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顓頊帝時,絕地天通,凡人再也見不到神仙。自此,神話和歷史成為兩條不相交的脈絡。據說,商湯末年,封神大戰,萬仙隕落,修仙之人凋零殆盡。此后凡人成仙成神成為鏡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長生,成為無數人追求的夢想,從未被任何人實現過。
這個關于長生的故事記載于一本塵封的古書中。故事發生在清初盛世,主人公是山東濟南府榮寶齋當鋪大掌柜長子姜星純。姜星純出世時,后背印有太極符印,綻放金光。其時天雷陣陣,濃云中似有蛟龍上下,怒吼聲聲。三天后,當鋪大掌柜暴斃而亡,家族長者這才說出姜家作為昆侖山守山人后代的秘事。長大后的姜星純踏上了尋找家族世代相傳的永生傳說的道路。另一邊,被指腹為婚許配姜星純的武當山太極宮宮主白晨柳,也毅然隨他一起踏上追尋永生答案的路。祖輩傳說,昆侖守山人記錄下昆侖山玉虛宮至高無上的長生之術,卻又不幸遺失不見。而姜星純若能找到長生之術,便可得到永生,不死不滅。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商祖伐夏桀之無道,至紂王昏悖,周王代之。文王拉車八百步,姜尚領玉虛符命興周八百年。周末七國紛爭,至秦一統。六國余民抗暴秦,又致天下大亂。高祖泗水亭起兵,開漢四百年。魏晉以繼,南北亂世。高祖、太宗起于晉陽,逐鹿中原,致有盛唐。宋元明清,天下一統。然始皇焚書坑儒,武帝罷黜百家,以至于先秦文卷,大多遺失。商周故事,竟如神話傳說一般。
話說康熙盛世,濟南城永慶坊街上開著一家百年老店榮寶齋。作為濟南城最大的典當行,榮寶齋在宋朝末年就已經營業了。家傳老店,掌柜的便是濟南姜氏。時任大掌柜的是人稱“孝義書生”的姜之鶴。這姜之鶴平生最講孝順和忠義,鄉人便用《水滸傳》中“孝義黑三郎”的綽號稱呼姜之鶴了。
這天正是立春,兩匹駿馬拉著一輛黑漆平槽馬車拉著貨物從南門駛入濟南城。車夫和旁邊的雇主緩緩趕著馬前行。這雇主雖穿戴富貴,頭戴瓜皮小帽,身穿綢布小褂,但面色凝重不已。二人趕著車分開人群,直奔榮寶齋而來。
榮寶齋的伙計見來人穿戴不凡,趕忙出了朱漆大門,殷勤領入內里,一邊問道:“這位爺從哪來?您貴姓?是來當東西還是來看東西?”
來人面無表情,小聲道:“我是嶺南來的,你們掌柜的呢?”
伙計仍舊殷勤,高唱道:“廣東來的這位爺,里邊看茶!”原來,這當鋪有規矩,普通人當東西或者買東西,通常掌柜是不出面的。于是,上茶的伙計趕忙上了一碗茶,卻沒有叫掌柜的意思。
這位爺知道伙計沒探到自己的底,不會輕易去請掌柜的,因此便拿起茶來輕輕抿了一口,似笑非笑地賣弄起來:“這茶也拿來待客?若說六安茶,雨前的便老了,要喝就要喝明前的。明前茶,也要配上京郊玉泉山的水才是最好。”
伙計一聽,知道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物,馬上陪笑道:“這位爺果然不凡,我這就給您換茶,再去請掌柜的來。”
掌柜的姜之鶴一聽,以為是地方官員前來典當,自然是整理衣冠,趕忙出迎。未待開口,這位客官便擺擺手道:“掌柜的,閑話少敘,我有一物,請掌柜的上眼。”說著,便招招手,示意伙計和車夫去馬車上抬東西。
二人抬進來一口大的紅漆木箱,上面蓋著黑色苫布。這位客官打開苫布,又打開箱子上的黃銅小鎖,轉頭看了看姜之鶴道:“掌柜的請看。”
姜之鶴便上前一步,打開箱子。只見箱子里是一柄青銅器物,一端似是個底座,另一端似是個架臺。臺上用羊脂白玉精雕了一條豬龍。這東西雖然看著老舊,卻實在精美。姜之鶴心下暗暗贊嘆,思忖出多少錢來入當。
又是客官先開口:“掌柜的,我這不是寄當,而是直接賣給您。所以,二百兩銀子,我看不多吧?”
姜之鶴心下確實覺得二百兩并不多。但他心里疑惑。一來二人形容神秘,不似光明正大的客人;二來對方似是遠道而來,卻又不問價比價,直接找到自己。因此,姜之鶴還是開口問道:“這位爺,不是我多嘴。這東西看起來是個明器,不知二爺從哪得來?在下知道了,也好放心收下。”
這位客官爽朗地哈哈一笑:“掌柜的請放心,我只告訴你我不是盜墓得來。至于來歷,我也不好說破,望掌柜的理解。”
姜之鶴雖然有些猶豫,但一來這青銅玉龍宮燈實在精美,二來二百兩也確實不貴,便開口道:“這位爺既然不愿說破來歷,我也不便相逼。只是這價錢嘛,小號只能給一百五十兩。若是這位爺嫌少,還請去別家看看。”說著,姜之鶴捻了捻胡子,看向來人。
客官眉頭一皺,但轉瞬即逝道:“也罷,就如此吧。”
姜之鶴滿心歡喜,吩咐伙計收貨付錢。
當夜,姜之鶴也不顧這明器有許多晦氣講究,還是將其拿出來摩挲把玩。正在時,燈柄外的青銅卻脫落了一層。姜之鶴大驚,心想莫不是走眼收了假貨。原來,江湖上常用酸堿水反復浸泡金屬器,使其表面快速形成類似土壤腐蝕的效果,進而以新充舊。他趕忙上前細看,卻發現脫落之處隱隱有銘文出現。姜之鶴趕忙讓丫鬟掌上燈來細看。這不看不要緊,一看竟生生將姜之鶴嚇得跌坐在地,六神無主。
而另一邊的后堂,伴隨著電閃雷鳴,十月懷胎的姜夫人即將臨盆。幾個產婆、丫鬟正手忙腳亂的進進出出。黑云越聚越厚,云層偶爾被閃電所照亮,卻讓人生出更深的恐懼。云層中似乎有巨物上下翻滾,雷聲也與某種奇異的低吼聲交織在一起。隨著一聲龍吟,孩子順利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