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5日清晨6點30分,葉漫新像往常一樣步行前往香江警署。街道上,早起的商販已經開始擺攤,各種特色美食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賣腸粉的小攤前,攤主熟練地將米漿倒在蒸盤上,不一會兒,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腸粉就出爐了,引得路人紛紛側目。不遠處,叮叮車緩緩行駛,發出清脆悅耳的“叮叮“聲,載著早起的上班族穿梭在大街小巷。街邊的茶餐廳里坐滿了人,大家一邊享受著早餐,一邊談論著最新的新聞和八卦。
葉漫新走進警署重案組辦公室,第一縷晨光穿透維多利亞港的薄霧,像是一層輕柔的紗,在警署斑駁的墻面上投下細碎的光斑。湯實倫站在窗前,身姿挺拔,修長的手指間夾著一支派克鋼筆,筆尖懸在結案報告上方,墨水滴在“張伯年“三個字上,暈開一小片深藍,仿佛是為這個案件畫上一個沉重的句號。
辦公室里的老式空調發出茍延殘喘的嗡鳴,在這八月末的悶熱天氣里,顯得格外無力。打印機剛剛停止運轉,油墨味混合著絲襪奶茶的醇香在空氣中糾纏。湯實倫端起印有“蘭芳園“字樣的紙杯,杯壁上的水珠滾落,在桌面的案件照片上洇開一片水痕——那是張伯年被押上警車時佝僂的背影,灰白的頭發像一叢枯草在晨風中飄散,透著無盡的滄桑與悲涼。
“咔嗒“一聲輕響,葉漫新將最后一組照片釘在案情板上。她的指甲邊緣有些許剝落的指甲油,那是前天在洗衣店取證時被消毒水腐蝕的痕跡。照片里那個銅頂針的特寫,在晨光中泛著古舊的光澤,內壁的螺旋紋路清晰可見,像極了股市暴跌時那令人揪心的走勢圖,仿佛在訴說著背后隱藏的罪惡與悲傷。
“所有證據鏈都閉合了。“她揉了揉發酸的手腕,腕表表帶在皮膚上留下一道紅痕,這幾日的連續奮戰讓她疲憊不堪。三天沒換的襯衫袖口沾著咖啡漬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氰化物試紙殘留,見證著她為這個案件付出的努力。“從麗新洗衣店的氯乙烯溶劑檢測報告,到縫紉機針頭上的毒物結晶...“
辦公室的門突然被撞開,丁馳拎著兩袋還冒著熱氣的菠蘿包闖進來,酥皮的甜香立刻蓋過了打印機油墨的氣味。“大佬,madam,食早餐啦!“他的制服領口歪斜著,顯然是剛從夜班崗位上換下來,一臉的疲憊卻難掩興奮。目光掃過案情板上密密麻麻的照片,他突然壓低聲音,“那個張伯年...今早轉去荔枝角了?“
湯實倫沒有立即回答。他望向窗外,一只白鷺正掠過維多利亞港,朝著中環交易廣場的方向飛去,姿態優雅而自在。遠處傳來天星小輪的汽笛聲,悠長而低沉,與證券交易所開盤的鐘聲重疊在一起,仿佛是這座城市金融節奏的獨特奏鳴。
“七點整轉走的。“湯實倫終于開口,聲音比平時更加低沉,像是帶著案件帶來的沉重感。他取下掛在衣帽鉤上的西裝外套,內袋露出半截《東方日報》的邊角——頭條正是張伯年的案件報道。袖口的鉑金袖扣在晨光中一閃,那是去年破獲連環殺人案后總督親自頒發的獎勵,見證著他輝煌的辦案生涯。
葉漫新接過菠蘿包,酥皮在指尖碎裂的聲音異常清脆。她注意到湯實倫的咖啡杯下壓著一張便簽,上面記錄著張永隆生前最后幾筆交易的詳情。墨水已經有些暈開,像是被水汽或者別的什么液體浸濕過,也許是湯實倫在研究案情時不自覺流下的汗水,又或許是對案件中人物命運的感慨之淚。
