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渡濟高舉收魂鏡,鏡中射出奪目之光,直射雙眼。
蠶娘慘叫一聲,真身顯露無遺,原是一條巨大秋蠶。秋蠶深褐色,目若黑珠,足肢密布兩側。
墨緣與玉靜睹其原形,內心悲愴,難以名狀……
半月后,蘇州秋蠶忽現異狀,皆絕食不復噙桑。此異象速傳城內,使得人心惶惶。
蠶農憂蠶饑瘦,百計嘗試,但皆無濟于事。城中又言四人毀掉蠶廟,以致觸怒蠶娘,惹得秋蠶絕食。
蠶農情緒激動,聚眾蠶娘廟前,并求蠶娘寬恕。蘇州太守決定重修蠶娘廟,邀請高僧前來祈福。
吉日既定,廟內香火鼎盛。高僧手持法器徐步入廟,齊聲念咒間,蠶娘廟光芒四射。
法會正酣之際,有年長高僧霍然起立道:“諸位施主,貧僧有言相告,蠶娘已為人所收服。”
此語一出,眾人皆露驚愕。蘇州太守趨至高僧前,恭敬致問:“大師,此言是否確鑿?”
“貧僧所言非虛,剛才我等施展“神識降臨”術,卻不得蠶娘回應。”
“何人收取蠶娘元神?此非大逆不道?我蘇州蠶業將何以為繼?”蘇州太守疑云頓生。
此時廟內突然闖入兩只小狐,驟然間變為童男童女。二人跪于眾人面前,哽咽陳情:“鄉親父老,我等為蠶娘子女。蠶娘即是我母,今母確遭無妄之災。”
眾人無不瞠目結舌,二童面容與常人無異,若非親眼所見,豈敢相信狐貍化形?
“狐仙顯靈了!”群人雙手合十,虔誠跪拜。
二童現身傳遍蘇州城,百姓皆想一睹真容,紛紛前往蠶娘廟。趙大成得知后,決意前往一探。
待趙抵達時,廟外人山人海,又聞蘇州太守道:“二位小友,你等既是蠶娘子女,理應知曉其中緣由。”
“實不相瞞,母親元神被奪,實是道人所為。我等雖為異類,卻知恩圖報,更不愿蘇州蠶業受損。”
言語間,一道人影如風掠入,是渡濟手持收魂鏡,鏡光攝人心魄。
“一派胡言!”渡濟聲如洪鐘,已至二童面前。
“住手!”蘇州太守疾步阻攔。
“太守大人,狐妖迷惑人心,實乃大患。貧道此行,正是以保蘇州安寧。”
言罷渡濟不顧勸阻,收魂鏡光芒暴漲。二童面露驚恐,相依而泣,分毫間,但見兩狐皮囊落地。
廟內嘩然,趙大成立于二童遺蛻前,痛心疾首,直指渡濟叱罵:“此二童純真無邪,你卻妄動殺機,天理難容!”
百姓群情激憤,更有勇猛者抄棍上前,廟前一時劍拔弩張。渡濟冷哼一聲,四人向后急退。眾人欲追不及,只余滿腔怒火。
等四人再回圣泉,忽聞林間細碎聲響,月光下狐仙面帶寒霜。
“你等害我妻兒,今夜必討回公道!”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我雖收魂,卻非濫殺無辜。你妻兒若真有冤屈,貧道愿助其超度。”
狐仙豈肯罷休,直撲渡濟而來。一時間,林間帶起陣陣氣浪。
三人聯手對抗狐仙,狐仙怒意更盛,欲再施扭轉虛空術。渡濟早料有此一著,眼神一凜,指若閃電,直擊狐仙“定身穴”。
狐仙身形一震,隨即僵立不動,妖法未發,已被定身。
此時收魂鏡猛地一吸,狐仙元神緩緩剝離軀體,軀體瞬間萎靡在地,化為一具軀殼。
待妖氣盡散,只見皮囊丹田處光芒微閃,一粒內丹浮現。圓良將內丹引出,輕托掌心,但見內丹雖小,卻似蘊含山川湖海光暈。
“今狐仙已收,我等使命未盡,還需繼續前行。”
言罷渡濟踏上前路,眾人行至橋畔,又見古槐枝葉扶疏,狐仙樓飛檐翹角,皆化為點點虛芒。
須臾間,狐仙樓全然不見,唯余清風明月,伴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