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的上下打量了林延:“小公子好相貌。”
林延略帶羞赧地一笑:“不知道管事的如何稱呼?”
“在下姓秦。”
“秦管事,你這商隊是從哪里來的?要往哪里去?”
秦管事客氣地問:“不知小公子問來作甚?”
“小子來自橫山縣,第一次來府城,從沒有見過這么多的商隊。剛我們夫子說你們商隊都是來往關外和京城,小子心中實在是好奇,不知關外是哪里?有哪些國家哪些人?我們夫子說他也不清楚。小子就斗膽來問幾句,望管事的不要見怪。”
看到林延臉上是一臉的好奇,秦管事哈哈一笑道:“這種事問我們這些走商的算是問對人了。”隨即和林延解釋道:“我們走商走的關外就是雁翎關之外。這出了雁翎關,往北走就是大草原,往西走經過的小國可就多了。”
“大草原上有什么國家?”
“草原上都叫啥啥部落,一般只有幾百上千人聚在一起牧馬放羊,這邊草吃完了就遷徙到另一個地方,逐草而居。”秦管事慢悠悠說道:“只有最大的一兩個部落才有固定的地盤。”
“那往西走經過的都是小國嗎?為什么沒有大國?”
“往西越過去那河流就越少啊,水越少,還有好多個大沙漠呢。那些小國都是占著一個綠洲就自封為國的,其實還沒有我們一個上縣大呢。”
“往西走的盡頭是哪里?”
“這我可不知道,我呀,最遠就走到了布隆城,從雁翎關出發,整整走了兩月呢。布隆城的人都是從更遠的西邊來的,紅頭發黃頭發的,紅眼睛黃眼睛的,皮膚慘白慘白的。不過他們的寶石香料倒是便宜得很。”
林延暗想,這聽著像是絲綢之路的盛況啊。從夫子口中他早就得知他們所處的朝代叫盛朝,盛朝之前的幾個朝代夫子也略有提及,均是林延從沒有聽過的朝代。林延初得知的時候就在夫子的書房里翻找相關的書籍來看,想和他上輩子學到的歷史知識相互印證,結果看的越多越迷糊。歷史進程和文化內容差不多的,大部分林延所熟知的歷史人物和詩詞歌賦都有,只是朝代全部對不上。所以他這是不是穿到了中國的古代?不是的話為什么文化內容幾乎差不多?是的話為什么朝代都對不上?林延糾結了好幾天,晚上睡覺也翻來覆去地想,最后竟暈沉沉起來,到底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然后齊老大夫來了,給躺在床上一臉神游天外靈魂出竅的林延扎了幾針,開了幾副藥。林家娘子和念姐兒的眼淚讓林延如從夢中驚醒,不管他是身處于哪個歷史哪個朝代,甚至還是不是在地球上,他來都來了,當下如何生活下去,生活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李世敬一臉的羨慕:“我要是也能像秦管事那樣帶著商隊走那么遠就好了。”
秦管事搖搖頭:“走商可危險了,在關內還好,出了關外,一走好幾天都遇不到人,這也沒啥,但是要是遇到了馬賊,丟貨物是輕,全交待在馬賊手里也是有的。除了馬賊,還會遇到沙塵暴,風暴,迷路了找不到水。每年走商都有把性命丟在關外的商隊。”
李世敬長大了嘴巴打了抖:“是嗎?”
“在草原上還好點,要是去了大漠,喝的水都不夠,更不用說擦洗了。”秦管事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在脖子上來回搓了幾下,搓下一小撮黑泥給他們看:“一兩個月不擦洗,小公子怕是受不了啊。”看到林延身子往后一仰,雙眼睜大受到驚嚇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
李世敬也樂了,和秦管事說道:“延哥兒從小就愛干凈,他肯定受不了,我不一樣,我能受得了。”
林延有些尷尬地笑了下:“走商確實是辛苦。不知道秦管事這商隊是哪家的?”
