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恭敬地垂首,沉穩答道:“陛下,抓捕楊啟源一事,他們已加派人手,擴大搜尋范圍。楊啟源雖行蹤詭秘,但臣相信,只要他們用心,定能將其緝拿歸案?!?/p>
官家眉頭緊皺,在龍椅上微微前傾,聲音中滿是不耐:“哼,但愿如此!這楊啟源四處亂竄,不知又在謀劃些什么,朕絕不能讓她攪亂了我大宋的安穩?!?/p>
從福寧殿退出來后,晏殊陷入了沉思。在他看來,楊啟源雖被官家視為眼中釘,但她對大宋各地的考察,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若是楊啟源真能憑借自己的見識和智慧,將大宋各地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乃至民生利弊摸得透徹,那對于朝廷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此時,負責抓捕楊啟源的將領趙猛正心急如焚地在宮外候著。見到晏殊出來,趕忙上前,一臉焦急地問道:“晏大人,陛下可還有什么吩咐?如今這抓捕任務,卑職壓力如山??!”
晏殊抬眸,目光平靜地看向趙猛,語氣淡淡地說:“趙將軍,陛下的意思你也清楚,加派人手,務必仔細搜尋。不過,依我之見,楊啟源既然有心考察大宋,那行蹤必定極為隱秘,不可盲目搜尋,還需從長計議,多留意那些常人不會涉足之處?!?/p>
趙猛連連點頭,臉上卻難掩憂慮:“晏大人所言極是,只是這茫茫大宋,要找出一個刻意躲藏之人,實在太難了?!?/p>
晏殊拍了拍趙猛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將軍莫急,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冷靜。我聽聞楊啟源近日可能在邊境一帶活動,你可派人著重往那邊探查。”
待趙猛領命離去后,晏殊暗自思忖,邊境之地局勢復雜,楊啟源若真在那里,或許能帶回一些對朝廷有用的消息,也不枉她這一番奔波。
另一邊,楊啟源和李公麟在井岡山的考察已進入關鍵階段。他們不僅繪制好了地形地貌圖,還深入了解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百姓的生活疾苦。
這日,兩人正在整理考察資料,突然聽聞有朝廷的人馬在附近出沒。李公麟神色緊張,看向楊啟源道:“啟源,莫不是朝廷追查到咱們的行蹤了?”
楊啟源眉頭一皺,沉思片刻后說:“莫慌,咱們在這井岡山深處,他們未必能輕易找到。不過,還是得小心行事,加快腳步完成剩下的考察,一旦被抓,之前的努力可就白費了。”
于是,兩人趁著夜色,繼續往山林更深處進發,期望能在朝廷追兵趕來之前,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為日后改變大宋的格局積攢力量。而晏殊在宮中,一面應付著官家對抓捕楊啟源的催促,一面暗自期待楊啟源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一場暗中的較量,正在悄然上演。
楊啟源和李公麟在密林中借著月光匆匆趕路,風聲在耳邊呼嘯,卻吹不散楊啟源滿心的憂慮。偶然間,他們從一位采藥人口中聽聞了汴京福寧殿錯抓女子的奇事。
剎那間,楊啟源腳步一頓,腦海中猛地浮現出“莞莞類卿”四個字,一種難以言喻的復雜情緒涌上心頭。她不禁想到,這世間竟有如此相似之人,無辜被卷入這場風波,就如同當年純元皇后與甄嬛之間那段令人唏噓的糾葛。那女子只因與自己眉眼有幾分相像,便被稀里糊涂抓到官家面前,平白遭受驚嚇,何其無辜。
“公麟,你說,那女子該是怎樣的惶恐?”楊啟源聲音中帶著一絲悵然,抬眸望向汴京的方向。
李公麟輕輕嘆了口氣,“這錯抓之事,足見朝廷辦事之混亂。只是苦了那無辜女子。”
楊啟源握緊了拳頭,心中的責任感愈發強烈,“我定要加快考察進度,早日將大宋的真實情形呈現在世人面前,改變這混亂的局面,讓無辜之人不再受此無妄之災。但同時,我也是充滿好奇心的小寶寶,官家看到替身該如何反應?”
二人加快了腳步,在接下來的考察中,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他們穿梭在深山老林里,對每一處關隘、每一片農田、每一條商路都進行了詳細的記錄。
而在汴京,被錯抓的阿念在晏殊的安排下,逐漸適應了在城中的生活。她雖仍心有余悸,但好在每日有女紅相伴,生活也算有了寄托。
這日,晏殊前來探望阿念,見她正專注地繡著一幅花鳥圖,針法細膩,栩栩如生。“阿念姑娘,你的手藝越發精湛了?!?/p>
阿念連忙起身行禮,“多謝晏大人夸贊,若無大人和陛下的關照,阿念恐怕早已流落街頭。”
晏殊微微頷首,目光落在繡品上,“姑娘的繡品若是拿到集市售賣,定能大受歡迎。只是……”他微微皺眉,面露思索之色,“近日朝廷對楊啟源的追捕愈發緊迫,姑娘與她長相相似,還是少在城中露面為好,以免再生事端?!?/p>
阿念臉色微微一白,眼中閃過一絲恐懼,“阿念明白,定不會給大人和陛下添麻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