“金融犯罪調查科剛發來傳真。“陳光耀抱著一疊文件進來,領帶松垮地掛在脖子上,一臉的倦容。“那十二個傀儡賬戶的資金流向圖。“他抖開一張巨幅圖紙,錯綜復雜的線條像極了深水埗錯綜復雜的街巷,讓人眼花繚亂,卻也隱藏著案件的關鍵線索。
圖紙鋪開的瞬間,辦公室突然陷入詭異的寂靜。所有人都盯著那個最終指向深水埗福榮街網吧的紅色箭頭——那里距離張伯年居住的唐樓,只有不到五百米距離,如此近的距離,仿佛命運的紅線將它們緊緊相連。
打印機突然自動啟動,吐出最后一張材料。高成松的法醫報告上,氰化物檢測結果那一欄蓋著醒目的紅色確認章,為整個案件的證據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葉漫新伸手去拿時,指尖不小心碰到湯實倫的手背——
剎那間閃現幻象:
昏暗的拘留室里,張伯年枯瘦的手指在鐵桌上不停劃動,像是在操作一臺看不見的縫紉機。銅頂針在金屬桌面刮擦出刺耳的聲響,與遠處證券交易所的收盤鐘聲奇妙地同步著,仿佛是他對兒子的思念與復仇的執念在這冰冷的拘留室里回蕩。
“Madam葉?“李宗克的聲音將她拉回現實。他手里拿著一個證物袋,里面裝著從張伯年公寓搜出的算盤,木框上的血跡已經變成深褐色,那是歲月和悲劇留下的痕跡。“這個要歸檔嗎?“
葉漫新還未回答,窗外突然傳來報童的叫賣:“最新號外!股市殺手案今日結案!“伴隨著叮叮車的鈴聲,這聲音驚飛了警署院子里的一群麻雀,撲棱棱的振翅聲像極了交易大廳里此起彼伏的拋售指令,仿佛在宣告著這個案件終于塵埃落定。
湯實倫終于放下鋼筆,結案報告最后一頁的簽名力透紙背,剛勁有力。他轉身望向窗外,陽光此刻完全照亮了中環那些玻璃幕墻的摩天大樓。在無數反光的窗戶后面,紅馬甲們已經開始新一天的交割,電子屏上的數字永不停歇地跳動,就像這座城市永不停止的金融脈搏,無論發生什么,都在持續跳動。
而在證物室的鐵柜里,那枚銅頂針靜靜地躺在編號為“19900904-17“的證物袋中。晨光透過百葉窗的縫隙照進來,在內壁的螺旋紋路上投下細小的光斑——那些紋路里,還藏著永遠無法抹去的毒物結晶,是案件的鐵證,也是一段悲傷故事的見證。
上午9點15分,葉漫新乘坐警車前往香江財經電視臺。一路上,車窗外的香江展現出它獨特的市井風貌。街邊的唐樓密密麻麻,騎樓下擺滿了各種攤檔,有賣魚蛋的,香氣四溢,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品嘗;還有賣各種小飾品的,琳瑯滿目,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
到達電視臺,導播間彌漫著刺鼻的松香味。周美琪踩著三寸高跟鞋,身姿搖曳,正在調試新安裝的監控設備,金屬外殼反射的冷光在她妝容精致的臉上跳動。葉漫新注意到她左手無名指上的鉆戒不見了——三周前方志明暴斃時,那顆鉆石還在直播燈下閃閃發光,如今卻已消失不見,仿佛是命運的無常。
“所有嘉賓現在都要過兩道安檢。“臺長掏出手帕擦拭禿頂上的汗珠,神色緊張,嶄新的安檢門在他身后閃著藍光,透著一股冰冷的威懾力。“連西裝內襯都要用X光機照過。“他的目光不自覺地瞟向三號演播室——那里的大門緊閉,門上貼著嶄新的“設備檢修“封條,仿佛在封存一段可怕的回憶。
導播間角落新增的神龕前,三炷線香正緩緩燃燒,青煙裊裊升騰。關公像前的供品除了傳統的水果,還擺著一份當日的《財經日報》。葉漫新俯身看去,股市行情版被人用紅筆圈出幾處——全是永隆實業的交易數據,像是某種神秘的符號。
