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后,紅杉兒又嚷著要看燈會,二公主無奈應允,三人同赴燈市。
燈火輝煌處,人流絡繹不絕。四顧張望,見花鳥魚蟲栩栩如生,宛如飛出燈罩一般。
“此燈甚是奇妙。”玉靜手指一盞巨燈。
紅杉兒道:“此為百變天羅燈,能幻化出千萬燈影,自有靈智。”
玉靜心下尋思:天羅燈真能透視虛妄之境?此洞庭湖底,一切皆為幻境?
三人行入燈海,于燈影間穿梭,不覺已至深夜。夜幕之下,玉靜又見一宮殿,石階兩列侍衛佇立。
燈影下懸一牌匾,書“太廟”二字。
原來太廟里供奉著歷代魚王。石碑綿延無盡,究竟歷經多少代魚王,不得而知。
此時廟內魚王正燃香跪拜,對著石碑叩首有聲,心念一動間,滴血于石碑之上。頓時石碑上浮現畫像,栩栩如生,宛如真人。
“此是母后,父王每懷思母后,即血滴石碑上,遂現母后身影。”紅杉兒對玉靜道。
魚王頷首:“昔年,我與魚后于太廟成婚。魚后逝后遂葬于此。我今夜欲陪你母,你等先去安歇。”
玉靜立于其側,感懷魚王深情厚意,雖是幽冥相隔,亦可謂相守一生。
三人返回寢宮,宮內懸掛夜明珠,照得室內纖毫畢現。桌案上茶香四溢,飲后舌尖余韻繚繞。
玉靜置杯疑問:“敢問魚后何以故去?”
紅杉兒抿唇低言:“母后多年前,為漁民所毒殺。”
玉靜驚愕失色,又問此番緣由,三公主落淚告知:
二十年前,洞庭湖有言紅魚為靈性之物,紅鱗能辟邪消災,以致商販競相販賣,漁民肆意狂捕,魚后其時為漁民毒殺。
“幸得父王從漁民手中奪回尸身,否則母后已尸骨無存。”
紅杉兒目赤腫痛,淚流不止。玉靜恍然大悟,如此說來,大師兄渡濟之父李青陽,正因那時介入恩怨,方命喪魚王之手。
二人言語間,叩門聲起,啟門見一男一女立于門外。男子年約四十,眉間陰鷙,令人不敢直視;女子著梳婦人髻,顧盼神飛,一笑一顰皆勾魂攝魄。
二人為大公主與駙馬爺。
“三妹為何消瘦?豈非近日讀書太過刻苦?”
言笑間,玉靜察覺大公主似在窺探,連忙低頭。
“姑娘名叫玉靜道姑,我相邀共賞燈市。”紅杉兒道。
“三妹何時方能成長?終日嬉戲,亦當尋思終身大事。”
紅杉兒噘嘴道:“我可不想嫁人!”
“父王子女中,獨你未婚,若你能早定親事,父王便早安心。”
紅杉兒嬌媚摟大姐細腰:“我尚小嘛!”
玉靜抬頭間,忽見對面目光銳利如冰,是魚駙馬似笑非笑,眼盯自己……
約半個時辰后,大公主和駙馬告別。玉靜輾轉反側,寐不成眠。,又過一個時辰,廊前傳來細碎腳步,隱約聞見魚王喊聲:“去把三公主叫來。”
“奴婢即往。”
書房內,一襲紅袍端坐于桌旁。書房內燭火搖曳,發出暖暖黃暈。
半晌腳步聲近,隨之紅杉兒呼喊:“父王。”
“方才夢見親人散去,故來看你。”
紅杉兒莞爾一笑:“不過一場夢而已,父王不必當真。”
“愿其只是一夢,但寡人近來覺得鯉魚宮岌岌可危。”魚王嘆息。
紅杉兒心中不解父王所言。
“你當善視玉靜道姑,或可助鯉魚宮度過此劫。”
紅魚王以原委告知,并手持靈藥遞與紅杉兒:
“你持此靈藥交與玉靜道姑,試探她說服其師兄弟,不再為難紅魚一族。”
紅杉兒猶豫片刻,接過靈藥,見父王嘆息離去。
次日玉靜醒來,丫鬟端來早膳陳于桌前:“玉靜道姑,此粥為蓮子銀耳羹,此為桂花糕。”
銀耳羹內蘊含淡淡藥香,復嗅桂花糕亦有藥香。
“此粥為三公主所賜,可潤肺養顏,安神益智,對身體大有裨益。”丫鬟又叮嚀。
玉靜心中懷疑,莫非想以藥食控住自己?
忽聞身后有腳步聲,回顧見是紅杉兒入室,取茶壺注茶。紅杉兒抿唇微笑道:“請隨我來。”
二人繞屏而至后堂。室內懸掛眾多藥材,藥罐堆積如山。玉靜驚異于三公主竟癡迷醫道。
紅杉兒自架底取出藥罐,遞與玉靜:“我有一事相求,望你相助。”
“公主請講。”
“我等錦鯉化形,每百年方生一條通曉人事之魚,此紅魚丹為逆天之藥,有起死回生之效,今贈予你,望解鯉魚宮危難。”
“公主之意是?”
紅杉兒笑而不應,垂眸間復雜情緒涌動。
“今洞庭湖已成是非之地,事已至此,我亦不再多言,惟愿永不相負。”紅杉兒言畢向她福身施禮。
“三公主,此禮不可……”
紅杉兒卻是長跪不起,久未有答。玉靜知曉其意,若是不應承,三公主必不起身,只能應允上岸與眾師兄商議,勸說大師兄放過鯉魚宮。
紅杉兒欣然起身,復取一紙遞與她:“此圖為我親手所繪,可指引你安然離去。”
玉靜感激涕零,拜別道:“公主大恩,沒齒難忘,此番離去,不再打擾公主清靜。”
言畢轉身出門。
有避水珠護持,玉靜輾轉至湖底懸崖,崖下深淵無盡。她縱身躍起,迅入深淵。瞬息間身體下沉不止,四肢驟感酸軟,頭痛如裂。
“嘶……”她忍痛輕呼,耳旁傳來熟悉聲音。
“師妹,你醒了?”
張眼望去,墨緣臉頰映入眼簾,疲憊之色顯于眼角,令人心疼。
“你被魚王擒去,我等尋覓多日,剛見你在湖中掙扎,二位師兄拉你上岸。”
“我去幾時?”
“已是三日。”
玉靜抬手,見手中仍緊握紅魚丹。
“此紅魚丹,為逆天之藥,能使人起死回生,紅魚一族望師兄們寬容相待。”
“紅魚丹?若真如此,豈能輕易予人?怕是以丹為餌,誘捕我等?”圓良趨前接過,審視良久。
渡濟微咳言道:“此丹雖妙,然我等修行者,慎勿貪念丹藥,違天地之法,當留此丹于師父處置。”
玉靜心中稍安,聽聞大師兄言語,似有放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