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廬江,陸康之死對年少輕狂的孫策震動極大,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意識到,這世上能殺人的不僅是刀劍,還有一把更為鋒利的武器——儒家的大義名分。于是,他決心脫離“亂臣賊子”袁術,另起爐灶。
對于孫策的離去,袁術雖表面惋惜,實則并不在意。二人名義上是上下級,實則不過是合作關系。袁術自恃麾下人才濟濟,區(qū)區(qū)一個孫策,走了便走了,何足掛齒?
孫策從一千士兵起家,自興平二年至建安四年,一路攻城略地,終在江東六郡站穩(wěn)腳跟,于群雄爭霸的舞臺上占得一席之地。
然而,入主江東后,孫策面臨所有開國者共同的難題: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孫氏作為外來者,如何與本地世家大族相處,成為孫策心頭大患。而江東世族亦心存疑慮:孫氏雖為暴發(fā)戶,卻驍勇善戰(zhàn),若能誠心合作,未嘗不是江東之福。
最棘手的是,江東陸氏前任家主陸康,正是死于孫策之手。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孫策是為霸業(yè)永絕后患,對陸家趕盡殺絕,還是以非常手段化解兩族恩怨?顯然,孫策絕非庸碌之輩。
江東陸氏名頭雖響,實則家道中落。現(xiàn)任家主陸績年僅十歲,實際掌事者乃是十七八歲的陸議。彼時之人,成長極快。此時的孫策也不過二十出頭,人稱“小霸王”。上一個號稱“霸王”的是項羽,可惜這稱號似乎帶著不詳的詛咒——年輕能打,卻英年早逝。
建安五年春,孫策與好友周瑜如往常般漫游于吳郡城郊。春風拂面,江南的溫柔細膩讓孫策這武夫也不禁心生感慨。遠處桃花正艷,粉白花瓣隨風飄落,柔軟得讓人心酥。
“公瑾,”孫策勒馬,望著連綿青山,“人世無常,這般歲月不知還能有幾時?”
周瑜笑道:“伯符今日怎的如此多愁善感?”
孫策搖頭:“我自幼隨父征戰(zhàn),所見皆是刀光劍影。如今平定江東,才知世間竟有如此美景。”他伸手接住一片飄落的桃花,“只是不知,這太平盛世能維持多久?”
周瑜正欲答話,忽眉頭一皺:“伯符,小心!”
一支冷箭破空而來!
孫策本能側身,箭矢擦肩而過,帶起一串血珠。緊接著,數十名黑衣人從四面八方涌出,刀光劍影瞬間籠罩郊野。
“保護主公!”周瑜厲聲喝道,拔劍迎敵。
孫策雖受輕傷,但武藝高強,很快與刺客戰(zhàn)在一處。他注意到這些刺客招式頗有章法,不似尋常匪類。更令他在意的是,其中一人袖口繡著的陸氏家徽。
激戰(zhàn)持續(xù)一刻鐘,刺客見無法得手,紛紛撤退。孫策捂著傷口,目光陰沉:“公瑾,你看到了嗎?”
周瑜點頭:“陸氏家徽。但此事蹊蹺,陸氏為何故意暴露?”
孫策冷笑:“顯然,有人想離間江東。”
當夜,孫策傷勢突然惡化。醫(yī)者稱箭上淬毒,已深入肺腑。孫權跪在榻前,淚如雨下。
“仲謀,”孫策握住弟弟的手,“此事絕非陸氏所為。有人想挑撥我們與江東大族的關系。”
孫權哽咽道:“兄長,我這就帶兵踏平陸府!”
“糊涂!”孫策厲聲喝道,隨即劇烈咳嗽起來,“你……你要記住,得江東者得天下。陸氏乃江東第一大族,若能得其相助,霸業(yè)可成。”
他喘息片刻,氣息漸緩,繼而沉聲道:“將吾妹孫仁許配與陸議,一則昭示天下,我孫氏與江東世族同心共濟;二則陸議此子,年少英才,胸懷韜略,日后必為汝之股肱,助汝成就霸業(yè)……”
孫權大驚:“兄長,陸氏與我們……況且陸議不過是個黃口小兒……”
孫策搖頭:“正因如此,才顯我孫氏胸襟。你……你要善待陸氏,更要重用陸議。此子……此子……”話未說完,孫策便撒手人寰。江東的形勢,又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