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宮的窗紙被夜風吹得簌簌作響,韓雪裹緊了單薄的錦被,她依舊住在冷宮之中,像平常一樣。可是年復一年。今年,已經是天寶十一載了……
青娥端著藥碗輕手輕腳地走進來,燭光在她恢復血色的臉上投下溫暖的光暈。
“娘子,該用藥了。“
她的聲音清亮了許多,不再像前些日子那般氣若游絲。
韓雪接過溫熱的藥碗,指尖觸到青娥已經回暖的手背。湯藥里漂浮著完整的薄荷葉,散發著清新的香氣。
“尚藥局終于肯給好藥材了?“
她輕聲問道,目光落在妝臺抽屜里那封被反復翻閱的家書上。
“是奴婢今早去求來的。“
青娥的嘴角揚起一抹淺笑
“那新來的藥童是太原人士,聽說奴婢服侍的是韓家娘子,特意偷著多給了些上好的藥材。“
“是嗎!那可真好。”
韓雪緩緩喝下藥湯,輕輕將藥碗遞給青娥。
就在這時,窗外突然傳來靴底碾過積雪的聲響。韓雪迅速示意青娥將藥碗擱在案幾上,食指豎在唇前示意噤聲。青娥會意地點頭,輕手輕腳走到門邊,透過窗紙的破洞往外張望。
“這個時候,會是誰呢?”
韓雪心里已經有了一個答案。
“是高公公。“
青娥無聲地做著口型,手指緊張地絞著衣角,
“他靴子上!“
青娥突然瞪大眼睛,湊到韓雪耳邊低語:
“娘子,他靴底沾著西山赭石粉的顏色!“
韓雪的心猛地一沉。她輕輕拉開妝奩最底層的暗格,取出那本用宮中云紋紙裝訂的手札。指尖翻到記載天寶十載大事的那一頁,朱砂圈出的“楊國忠構陷王鉷“幾個字在燭光下格外刺目。父親信中說太原無恙,可高力士靴底的礦粉卻泄露了真相。
“青娥,明日你去尚食局......“
韓雪的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指尖在手札上輕輕點了點三月的位置。青娥了然地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冷宮的雪夜,寒風卷著細碎的雪粒子,拍打著窗欞上的殘破窗紙。韓雪正伏案抄寫《金剛經》,忽聽門外鐵鎖嘩啦作響,緊接著是靴底碾過積雪的沉悶聲響。
青娥立刻放下手中的針線,快步走到門邊,透過窗紙的破洞向外張望。她的指尖微微發抖,回頭低聲道:
“娘子,是高公公。“
韓雪指尖一頓,墨汁在宣紙上洇開一片。她不動聲色地將寫滿密文的素絹藏入袖中,抬手理了理鬢角的碎發。
門被推開,寒風裹挾著雪花卷入殿內。高力士披著紫貂大氅,腰間金魚袋在燭光下泛著冷光。他的靴底沾著未化的雪泥,隱約可見一抹暗紅色的赭石粉——那是太原西山礦場的痕跡。
“才人娘子安。“
高力士推進門來,他的聲音沙啞如磨砂,臉上掛著程式化的笑容,眼底卻一片冰冷。他抬手示意身后的小太監捧上一個錦盒,
“圣人念著娘子,特賜金花銀蒜,以慰冷宮清苦。“
韓雪垂眸行禮,雙手接過錦盒。指尖觸到盒面的瞬間,她嗅到一絲熟悉的杜若香——這是太原韓宅春日熏衣用的香料。
“謝圣人恩典。“
她輕聲說道,眼角余光卻瞥見高力士的左手微微蜷縮,拇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食指上的玉扳指——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
