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熟悉的選擇
踏入宿舍的那一刻,一種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熟悉地坐在凳子上、熟悉地打開手機,漫無目的地刷視頻,是的,他們(室友們)也這樣做。
由于目前嚴格來說還是處于假期階段,所以一切也顯得極為正常。晚飯后,回到了宿舍,看到室友還在打游戲,我意識到現在得端正態度,于是我點開了B站,點開了一段我收藏的一個拉小提琴的視頻,看到右下角的4k后我猛然想起,原來這次又白白充了一個月的大會員,在我每次想改變時,總會這樣做。
就在此刻,我忽然意識到一個平常而又經常被我忽略的問題∶從沒有真正嚴格地要求過自己。話說這個本子的紙質寫起來不是那么順滑(筆者將這些內容的原稿都寫在了一本粗糙的本子上),正因如此,我想放棄使用它,去換一個新本子,是,現實條件確實如此,本子的更換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了我最根本的問題∶逃避問題,害怕直面問題。我想,這看似是一個小問題,實則是一個潛在的大問題,做事總是以追求最好的條件為主,只想著如何以最簡單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那么我實際上是不會得到真正的成長與改變的,只是另一層面上的安逸區罷了。
#靜時尋找理由與借口只是一種心理慰藉,同時更是一種慢性自殺
#靜時無論何時何地,你所能掌控的只有現在,當下即永恒
#靜時心境決定你能感受到的維度
第二幕太陽之下
抽象的收心訓練叒開始了,不過相比之前,似乎變得容易接受了很多。
會操時,我無意中發現陽光下坐著的區隊無精打采的,相反,我們陰涼下坐著的人卻神采奕奕。忽然,我想到了什么。陰涼是夏日的獨有之愜意,而炎熱卻是人們避之不及的不適。二者的身心狀態截然不同,這又讓我將思緒延伸到了貧富差距之上。富人看起來言談舉止文雅,窮人則如狼似虎,蠻不講理。造成這樣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大概是錢吧。但不能一概而論,實際上是精神和心靈決定的。
好的條件和差的條件都是相對的,事實上全然沒有孰好孰壞的道理,唯有順其自然,珍惜你認為好的,接受你認為差的,便是破局的關鍵所在。否則,一切都會消逝,一切都會崩塌。
#靜時唯有內心的安靜,方能得到“外界”的寧靜
#靜時眼界決定認知,認知決定取舍,取舍決定人生
#靜時禍福相依,瞬息萬變
序
思緒萬千,然而落筆時卻覺腦中空無一物,這也許就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吧。
總是在思索究竟是什么改變了一個人,究竟是打擊還是鼓勵,轉念一想,無論是打擊還是鼓勵,究其根本是心態的轉變,畢竟只有心態變了才會去做一些相應的事,那么出類拔萃者究竟有什么行為特征才讓他們成為了佼佼者呢?
我想,其一,他們得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也許是認知,又或許是開闊了新的緯度,導致他們的思維方式發生了奇特的轉變,這種轉變為他們的行為特征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堅實的思想后盾。其二,他們受到了較大的精神刺激,這種精神刺激使得他們不知不覺中清理掉了之前的思想弊端,使她們可以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和理解失誤。其三,他們獲得了極大的自信感,以至于他們有篤定自己可以成功的心去做事?;谝陨蟽牲c,我大致可以理解一些東西了。
學習領悟的創擊讓我久久不能從懷疑自己的心念中脫離出來,也許,我得忍受這種從零開始的無力感了,從未真正進入這個領域,我倒想知道自己究竟是繡花枕頭還是貨真價實的青花瓷。
第三幕轉型之風
前行之路的確孤獨,奈何里面的適應已將這種孤獨所帶來的阻力幾乎劃轉為零,因此,在暗中成長這方面我頗有成就,然而,如何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舊是一大難題,思維模式和習慣困住了我,導致大部分時間在無效解決所謂的問題。
今日聽《零基礎學高考英語》的網課,我意識到了基礎的重要性,沒有堅實的基礎,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在這個過程中,我意識到了在英語學習中的具體問題,以及解決了和未解決的相關問題。一把抓是大忌,唯有對自己清晰,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靜時有意識地去做每一件事
#靜時腦子記不住的就用筆記下來
#靜時由易到難是有過程的
第四幕記錄新知
在英語上,我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詞匯量不足、語法不熟、練習度不夠。在能力方面,我可以自主拼讀大部分單詞,朗讀或者跟讀長句或長篇文章,也可以翻譯大部分簡單句,少量復雜句。在語感方面,有較好的思維認知和口語發音。
今天知道了到了新的一點,在雙縫實驗中,意識可以改變物質,影響其中的條件變量有∶改變觀測物體的時間線、改變觀測物體的發生狀態、改變微觀世界的物質狀態。
自律的本質是“慎獨”,一種不在意外界只專注于自身發展的專注狀態,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意志,一種堅持到底的堅定決心,一種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習慣。他律,則是自律的延伸,大部分人全然在他律下要求自己,沒有明確的個人目的,皆活在他人的目光之下。
#靜時腦子思考不了的東西用筆思考
#靜時學習是重復且漸進的
#靜時自律的強弱決定了自由的多少
第五幕小時候的經歷
本人自幼喜歡繪畫,而且天賦還算不錯,總是可以得到身邊人的贊賞,實際上我并不覺得有什么,無非是在美術課上老師收藏了我的畫,并給了高分,甚至給了我“特權”——大家繪畫時老師要求先用鉛筆臨摹,而我認為過于繁瑣,于是我總是不聽勸,自作主張地用黑筆直接繪畫,雖然,也沒出任何差錯,久而久之,即使有人“舉報”我,老師也會“明目張膽”地袒護我。
#靜時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權力的高低
#靜時要自信,不要在有能力突破規則時還循規蹈矩
#靜時一定要有獨門絕技
第六幕生活的極簡
所謂的極簡生活并非單純的物質上的匱乏,根據能量守恒定律,一者弱必有一者強,而物質之弱則側面顯示出精神之強。充實的精神生活才是極簡生活下的真諦。
精神世界的豐富取決于接受到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水平。當思維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后,行為定會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以自我為中心必然需要將自己視為堅實的后盾,自己即一切,在生活的過程中要有精確清晰的認知與規劃,這樣才能不惑、達到彼岸之要求。
#靜時孤獨者應當精神富足
#靜時點滴的不同決定了未來的大有所不同
#靜時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法則,如果沒有,就創造它
第七幕習慣的培養
壞習慣難以戒除的原因根本在于思維給予了他們以正反饋,比如玩游戲可以放松,吸煙喝酒可以讓人神經麻痹,熬夜可以在主觀層面上有一種獲得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錯覺,諸如此類。這些習慣形成的背后是我們的本能在作祟,而好習慣難以養成的原因是意志力與本能的正面對抗,因此,如要培養好習慣,則需要完成以下三點∶第一,制造出他律的隱形環境;第二,做簡單的事;第三,弱化壞習慣產生的路徑。除此之外,獎勵機制也是可以采取的手段,重點在于,獎勵內容和習慣是不沖突的,例如,習慣是減肥,就不能將獎勵設為吃蛋糕或與減肥背道而馳之事。
#靜時有意識地減輕阻力,創造條件
#靜時即便是最簡單的行為也勝過于什么也不做。
#靜時將思想獨立于自身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