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開會到很晚,書記說:“看你們一個個都自我要求挺高,對自己的要求不會是100分吧?”
身邊幾位同志相視而笑,只是不語。書記說:“我對自己的要求是80分。不是說考試只要80就好了,是做事做人,十全十美是做不到的。”
其實這個點有困擾我很久,也是導致我遲遲不動筆的理由之一。
不是拖拉什么,性格使然,對于沒有把握的事情不去嘗試,對于自己的要求不放松,似乎讓我一度作繭自縛。
人不是十全十美的,這個道理很早就懂了。但細細想來,那么多年,對于別人是屢屢寬容,但是對自己,卻也始終沒有放下過。
比如一件事內心希望得到,自己也覺得能力尚可匹敵他人,就會增加更多的希望。總感覺不應該失敗或者輸給別人,當結果還沒有揭曉的時候吃不好睡不好,焦慮和壓力鋪天蓋面席卷包裹自己。往往發現自己已經看不清眼前的時候已經晚了。所謂的作繭自縛,雖然并非我所愿,但是的確,人總是難以釋懷。
白天是要裝作沒事人的,但到了孤身一人獨處的時候,往往又是最放不下和難以言說的愁緒。朋友勸我,鼓勵我,也點醒過我。他們說:“你覺得優秀或者成功的標準是什么呢?”
我們小時候總被教育要有理想,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有好的工作,等我們長大一些的時候,又被教育要成為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的人。可是這兩者在大多數人身上,有時候并不平衡,甚至于,是相悖的。
年輕的時候我們會一腔熱血或者心血來潮,說自己要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偉大的作家,著名的影星,但長大后發現事與愿違,這是成長的第一大打擊。
優秀和成功的標準每個人就不一樣了。從小沒有什么,長大就越崇拜什么。
比如有的人總是生活貧窮拮據,摳摳搜搜終于有了一份工作,拿到薪水的第一想法就是購物、消費、吃喝玩樂......突然有人跟你說,當代青年萬萬不可出現拜金主義,掉入消費陷阱。突然有人罵你說:“年紀輕輕的,不想著好好努力去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天天貪圖享樂,實在是大忌。”于是你迷茫了。
年輕時候得不到的,在長大之后都會加倍的想要補償自己。人的通病,總是貪婪、虛榮而愚蠢。
我說這些話的時候也在反觀自己。人們總說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時候要求自己總是比要求別人難的多。
物理世界的能量守恒,在我們現實世界是不存在的。你看怎么窗外的世界春和景明,暖意融融,到了屋內卻是寒意只竄心底,到了內心總是哀傷憂郁,滿腹愁思。
得不到的東西總是令人羨慕,想要要不到的東西總是使得我們壓力倍增。如果不是近在咫尺的事物,又怎么會讓我們魂牽夢繞呢?
追根究底,不過是想的太多。
朋友說,那就放下吧。向前看,你本身就很優秀。
我突然有被鼓舞到,她說第一名就是第一名,為什么要框定范圍呢?
你以為別人眼界不夠大,有沒有想過,是你的心太狹隘了。死要面子活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