老宦官的目光在殿內緩緩掃過,最終落在炭盆里即將燃盡的銀骨炭上。
“才人這炭火……似乎不太旺啊。“
青娥立刻跪下:
“回高公,尚宮局這個月還未送炭來。“
高力士輕笑一聲,從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完好的信,遞到韓雪面前:
“太原來的家書,老奴順路捎來。“
韓雪心頭一跳。父親的信?她伸手接過,指尖剛觸到信箋,高力士卻突然收手,信紙在他指間輕輕一晃。
“娘子可要仔細看。“
他的聲音壓得極低,幾乎是從齒縫里擠出來的。
高力士不再多言,轉身離去。紫袍下擺在雪地上拖出一道蜿蜒的痕跡,很快又被新雪覆蓋。
青娥關上門,立刻湊過來:“娘子,信上寫了什么?“
韓雪拆開火漆,里面只有一張空白的宣紙。
她冷笑一聲,將信紙湊近燭火。受熱后,紙上漸漸浮現出四個暗紅色的字——
“靜待良機。“
……
三更的梆子聲剛過,韓雪就著月光撬開了寢殿后的地磚。潮濕的暗道里,霉味混合著塵土的氣息撲面而來。她提著裙擺小心前行,夜明珠的微光在斑駁的墻壁上投下搖曳的影子。
她的指尖突然觸到一塊冰涼的金屬。借著幽光,她認出這是內侍省特制的腰牌——青銅質地,邊緣已經磨得發亮。“汴州鹽鐵“四個字讓她呼吸一滯。指腹撫過腰牌邊緣的缺口,這熟悉的磨損痕跡......分明和父親印章上的如出一轍。
暗道盡頭突然傳來腳步聲。韓雪迅速吹滅夜明珠,將自己隱入黑暗。兩名小太監提著宮燈走過,燈籠上“內侍省“三個紅字在黑暗中格外醒目。
“......太原來的密信......“
“高公連夜入宮......“
零星的對話飄進耳中。韓雪屏住呼吸,直到腳步聲徹底消失。她摩挲著腰牌,突然明白了父親的處境——那封“吾兒勿歸“的信,是用怎樣的代價換來的。
(重陽節前三日)
尚儀局女官踩著濕滑的青磚走來,手中泥金帖在晨光中泛著冷光。
“貴妃娘娘恩典,特賜韓才人重陽宴席。“
女官嘴角噙笑,指甲卻深深掐進帖子邊緣。
“畢竟...韓官人剛升了五品鹽鐵使,總要給幾分薄面。“
韓雪接過帖子時,嗅到一股極淡的苦杏味——帖子邊緣浸過毒!她佯裝整理鬢發,用銀簪暗刮表層,簪頭立刻泛青。
“歷史上楊玉環曾用浸毒花帖害死梅妃,看來這次沖我來了。“
與此同時:梨園的秋海棠開得正盛,玄宗斜倚在沉香木榻上,指尖隨著樂伎的琵琶聲輕輕叩擊案幾。曲調正是《霓裳羽衣》的散序部分,卻總在第七轉時微微走音。
“這弦...“
帝王突然開口,眼睛仍半閉著
“用的不是姑蘇絲吧?“
侍立在側的高力士腰彎得更低了:
“陛下圣明,確是范陽新貢的冰弦。“
玄宗“嗯“了一聲,指尖的節奏未變。一曲終了,他突然問道:
“韓慶之女...還在抄經?“
高力士的拂塵微不可察地一顫。他窺見帝王左手拇指正摩挲著翡翠扳指內側——那是想起武惠妃時的小動作。
“回皇上,韓才人近日研習《本草》,說重陽茱萸需配雄黃才驅邪。“
老宦官故意頓了頓
“倒是...解了貴妃娘娘夜驚的癥候。“
琵琶聲又起,這次換了《春鶯囀》。玄宗突然睜眼,目光如刀般掃過樂伎群中一名梳驚鵠髻的女子——那發式像極了二十年前武惠妃最愛的裝扮。
“朕記得...“
帝王的聲音混在樂聲里
“韓氏女善書?“
