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月,寒風凜冽,北平的冬天格外寒冷。倪楚蕎站在北京師范大學的校門口,手中緊握著父親從南京寄來的信。信中提到,哥哥倪楚軒的婚禮終于要舉行了,但前提是她和潘華生必須回到南京。楚蕎心中既激動又有些愧疚,哥哥的婚禮已經拖延了太久,如今終于要迎來這一天。
她快步走向潘華生的住處,心中盤算著如何說服他放下手頭的工作。潘華生作為共產黨員,一直忙于組織內部的事務,尤其是在這個動蕩的年代,每一次會議、每一次行動都至關重要。然而,楚蕎知道,哥哥的婚禮不能再拖了。她推開潘華生的房門,見他正伏案疾書,眉頭緊鎖,顯然是在處理一些棘手的事務。
“華生,”楚蕎輕聲喚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懇求,“我父親來信了,哥哥的婚禮要等我們回去才舉辦。你知道的,哥哥的婚事已經拖了三年,不能再耽擱了。”
潘華生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他知道楚蕎的哥哥倪楚軒是她唯一的親哥哥,而楚蕎與哥哥的感情一直很深。他放下手中的筆,沉思片刻,終于點了點頭:“好,我陪你回南京。哥哥的婚禮是大事,不能耽誤。”
楚蕎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潘華生雖然工作繁忙,但對她和她的家人始終是盡心盡力的。潘華生隨即安排好了手頭的工作,將一些重要的事務交給了好友李俊宏代為處理。李俊宏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放心吧,華生,這里交給我。你去南京好好參加婚禮,順便也放松一下。”
幾天后,潘華生和倪楚蕎踏上了回南京的火車。車廂里,楚蕎靠在潘華生的肩上,望著窗外飛速掠過的景色,心中充滿了期待。她想象著哥哥婚禮的場景,想象著家中張燈結彩的熱鬧氣氛,嘴角不自覺地揚起。
當他們抵達南京時,倪府早已是一片喜慶的景象。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門前的紅毯鋪得整整齊齊,府內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倪楚軒的婚禮是中式復古婚禮,整個府邸都沉浸在傳統的喜慶氛圍中。楚蕎的父親倪老先生站在門口,臉上洋溢著難得的笑容,見到女兒和準女婿回來,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婚禮當天,潘華生跟隨父親潘文輝一同前來,手中捧著厚禮。潘文輝作為南京商會的會長,身份顯赫,他的到來無疑為倪家的婚禮增添了不少光彩。潘華生雖然還未與楚蕎正式訂婚,但南京城的上流社會早已將他視為倪家的準女婿。他一進府,便像半個倪家人一樣,與楚蕎一同忙碌起來,幫忙接待賓客。
婚禮的賓客絡繹不絕,倪府高朋滿座,熱鬧非凡。大家紛紛向倪老先生道賀:“倪老真是好福氣啊!兒女雙全,結的親家也都是名門望族。兒子娶了書香門第的林氏女,女兒又將嫁給潘會長的二公子,真是羨煞旁人啊!”
倪老先生笑得合不攏嘴,連連擺手:“哪里哪里,都是孩子們的福氣。”
婚禮正式開始,倪楚軒身著傳統的新郎禮服,顯得格外英俊挺拔。他的新娘林淑情則是一襲紅色嫁衣,頭戴鳳冠,端莊典雅。兩人在眾人的祝福聲中,緩緩走向禮堂。楚蕎站在一旁,眼中閃爍著淚光。她看著哥哥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幸福時刻,心中充滿了感動。
潘華生輕輕握住楚蕎的手,低聲說道:“楚蕎,看到哥哥這么幸福,我也為你感到高興。”
楚蕎點了點頭,靠在他的肩上,輕聲說道:“華生,謝謝你陪我回來。哥哥的婚禮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
潘華生微微一笑,眼中滿是溫柔:“傻瓜,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哥哥的婚禮,我當然要陪你一起見證。”
婚禮進行得十分順利,賓客們紛紛舉杯祝賀,場面熱鬧非凡。楚蕎和潘華生穿梭在人群中,幫忙招呼客人,偶爾相視一笑,仿佛一切盡在不言中。
夜幕降臨,倪府的燈火依舊通明。楚蕎站在院中,望著滿天繁星,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她與華生的愛情卻沒有那么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