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楊啟源帶著精心準備的資料,先來到了沈括的居所。沈括聽聞王安石府上的楊姑娘求見,心中有些詫異,但還是熱情地將她迎進了門。
楊啟源見到沈括,恭敬行禮后說道:“久聞沈先生大名,今日冒昧來訪,實有要事相商。”
沈括笑著擺擺手:“楊姑娘客氣了,不知所為何事?”
楊啟源便將當前大宋面臨的局勢,日本的威脅,以及自己想要通過寫小說解讀《周易》,推動思想變革,進而為改革營造更好氛圍的想法,詳細地說了出來。
沈括聽完,不禁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緩緩說道:“楊姑娘此舉,可謂大膽且有遠見。思想變革確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只是這解讀《周易》,又涉及諸子百家平等,怕是會觸動不少人的利益和傳統觀念。”
楊啟源誠懇地說:“我深知其中艱難,但為了大宋的長遠發展,不得不為之。先生在科技領域見解獨到,我想請教先生,如何能讓這解讀《周易》的話本更具吸引力,能讓更多人接受其中的思想。”
沈括思索片刻,說道:“依我看,話本中可融入一些自然科學知識,以新奇的視角引發讀者興趣。比如,用《周易》中的哲理來解釋自然現象,將科技與傳統經典相結合,這樣既能體現《周易》的實用性,又能增加話本的獨特性。”
楊啟源眼睛一亮,連連點頭:“先生所言極是,如此一來,話本便更具新意。我之前竟未想到這一層,多謝先生指點。”
與沈括深入探討一番后,楊啟源收獲頗豐。她告別沈括,又馬不停蹄地前往畢昇的住處。
見到畢昇后,楊啟源同樣表明來意:“畢先生,我有一批話本想要印刷傳播,不知先生能否相助?”接著,她又將話本的內容和意義簡單介紹了一下。
畢昇聽完,面露難色:“楊姑娘,活字印刷雖比以往印刷方式便捷,但所需人力、物力也不少。且這內容如此特殊,若被某些人知曉,怕是會給我帶來麻煩。”
楊啟源趕忙說道:“畢先生,我深知此事有風險,但這對大宋的思想變革至關重要。我會盡量安排妥當,不讓先生暴露。只要話本能夠廣泛傳播,對大宋的未來將產生深遠影響。”
畢昇沉思良久,最終被楊啟源的誠意所打動:“罷了,楊姑娘如此為大宋著想,我也愿意冒這個險。只是印刷之事,還需從長計議,如何排版、選用何種字體、紙張,都得細細考量,才能保證話本的質量,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楊啟源大喜過望,連忙起身再次行禮:“畢先生深明大義,實在令我感激不盡。關于排版、字體和紙張等事宜,我也有一些想法,想與先生一同探討。”
于是,兩人就話本印刷的具體細節展開了深入討論。楊啟源提出,為了吸引不同層次的讀者,話本的字體可以采用稍大且清晰易讀的宋體,紙張選用質地適中、價格相對親民的竹紙,這樣既能保證話本的質量,又能降低成本,便于大量印刷發行。畢昇對楊啟源的想法表示認可,并補充說在排版上,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插圖,以增強話本的趣味性,特別是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周易》概念,可以通過生動的插圖來輔助讀者理解。
商議妥當后,楊啟源帶著滿心的期待離開了畢昇的住所。接下來,她要去準備拜訪周敦頤,這也是此次行程中最具挑戰性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