高力士立刻領會:
“其父任太原文學時,她臨的《黃庭經》連賀監都稱贊。“
案幾上傳來三聲輕叩。高力士的瞳孔微微擴大——這是圣人準其赴宴的暗號。二十年前處置太平公主黨羽時,用的就是這套叩擊密碼。
曲終人散花謝時,玄宗“偶然“掉落一枚玉佩。高力士俯身去拾,聽見頭頂飄來一句:
“茱萸...還是舊年洛陽貢的好。“
老宦官的手在玉佩上方停滯了一息。洛陽茱萸的典故他太清楚了——開元二十五年廢太子瑛前,圣人就是用這個暗語示意他準備毒酒。
“老奴...這就去尚藥局查庫存。“
他低頭時,瞥見玄宗龍袍袖口沾著一點朱砂,正是批閱過王鉷案卷宗的痕跡。
“楊家近來太過張揚,需要有人攪局了……”
很快到了九月初九,重陽宴上,金絲楠木的案幾擺滿了時令鮮果。這個宴會看似是用來款待妃子大臣的。但也許只有唐玄宗和身邊奴才知道,這場宴會的真實目的吧。
韓雪看著貴妃賜來的菊花酒,絳紅色的酒液在夜光杯中搖曳。她故意抬手打翻酒杯,酒液在金磚地上蜿蜒流淌,像極了那日青娥咯在帕子上的血跡。
“韓才人才出掖庭宮,這是所謂何意?“
貴妃的鎏金護甲敲擊案幾,發出清脆的聲響。她今日梳著驚鴻髻,發間的金步搖隨著動作輕輕晃動,她臉上已經有點怒意了。
韓雪立馬伏地請罪,卻刻意讓衣袖滑落,露出腕間凍傷的疤痕。
“妾身該死。“
她的聲音帶著恰到好處的顫抖。余光瞥見玄宗皺起的眉頭,帝王的目光在她傷痕累累的手腕上停留了片刻。
“罷了。“
玄宗擺手,語氣雖淡,但投向貴妃的目光已帶了幾分不悅
“今日重陽,莫要掃興。“
子時的更漏聲響起時,高力士突然造訪。老宦官紫袍上的蟠龍紋在燭光下忽明忽暗,他遞來一個錦盒:
“圣人口諭,賜才人金花銀蒜。“
韓雪接過錦盒的瞬間,熟悉的杜若香撲面而來——這是太原韓宅春日里特有的氣息。她強壓住顫抖的手指,輕輕掀開盒蓋。十二枚金花銀蒜整齊排列,而在盒底,一片沙果樹葉靜靜躺著,葉脈間用針尖刺出四個小字:
“靜待良機“。
……
九月的季節竟然下起了大雪,在這一次偶然的大雪中,韓雪披著素白狐裘在梅林徘徊。她刻意模仿武惠妃的裝扮:發間只簪一支木芙蓉,走路的姿態裊娜如柳,卻保留了曾經懼怕的朱砂痣。
“愛妃也喜歡踏雪尋梅?“
玄宗的聲音突然在身后響起。他今日未帶隨從,明黃色的常服外罩著玄狐大氅。
韓雪佯裝驚慌地轉身行禮:
“妾身聽聞......“
她頓了頓,睫毛上的霜花簌簌落下。
“梅香能安神。“
這個回答讓玄宗目光一凝。自從貴妃夜驚擾眠,他已經許久未能安睡。帝王的目光在她凍得通紅的手指上停留,那里還留著冷宮寒冬的瘡疤。
當夜,興慶宮的傳旨太監踏雪而來:“才人韓氏,即刻侍寢。“
侍寢次日,韓雪晉位婕妤的詔書震驚六宮,賜宮大明宮。
尚服局送來的新衣中,那件蹙金繡孔雀紋的朱紅羅裙格外耀眼。她撫摸著泥金魚袋上細膩的鱗紋,指尖能感受到每一道紋路的起伏。
對鏡梳妝時,銅鏡突然松動。翻轉鏡面,一個歪斜的“安“字刻在背面,像是倉促間留下的記號。窗外,今冬第一枝紅梅破雪而出,殷紅的花瓣上還沾著晶瑩的雪粒。
青娥捧著藥碗進來,臉色紅潤:
“娘子,該用藥了。“
這次的湯藥里,漂浮著完整的上好的薄荷葉,散發著清新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