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源頓了頓,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接著講道:“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核心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則揭示了事物變化發展的狀態、過程和趨勢,表明了事物的變化發展是一個漸進性與飛躍性、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過程。
如果說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第一規律,那量變質變規律是第二規律。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發展過程和狀態、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是內部變化規律,從量變開始,質變是量變的終結。”
富弼目光專注,追問道:“這什么是量變什么是質變,與我們推行改革有何關聯呢?”
楊啟源神色認真,解釋道:“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和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數量上的增減變化。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量變和質變是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同時,量變和質變是互相滲透的,量變中包含部分質變,質變中包含新質在量上的擴張。量變—質變—新的量變,如此交替和轉化,就是量變質變規律的基本內容。用燒開水來舉例子,水從液體變為蒸汽。加熱是引起質變的外部條件(外因),水分子的熱運動才是引起質變的根本原因(內因)。可在沒有變成蒸汽之前,還要不斷加熱,這是量變。就像我們的改革,每一項政策的逐步推行、每一次小范圍的試點調整,都是量變的積累。”
晏殊微微頷首,插話道:“比如先在部分地區試行新的稅收政策,觀察效果,這便是量變階段?”
“正是。”楊啟源肯定道,“在局部地區試行新稅收政策,收集反饋,不斷優化調整細節,看似變化不明顯,但這些都是在為改革的全面推進做準備。當這些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質變。一旦新稅收政策在全國范圍成功推行,并且帶來國家財政收入的顯著增長、百姓生活的明顯改善,這就是質變,標志著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成果。”
晏清素秀眉微蹙,疑惑道:“那如何把握量變到質變的個‘度’呢?”
楊啟源耐心解答:“這個‘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在改革中,我們要時刻關注各項改革措施的實施效果和反饋數據。比如試行新的科舉選拔制度,當通過新制度選拔出的人才在數量、質量以及對國家治理的貢獻上,達到一個能顯著提升國家治理水平、推動社會進步的標準時,就意味著量變達到了足以引發質變的程度,這時就可以將新科舉制度全面推廣。但如果過早推廣,可能因為準備不足導致混亂;過晚推廣,則可能錯失改革的最佳時機。”
富弼面露憂色,說道:“可改革過程中變數眾多,如何確保量變穩步積累,順利引發質變呢?”
楊啟源目光堅定,說道:“這就需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和清晰的規劃。一方面,要持續推進改革措施,不斷積累積極因素,像持續培養支持改革的人才、逐步完善改革方案;另一方面,要及時排除干擾因素,避免消極因素積累破壞量變的進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控改革節奏,讓量變朝著我們期望的質變方向發展,最終實現改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