“小的東家姓陳,陳氏商行。”秦管事雙手在臉側邊抱拳道,“在京城開了幾個鋪子,小公子將來若是去京城,看在招牌上有這樣的陳記徽記,就是小的東家的。”秦管事指了指身旁馬車上的陳記徽記。
此時火堆旁一名彪悍地壯漢喊道:“秦管事,午食得了。”
林延和李世敬立刻站起來道:“不耽誤秦管事用飯了。”
秦管事客氣地相請道:“小公子不嫌棄地話一起用個飯如何?”
倆人連連擺手:“我們的午食也準備好了,多謝秦管事美意。”客氣地拱手作別。
林延轉過身,目光也跟著轉了一圈,對正盯著他們看的彪悍壯漢一一回視過去并奉上乖巧微笑點頭示意。
秦管事看他們走回到自己的地方后才走去火堆旁坐下,拿起烤好的馕餅就著火堆上煮的青菜湯吃了起來。
“這小公子人不大,膽子還挺大的。”一般人被他們這么盯著都會不自覺地躲閃,這位小公子不但一絲一毫躲閃地意味也沒有,還能沖他們笑。一名壯漢好奇地問秦管事,“來找您什么事?”
“好奇問兩句而已。”
“臉真白,長得比風華樓里的頭牌小倌兒還要俊俏。”
“凈吹牛,就你,還見過頭牌小倌兒?”
“嘿,沒本事睡過,見還是見過的。”
“真的?風華樓里的小倌兒和女人有啥區別?”
“你可不知道……”
一堆男人壓低聲音開起了葷段子。
秦管事吃著馕餅并沒有理會。畢竟一堆男人在一起,一路上風餐露宿的,開開葷段子還能提提神。反正他們也只敢和自己人開,遇到外人還是能一臉正經的。
趙夫子問林延:“問到了什么?”
林延一一告知。
吳志涵不解地問:“林延你問這些做什么?”
“出于好奇而已。”
趙夫子提醒道:“商人逐利,和他們打交道要小心,不可沾染上他們的銅臭氣。”
林延無奈應下:“是的夫子。”果然不管是哪里的古代,讀書人都最是清高。
在他們還在慢悠悠用午食的時候,秦管事一行人快速用完午食就離開了。還想和秦管事多聊聊的林延只能望著他們的背影嘆氣。
一同嘆氣的還有李世敬。
方致忠不解地看向倆人。
林延道:“還想問問他們都帶了些什么貨物,一路上具體經過哪些小國呢。”
李世敬道:“他們來回走這么遠,肯定發生了很多事。”
倆人相視而笑。
方致忠則是催促道:“延哥兒趕緊吃,吃完了還要寫字,躺一會兒呢。”
一路上他們又碰到了不少的商隊,可惜商隊們都忙著趕路,再沒有碰到一起。晚上下塌的客棧雖說也有商隊,但是越靠近府城,人越多,客棧亂糟糟地都是南來北往地人,趙夫子不允許他們在大堂里用飯,都是在各自的房間吃好后就休息。等到第二日他們起身下樓的時候商隊早已離開。兩日后的下午他們到達了府城,排隊進城。
第一次來府城的考生和家屬們都抬頭仰望府城城墻的高大巍峨,震撼不已。林延和吳志涵半邊身子探出馬車仰著脖子看了好一會兒。
“哎喲娘呀,這墻得多高?”趕車的吳志涵的七堂叔長大了嘴。
“起碼三四丈吧。”吳志涵估計。
“怪不得攻打城墻都要攻城梯……”林延也是一臉的土包子開了眼。一丈有3點33米,這城墻得有十多米高。
除了正城門,左右還有兩個側門,林延他們此時正在正城門排隊進城。
林延將目光收回,左右打量了下幾個城門,每個城門都有人在排隊入城。林延觀察了好一會兒,發現左側門都是一些背著包裹挑著擔子的人進進出出,守門的士兵并沒有一一查驗他們的路引。右側門則是一些趕著輕便的馬車騾車的人進出,守門的士兵也沒有一一盤查,只是時不時挑一個攔下來問幾句。城門正門則是分兩邊排隊,一邊是他現在正在排的隊伍,看著大部分都是讀書人。一邊則是商隊,隊伍排出去老長。
林延剛想著這城門進出很有規矩的時候,四五匹高頭大馬踢踢踏踏地從兩排隊伍中間暢通無阻地徑直通過,揚起漫天的灰塵。
看來這是個守門士兵很熟悉的達官顯貴了。林延面無表情地想。
不一會兒又有幾匹高頭大馬護衛倆輛馬車三四倆騾車從城門中間出來。
“我娘咧個乖乖,府城的大官兒就是多,縣令家也沒有這么多匹馬。”吳志涵地七堂叔嘖嘖稱奇。
林延好奇地看向這個給他們趕了六七天馬車的年輕人,二十出頭的樣子,一路上寡言少語的,沒想到還知道縣令家有幾匹馬:“吳七叔和縣令熟悉?”
