將雄黃粉混著雪水拍在她后頸:“你可知方才吞的雪蟾丹里,養著能追蹤千里的情人蠱?“
他指尖劃過她突突跳動的血管,“現在,你我的命脈...可是系在一起了。“
子時三刻的梆子聲穿透雪幕。
林疏月掙開他手掌時,瞥見殘閣飛檐上懸著個濕漉漉的包裹。冰棱在月色下折射出斑斕色彩,像極了破廟雨夜見過的鮫綃帳——
那里面裹著的,赫然是半截屬于孩童的指骨。
“想要答案?“謝云歸割斷繩索將包裹踢到她腳邊,“先解開這個。“
包裹散開的剎那,林疏月看見指骨上套著的玉韘——內側刻著汝南王世子的乳名。
而王府宗牒記載,汝南王從未有過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