“這是......?“
“張師傅的習慣。“周美琪的聲音突然在身后響起,嚇得葉漫新差點碰翻香爐。“他每次來調試設備,都要給關老爺上香,還要供一份財經版。“她的美甲劃過報紙邊緣,指甲上的圖案精致而奪目。“說是要讓關老爺也懂行情。“
葉漫新鬼使神差地伸手觸碰那個延時器的按鈕。指尖剛接觸到冰涼的金屬,眼前就閃現出幻象:
張伯年佝僂著背站在這個位置,右手小指上的銅頂針反射著監控屏幕的冷光。導播間的燈光將他扭曲的影子投在墻上,像一棵行將枯萎的老樹,滿是滄桑與悲涼。老人嘴唇蠕動著,似乎在說:“阿隆,爸爸今日幫你討回公道......“
“Madam葉?“周美琪的呼喚將她拉回現實。女導播遞來一杯凍檸茶,杯壁上的水珠滴在控制臺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你臉色好差,要不要去休息室?“
葉漫新搖搖頭,茶水里的冰塊碰撞聲讓她想起張伯年押解時的手銬聲響,那冰冷的聲音仿佛還在耳邊回蕩。她轉向正在安裝監控的技工:“這套系統能防止延時器被動手腳嗎?“
“全港最先進的啦!“技工拍著胸脯保證,露出缺了顆門牙的笑容,一臉的自信。“德國進口,連只螞蟻爬過都會報警。“他腰間的工具包里,一把螺絲刀正巧反射出和銅頂針相似的光澤,像是某種命運的暗示。
走廊突然傳來騷動。兩個保安押著個穿紅馬甲的年輕人走過,那人正激動地揮舞著手機:“我只是想拍個照發朋友圈!“葉漫新認出那是永隆證券的交易員制服——和張永隆生前穿的是同一款式,看到這件制服,仿佛看到了張永隆曾經鮮活的身影。
“第十七個了。“周美琪嘆了口氣,精心修飾的眉毛擰成一團,滿臉的無奈。“自從方生出事,但凡和股票有關的人都疑神疑鬼。“她突然壓低聲音,“聽說昨天有分析師因為同事打噴嚏,就把整層樓的人都疏散了。“
葉漫新望向窗外的交易廣場。大屏幕上的永隆實業股價正在緩慢回升,幾個紅馬甲站在屏幕下指指點點,像極了案情板上那些現場照片里的圍觀者。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照進來,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長,正好覆蓋在控制臺那個致命的延時按鈕上,仿佛是命運的重疊。
離開時,葉漫新在電梯間遇到清潔阿嬸。老人正用抹布擦拭關公像前的香爐,嘴里哼著粵劇小調,聲音悠揚而婉轉。看到警察證件時,她渾濁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阿張是個好人啊......“布滿皺紋的手指向三號演播室方向,“他總幫我修好漏水的水龍頭......“
電梯門關閉的瞬間,葉漫新最后瞥見導播間新增的那塊“直播安全守則“告示牌。在密密麻麻的條款下方,有人用鉛筆寫了行小字:“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字跡歪歪扭扭,卻莫名讓她想起張伯年縫在西裝內襯里的那張字條,充滿了警示與無奈。
中午12點30分,葉漫新和李宗克來到中環交易廣場。電子屏上的紅綠數字瘋狂跳動,永隆實業的股價正在緩慢回升,仿佛是在逐漸修復那場風暴帶來的創傷。幾個紅馬甲湊在一起竊竊私語,見到穿制服的警員立刻散開,眼神中帶著一絲警惕。
“現在人人都草木皆兵。“李宗克遞給葉漫新一杯凍檸茶,茶里的檸檬片散發著清新的香氣。“聽說昨天有經紀因為打翻咖啡,嚇得全場疏散。“