吳七叔連忙擺手:“我就一閑人,哪里入得了縣令大人的眼,只是跟著你們夫子去拜訪過縣令幾次而已。”
吳志涵解釋道:“七堂叔也曾被我三叔祖送到二叔祖,也就是吳家私塾里讀書,但是,咳咳。”吳志涵笑而不語。
吳七叔咧嘴一笑:“我可坐不住,老想往外跑,不知被我爹打了多少回。后來二叔祖見我實在不是讀書的料,看我還算機靈,就時不時地讓我趕車送他去拜訪親友和縣令。”
林延抿嘴笑道:“看來七堂叔很喜歡趕車。”
吳志涵嗤笑道:“他那是喜歡往外跑,二叔祖就想著多帶帶他出去見識見識,以后好接家里的鋪子。”
吳家背靠吳老夫子,家里不僅在鎮上有鋪子,縣里也有兩個,鎮上的羊皮大半也是由他們家收取后賣給大商人。
林延好奇地問了兩句后就識趣地不再深問下去了,只是感嘆道:“我們山南鎮還是偏僻了點。”遠離商路的范圍就算了,竟然連外面的商人都不屑于親自來收羊皮。
“可不是咋地。”吳七叔一臉的贊同,“看看這會兒府城的大門都進出多少大馬,多少馬車了?這馬車的用料還都是極好的,要是我們家也能在府城有一間鋪子就好了。”
“這可不容易。”吳志涵搖搖頭:“我們家在府城可沒有一個可靠的親友能幫忙的。”外來人想要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立足,要么有錢要么有權,可惜他們吳家兩個都夠不上。家里最大的靠山就是二叔祖吳老夫子了。
吳七叔小聲地嘟囔道:“要是你也能考上秀才就好了,考上了秀才考上舉人,聽說舉人就能做官了……”
吳志涵扶額:“夠了不要在說這個了,我能考上秀才已經是不敢想的了,還舉人。你知道一省幾萬個秀才一起考舉人,才取二十個左右嗎?那是萬里挑一都不為過,還是在一萬個秀才里挑一個,二叔祖當初考了好幾回都沒取上,我要是能考上秀才已經是老天開眼了,我這次縣試排名這么低,說不定連童生試都取不上,更不用說秀才了……”越說越沮喪。
吳七叔尷尬地瞟著林延,幫我勸勸?
林延溫聲勸道:“好了,現在想這些都沒用,考了才知道。想多了影響心境反而考不好。我們要進城了,不知道趙夫子租的小院子在哪里?”
守門的士兵查驗速度還是挺快的,看了下路引,對了下人數,目光如炬地掃視了幾眼,以以往地經驗判斷出這一行人無任何違和感,就一揮手讓他們通過了。
“這城墻還真厚,起碼有四五尺了。”吳志涵順著林延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可不是,我剛看到城墻上好像還有不少士兵站著。”沒有個一兩米怎么站在城墻上守衛。
入了城,喧鬧聲撲面而來。
入城后是一條大道,可以并行四輛馬車,道路上鋪著的均是大塊平整的石板。道路兩旁先是一排小攤販,小攤販后是一條行人行走的小路,小路后才是鋪面。此時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不已。
幾個鄉下土包子都看得目不轉睛,贊嘆不已。
馬車跟著前車拐進了一個小巷子,四周頓時安靜下來。
一路上均是青磚瓦房,不見土墻棚頂。
拐了幾個彎后來到一戶門前,大門此時已經打開,有倆個二十多歲地讀書人正候在門前。
見趙夫子幾人下了馬車,林延和吳志涵也急忙下車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