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眉頭輕皺,眼中滿是困惑,“楊姑娘,你一路所言,實在聞所未聞。如今西夏已滅,邊疆戰事漸息,朝堂上下雖忙于改革,但也正沉浸在太平之象中,你卻對重文偃武之事如此憂心,這是為何?”
楊啟源神色凝重,腳步不停,“李伯時先生有所不知,西夏雖滅,但大宋重文偃武的積弊不除,未來必定還會有憂患。如今看似太平,不過是表面現象。遼人虎視眈眈,還有其他潛在的威脅,若軍隊依舊因這不當國策而孱弱,一旦再有戰事,大宋恐難招架?!?/p>
李公麟微微頷首,神色憂慮,“經你這么一說,倒也有理。只是我向來醉心書畫,對軍政之事了解太少,實在難以想象其中弊端竟如此嚴重?!?/p>
“正因如此,才更要讓更多人警醒?!睏顔⒃茨抗饩季迹蜻h方,“如今大宋經濟文化繁榮,可軍事卻成了短板。李兄,你在文人圈中聲望頗高,若能借你的影響力,讓更多人明白軍事的重要性,便是對國家的一大貢獻。”
李公麟苦笑一聲,“我不過是個舞文弄墨之人,哪有這般能耐?”
“李兄過謙了。”楊啟源連忙說道,“你的畫作流傳甚廣,若能在其中融入尚武元素,展現軍人的堅毅與國家軍事力量的重要,久而久之,定能影響世人的觀念?!?/p>
李公麟停下腳步,沉思片刻后說道:“楊姑娘一番話,令我如夢初醒。我雖不能像你一樣奔赴前線,但或許真能通過手中畫筆,為改變現狀出一份力?!?/p>
兩人一邊暢想著未來,一邊大步朝著旅舍走去,暮色籠罩之下,他們的身影被拉得很長,仿佛帶著改變大宋命運的無限可能。
而在京城,司馬光一回朝便立刻上書官家,表明自己此后將專心修史,不再參與改革與保守之爭,也不再過問趙氏皇家之事。
朝會上,官家展開司馬光的奏章,細細看完后,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不悅。但他很快恢復神色,語氣平和地說道:“司馬愛卿一心修史,實乃我朝之幸,朕準了。”言罷,目光在朝堂上掃視一圈,接著問道:“此主意甚妙,不知是何人所出?”司馬光心中一緊,想起與楊啟源的約定,猶豫片刻后,拱手答道:“回陛下,是李公麟所提。”
官家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嗯,李卿家倒是有心了。”實則他心里清楚,這大概率是楊啟源的主意。早想將楊啟源抓捕的官家,此時強壓著怒火,在朝堂上未再多說什么。他心里打著算盤,楊啟源行蹤不定,先穩住朝堂局面,再從長計議。
下了朝,官家快步回到福寧殿,一腳踢翻了腳邊的凳子,怒不可遏地吼道:“這個楊啟源,三番五次和朕作對,還敢在背后出謀劃策!”隨即招來心腹,惡狠狠地吩咐:“加派人手,不惜一切代價,務必把楊啟源給朕抓回來,朕要讓她知道,挑釁天威是什么下場!”
此時的楊啟源與李公麟尚不知朝堂上發生的這一切,依舊在南昌盡情游玩,沉醉在山水之間與家鄉的溫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