葉漫新啜了一口冰涼的檸檬茶,目光落在三樓的一個空位上——那里曾經是張永隆的交易席位。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照進來,地板上有一道淺淺的劃痕,像是被什么重物反復摩擦過,也許是張永隆曾經焦急踱步留下的痕跡。
她蹲下身,指尖輕觸那道痕跡——
幻象閃現:
年輕的張永隆將算盤重重摔在地上,木珠四散飛濺,發出清脆的聲響。遠處,方志明正對著電話大笑:“這些散戶就是活該...“那笑聲充滿了嘲諷與冷漠。
“走了。“陳光耀的聲音從身后傳來,“湯sir說下午要開總結會。“
傍晚6點,葉漫新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乘坐叮叮車前往新記茶餐廳。叮叮車緩緩行駛在街道上,窗外的霓虹燈牌逐漸亮起,將這座城市裝點得格外繁華。街邊的茶餐廳里坐滿了人,人們一邊享受著美食,一邊談論著一天的見聞。
葉漫新走進新記茶餐廳,明仔正用奶茶吸管在油膩的桌面上擺出“K線圖“,見姐姐進來立刻跳起來:“家姐!我們同學都說你好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葉媽從廚房探出頭,手里的鍋鏟還在滴水:“阿女,你上司剛才來打包蛋撻。“她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他特意問你喜歡什么口味...“
葉漫新耳根一熱,趕緊岔開話題:“明仔,作業寫完了嗎?“
“寫完啦!“明仔獻寶似的舉起數學作業本,上面畫滿了歪歪扭扭的股票走勢圖,充滿了童趣。
葉漫新無奈地搖頭,目光落在柜臺旁的報紙上。頭條赫然是《股市殺手案告破》,配圖是張伯年被押上警車的背影。老人灰白的頭發在風中飄散,像一蓬枯萎的茅草,透著無盡的凄涼。
她翻開杯墊,下面果然壓著一張字條:“明日九點,新案件簡報。——T“字跡力透紙背,最后一筆微微上揚,像是帶著某種期待,預示著新的挑戰即將來臨。
晚上8點,葉漫新獨自來到維多利亞港。她站在天星碼頭,咸濕的海風拂過面頰,帶著大海獨有的氣息。對岸中環的摩天大樓燈火通明,證券交易所的電子屏依然在滾動播放著實時行情,數字的跳動從未停歇。
一艘渡輪鳴著汽笛駛過,浪花拍打著岸邊的礁石,發出悅耳的聲響。遠處,霓虹燈牌次第亮起,“永隆實業“的廣告牌正在被工人緩緩拆下,仿佛是在告別一段充滿波折的歷史。
湯實倫不知何時站在了她身旁,手里拿著兩杯凍鴛鴦。夜風吹亂了他的額發,露出那道淺淺的疤痕,那是他辦案生涯的印記。
“案子結束了。“他將一杯飲料遞過來,“有什么感想?“
葉漫新望著對岸的燈火:“正義雖然遲到了,但總算沒有缺席。“她頓了頓,“只是代價太大了。“
湯實倫沒有回答,只是輕輕碰了碰她的杯沿。玻璃相撞的清脆聲響,淹沒在渡輪的汽笛聲中,仿佛是對這個案件的告別,也是對未來的期許。
深水埗的某間唐樓里,月光透過鐵柵欄,照在那臺蒙塵的老式縫紉機上。一枚銅頂針靜靜躺在針線盒里,表面已經氧化發黑,見證著那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而在中環交易廣場,新的一天即將開始。紅馬甲們陸續進場,電子屏上的數字重新跳動。這座城市的金融脈搏,永遠不會為任何人停下,依舊在歲月的長河中持續跳動,見證著無數的故事與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