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州營帳內,范仲淹與韓琦正為朝廷接二連三的催回詔書而愁眉不展,不知該如何應對這朝堂上的重重壓力。恰在此時,梁元生風塵仆仆地趕到,呈上了楊啟源的情報。范仲淹展開密信,匆匆掃過幾眼,原本緊鎖的眉頭瞬間舒展開來,興奮地對韓琦說道:“韓兄,天賜良機??!西夏內亂,正是我軍出擊的好時候,切不可錯失這大好時機!”
韓琦重重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不錯,此時若能把握機會,定能一舉扭轉局勢,為大宋邊境換來長久的和平。”二人不再猶豫,立刻著手根據情報制定作戰計劃,同時加急上書朝廷,詳細闡述西夏現狀以及出兵的必要性,懇請官家批準此次軍事行動,字里行間滿是對大宋江山和百姓的赤誠之心。
而在西夏國內,局勢愈發緊張。各地起義軍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民眾們因牧場被當局肆意侵占,生活陷入絕境,紛紛拿起武器反抗。西夏軍隊被起義軍攪得焦頭爛額,內部一片混亂,根本無暇顧及邊境防御。
楊啟源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她決定鋌而走險,深入起義軍內部,與他們取得聯系,爭取聯合對抗西夏當局。在一位曾受過她恩惠的當地百姓的幫助下,楊啟源成功見到了起義軍的首領。
“我們都是為了生存而戰,只要你們能助我大宋一臂之力,待戰事結束,定不會虧待你們?!睏顔⒃凑\懇地對起義軍首領說道。
首領沉思片刻后,緩緩開口:“我們只為奪回屬于自己的東西,若大宋能保證戰后歸還牧場,讓百姓安居樂業,我們愿意與你們合作?!睏顔⒃葱闹幸幌?,當即與首領達成協議,約定里應外合,共同對抗西夏軍隊。
京城之中,官家收到范仲淹和韓琦的奏折后,陷入了沉思。朝堂上,保守派大臣們依舊在喋喋不休,極力反對出兵,聲稱這可能是西夏的陷阱,貿然出兵只會讓大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然而,此時楊啟源送出的情報,以及范仲淹、韓琦詳盡的戰略分析,也讓官家不得不重新審視局勢。
就在官家猶豫不決之時,歐陽修站了出來,他慷慨陳詞:“陛下,范仲淹與韓琦皆是一心為國的忠臣良將,楊姑娘深入敵境,冒死傳遞情報,如今西夏內亂,正是我大宋收復失地、保境安民的絕佳時機。若此時退縮,不僅會錯失良機,還可能讓邊境百姓繼續遭受戰火之苦啊!”
官家心中的天平逐漸傾斜,他深知,這是一次關乎大宋國運的重要抉擇。終于,在權衡利弊之后,官家下定決心,批準了范仲淹和韓琦的軍事行動,并派遣使者前往延州傳達旨意,同時增派援軍,全力支持此次戰役。
延州營帳內,范仲淹和韓琦收到官家批準出兵的旨意后,立刻調兵遣將,以最快速度集結大軍。各營將領精神抖擻,士兵們士氣高漲,人人都明白這一戰意義重大,關乎著大宋邊境的長久安寧。
與此同時,楊啟源在西夏國內與起義軍緊密協作。她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勇氣,協助起義軍制定作戰策略,四處聯絡受壓迫的民眾,不斷壯大起義軍的隊伍。一時間,西夏境內烽火連天,起義軍勢如破竹,接連攻克數座城池,西夏軍隊顧此失彼,節節敗退。
范仲淹和韓琦率領宋軍精銳部隊,趁西夏內亂、兵力分散之際,從大宋邊境迅速出擊。宋軍一路勢不可擋,以雷霆萬鈞之勢突破了西夏的第一道防線。韓琦身先士卒,沖鋒在前,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范仲淹則坐鎮中軍,指揮若定,根據戰場形勢靈活調整戰術。
在一次關鍵戰役中,宋軍遭遇了西夏的一支精銳騎兵。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一時間刀光劍影,喊殺聲震天。韓琦見狀,果斷下令弓箭手出擊,萬箭齊發,如暴雨般射向敵軍。與此同時,宋軍的長槍兵迅速結成方陣,抵擋住了騎兵的沖擊。經過一番苦戰,宋軍成功擊退了西夏騎兵,乘勝追擊,接連收復多座失地。
而楊啟源這邊,起義軍與宋軍里應外合,對西夏軍隊形成了夾擊之勢。在一次攻城戰中,楊啟源親自帶領起義軍攻打城門。她手持長劍,奮勇當先,激勵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在她的帶領下,起義軍士氣大振,不顧敵軍的猛烈攻擊,奮力攀爬城墻。最終,城門被攻破,宋軍和起義軍順利會師。
隨著戰事的推進,西夏軍隊的防線全面崩潰,西夏王陷入了絕境。他妄圖集結最后的兵力負隅頑抗,但在宋軍和起義軍的強大攻勢下,一切都無濟于事。最終,西夏王被迫投降,西夏宣告滅亡。
消息傳到京城,整個大宋一片歡騰。百姓們紛紛涌上街頭,歡呼雀躍,慶祝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官家也龍顏大悅,對范仲淹、韓琦、楊啟源等人的功績大加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