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鐵門生銹的合頁發出呻吟,蘇晚攥著牛皮紙袋退后半步。顧淮正俯身在水泥圍欄上涂畫什么,校服下擺被風吹得鼓起來,像張滿的帆。她聞到比昨日更濃烈的薄荷香,混著丙烯顏料特有的苦澀。
“賠禮要當面給才夠誠懇。“顧淮沒回頭,畫筆在調色盤上敲出清脆的噠噠聲。蘇晚發現他在臨摹云層,靛青色顏料順著裂縫流淌,在斑駁的墻面上形成奇異的光譜。
她的視線突然被圍欄上密密麻麻的刻痕攫住。那些深淺不一的劃痕旁標注著日期,最近一道還沾著墻灰,刻的是昨天圖書館相遇的日子。顧淮的畫筆突然橫在她眼前:“每道刻痕代表我聞到一次薄荷香。“
蘇晚后退時撞翻顏料桶,鈷藍色液體漫過刻痕日期。她看見2019年8月17日的劃痕格外密集,那是媽媽失蹤后第七天。顧淮用畫刷蘸取顏料,在積水表面勾出一串公式:“薄荷醇的揮發性會改變記憶存儲方式,這個濃度足夠讓海馬體...“
下課鈴驟響,顧淮的聲音碎在風里。蘇晚逃也似的跑下天臺,指尖還殘留著顏料黏膩的觸感。直到物理實驗室冰涼的金屬臺面貼上手臂,她才想起今天有分組實驗。
“測聲波頻率。“板書上的字跡被陽光曬得發虛,蘇晚看著實驗手冊上的示波器簡圖,耳機突然傳來尖銳的蜂鳴。新助聽器的降噪功能太過靈敏,連隔壁組調頻時的電流聲都清晰可辨。
顧淮的白大褂衣角出現在余光里時,蘇晚正盯著信號發生器發怔。他修長的手指掠過頻率旋鈕,示波器上的正弦波突然坍縮成鳶尾花圖案。“這是學生會開發的作弊程序。“他壓低聲音說,溫熱的呼吸拂過她耳后的助聽器,“不過對你來說,算是聽覺補償?“
玻璃燒杯炸裂的脆響打斷對話。蘇晚轉頭看見林薇站在實驗臺前,淺咖色液體正順著她的限量版球鞋往下淌。“特困生連器材都不會用?“林薇捏著嗓子舉起燒杯殘骸,“這可是從德國進口的...“
“折射率1.47,普通鈉鈣玻璃。“顧淮突然插話,他指尖轉著不知從哪摸來的玻璃棒,“和樓下花壇的啤酒瓶材質相同。“圍觀人群發出竊笑,林薇耳尖漲得通紅。蘇晚發現顧淮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薄荷糖包裝紙,生產日期是三年前的仲夏。
實驗報告寫到第三頁時,窗外飄來雨的氣息。蘇晚聽見顧淮在哼《月光》鋼琴曲的旋律,音準得像是直接灌進聽覺神經。當她寫下“頻率響應曲線“時,突然意識到他哼的是德彪西原版降D調,而自己右耳只能捕捉到C調頻率。
“要聽聽真正的月光嗎?“顧淮把示波器探頭貼在自己喉結,聲波在屏幕上綻成浪花。蘇晚的鋼筆在紙上洇開墨點,她聽見他說:“物理老師永遠不會告訴你,聲波在36.5℃人體組織的傳播速度是...“
暴雨傾盆而下時,林薇的尖叫刺穿雨幕。蘇晚轉頭看見她舉著手機沖向走廊,屏幕上是匿名論壇的界面。加粗標題在閃電中格外刺眼:“特困生勾引學生會主席實錄“,配圖是她和顧淮在實驗臺前交錯的背影。
顧淮突然握住她發抖的手腕,指尖沾著薄荷糖的涼意。他帶著她穿過沸騰的人群,在儲物柜投下的陰影里塞給她一副藍牙耳機:“聽。“
沙沙的電流聲后,蘇晚聽見三年前的雨聲。2019年8月17日的暴雨聲中,有個女人在哼《月光》旋律。她膝蓋一軟跌坐在消防栓旁,這是媽媽失蹤前最后錄制的語音備忘錄。
“今早查檔案時發現的。“顧淮把薄荷糖紙折成紙鶴放進她掌心,“你母親參與過神經聲學研究?“他鎖骨處的銀色吊墜在閃電中浮現出分子結構圖,蘇晚認出那是薄荷醇的化學式。
午夜十二點的校醫室,蘇晚在值班表上偽造簽名。手電筒光照亮顧淮后頸的醫用膠布——那是白天幫她擋飛濺的玻璃渣留下的。她翻開他的實驗筆記,在關于聽覺皮層可塑性的論述旁,發現用摩斯密碼寫的注釋:“薄荷香是記憶的錨點“。
鎖屏再次亮起時,耳科醫院的預約提醒下多了條陌生短信:“想知道薄荷香為什么從三年前開始困擾他嗎?“蘇晚按下刪除鍵,卻看到發件人欄顯示著媽媽曾經用過的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