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由于同盟國已經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而勝利在望。在有利的國際背景下,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堅持了六年的抗日戰爭也明顯透出了勝利的曙光。這一年,趙戴文的肝病發展到了晚期。自知不久于世的老先生,對世界的未來充滿著不盡的期望,來日無多的迫切性使他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遂先于9日30日草就《希望世界和平之遺言》一文。文章從中國傳統的“大同”思想出發,為未來的世界進行了一番堪稱美妙的設計:接著,向行政院建議四案:恢復從祀孔庭之制,扶助陜西三原之清麓書院,奉清鴻儒任啟運從祀孔庭,聘太虛上人代表佛教為參政員。10月29日上蔣介石書,重提以上各事中的后兩項。在做完上述一切之后,趙戴文開始安排他的后事。12月25日,他正式立下“臨終遺言”:“七十余年,事多愆尤,生期報盡,豈堪再留。在此之前,趙戴文即親自監督刻成“中國國民黨黨員趙戴文之墓”墓碑一座?!爸袊鴩顸h黨員”是趙戴文給自己留下的惟一的一個頭銜。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農歷臘月初一日)上午9時40分,肝癌醫治無效故去,時年七十七歲。他去世時,閻錫山正在吉縣建軍,匆匆趕回克難坡,并親寫祭文悼奠。祭文未尾曾有:“愿你成其學,化育贊天地”的辭句,語極悲慟。趙戴文臨終囑在其墓碑上刻:“中國國民黨黨員趙戴文之墓”。重慶國民政府派徐永冒來克難坡致祭。他的靈柩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始由晉西運回太原,先停靈崇善寺,后在蘭村竇大夫祠旁擇地埋葬?!拔母铩遍_始,他的墓為“紅衛兵”平毀。趙戴文一生著述頗豐,要者有《孟子學說足以救世界》、《禪凈初譚》、《清涼山人文稿》、《讀經隅筆》、《唯識入門》、《周易序卦說》、《讀藏錄》、《宇宙緣起說》等。老先生一生博達壯麗,為抗日、國民政府、體恤愛民等話題都增加了很多佛儒色彩。他的兒子趙宗復擔任山西大學校長,特殊時期跳樓自殺。
回顧趙戴文的一生,幾乎是我國南北統一的中樞所在。
在大勢所趨下,1927年7月,由晉軍主力改編而成的北方國民革命軍出兵北伐,分左右兩路軍沿京綏路、京漢路攻打張作霖的奉軍。趙戴文作為總參議,坐鎮后方,幫助閻錫山調兵遣將。開戰之初,閻錫山企圖以外線作戰,掌握主動,集中兵力,突然襲擊,一舉擊潰奉軍,乘勢控制京津。然而,進展并不順利,一方面問題出在軍事上--張作霖以相對優勢兵力拼死抵抗;另一方面則可以歸結為政治的影響--8月13日,蔣介石迫于各方面的壓力,宣布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通電下野。失去依恃的“北方國民革命軍”孤掌難鳴(雖馮玉祥的西北軍也在隴海線上堅持,但卻難以彼此協調),遇上優勢兵力的奉軍,戰略企圖自然難以達到。
在張作霖所部的抵抗與反擊下,不得不于出兵兩個月后,陸續撤回省境,憑險據守,等待時機。在中國近代政治舞臺上,許多政治人物的辭職下野往往只是以退為進的手段。蔣介石的下野更是如此。在各種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中,1928年1月蔣介石宣布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繼續北伐。隨即,統一北伐軍序列,編成一、二、三、四共4個集團軍,晉軍由北方國民革命軍改編為北伐軍第三集團軍,趙戴文隨任第三集團軍總參議兼政治訓練部主任,繼續扮演著非他莫屬的角色。一切準備就緒后,1928年3月,蔣介石下令各集團軍進行“北伐”。
根據統一部署,第三集團軍奉命沿京綏線及京漢線以西地區前進,實現與各集團軍會師京津的戰略企圖。在發動戰事的同時,閻錫山充分調動他的政治謀略--其中自然也有趙戴文參與策劃的成份,派專人到天津活動,疏通日本駐軍(天津,自1894年甲午戰爭后,即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重要基地。從此,日、法、英、美、德五國租界在海河西岸連成一片,形成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日租界內不但有大批“駐屯軍”,而且建立了形形色色的特務機關)。第三集團軍主力,借各集團同時發動,北洋勢力分別被牽制在各條戰線上的良好戰機,出娘子關,經石家莊,沿京漢線,攻克保定。然后,挾一路傳檄之余威,以張蔭梧部直搗京師。之后,又根據事先約定,由傅作義在時機成熟時直接出面負天津衛戍之責,和平接收天津。
由于不失時機地在兩條戰線上作戰,北伐之役,第三集團軍成了最大的贏家,地盤由晉綏擴展到京、津、冀、察,勢力范圍及于兩市四省,閻錫山兼任平津衛戍司令,由“山西王”搖身一變成了“華北王”。北伐“成功”后,論功行賞,張蔭梧、傅作義分任北平、天津警備司令,商震任HEB省主席,徐永昌任綏遠都統。趙戴文也同時得到了察哈爾都統的任命。第三集團軍既是“北伐”的最大贏家,那么在中樞自應占有相應的席位。趙戴文依其資歷、地位,以及與閻錫山的關系,成為代表第三集團軍利益、代表閻錫山意圖,入佐中樞的最佳人選之一。于是,從1927年底到1929年8月近兩年的時間里他先后接受了南京國民政府的一系列任命:1927年12月9日,選任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
1928年10月8日,任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理事;1928年10月24日,代理內政部長(部長閻錫山);1928年12月4日,任賑災委員會常務委員;1928年12月13日,特派晉察冀綏賑災委員會委員;1928年12月27日,特任內政部長;1929年1月,任導淮委員會委員;1929年2月9日,特任國民政府國防會議委員;1929年3月,國民黨三大選任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1929年3月,國民黨三屆一中全會增選中央政治會議常委。1929年8月29日,推選監察院院長(繼蔡元培之后)。
新聲代故,趙戴文逝世后,杜任之正當年。和時常四處奔走的趙戴文不同,比其年輕三十余歲的杜任之是早年留學的“海歸派”。他1905年出生于山西萬榮縣,青年時期赴德國留學,主修化學、哲學等學科,期間參與反帝活動?;貒蠼M織“犧牲救國同盟會“,任民族革命大學教務主任培養抗日骨干。1949年前歷任山西大學法學院院長等職,參與北平和平解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