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趙禎收到晏殊密信,得知李公麟已將海戰相關事宜整理成奏章,猶豫是否要見他:“李公麟……”低低念著伯時的名字,沉思良久。
密探趙猛不解地問:“怎么啦?”
“沒什么,”趙禎故作鎮定地理了理衣袖,輕咳一聲:“只是晏殊說李公麟已將出海之事寫成奏章,邀朕明日去他府上。”
“有什么問題?”
“倒也不是什么大問題,”趙禎故作鎮定地端起茶盞抿了一口,眸底卻閃過一抹復雜情緒:“只是一想到李公麟是同那楊啟源一起出海,她畢竟是被通緝之人,”只見官家眉頭輕蹙,放下茶盞后手指在桌面輕輕敲擊:“李公麟此舉,怕是會讓朝中大臣揪住不放,朕也不好辦吶。”
“依臣看,”趙猛分析:“還是到晏殊家去,一方面如果楊啟源隨同前來的話,順勢請她到宮城里來,畢竟宮女私自出宮已是大罪,讓她回來,官家可以慢慢問她;另一方面,她沒隨同前來,可以問問李公麟,她在哪里,還有李公麟如何看待楊啟源的,這直接取決于官家以后對待楊啟源采取什么措施。”
趙禎覺得有道理,決定第二天去晏殊家。次日,便輕車簡從來到晏殊府邸:“晏殊,李公麟可已等候多時?”言罷,不著痕跡地打量四周,似在尋找某人的身影。
“李公麟正在會客廳等。”晏殊行禮并答道。
官家步入會客廳,見李公麟已躬身行禮,頷首示意:“平身罷,朕聽聞你此次出海收獲頗豐,可有什么要呈給朕看的?”
李公麟便將出海的所見所聞、日本的海上力量、海戰的戰略意義以及自己對于發展大宋海軍的初步規劃,都詳細地寫進了奏章之中呈給官家看。
趙禎接過奏章,仔細翻閱,神色漸漸凝重:“依你所言,這海戰之事于我大宋竟是如此重要。”他手指輕叩桌面,沉思片刻。
“是的,官家。”李公麟點點頭。
然后將奏章放在一旁,微不可察地輕嘆口氣:“只是發展海軍并非易事,所需人力、物力、財力甚巨,且朝中大臣對此事看法不一……”
“這是長期計劃。”
“朕明白。”官家右手摩挲著下巴,沉吟片刻后看向李公麟:“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你且先將這奏章留于朕處,容朕與宰輔大臣們商議后再做定奪。”
“好的。”李公麟點頭答應,并將詳細計劃給官家看。
官家接過計劃,仔細端詳,時而點頭時而皺眉:“嗯,思慮倒是周全。不過,這戰船的打造、水兵的訓練,皆需時日,且不可操之過急。”然后將計劃置于案上,負手在廳內踱步,思忖良久后駐足:“此事重大,容朕與兩府大臣再議,若有定論,自會宣你入宮。”
李公麟表示同意。趙禎似是想到什么,劍眉微挑望向李公麟:“對了,你與楊啟源……”故意停頓片刻,觀察李公麟的反應:“一同出海數月,可曾聽聞她如今身在何處?”
李公麟當然知道楊啟源在白鹿洞書院寫易經小說,但本著為她保密的原則:“我不知道她現在在哪?”
李愛卿,趙禎面色如常,語氣帶著幾分贊許:“你此次出海,功不可沒。”隨后話鋒一轉,眼神中帶著些許探究:“不過,你就不怕楊啟源連累你嗎?”
“楊啟源幫了臣好大的忙。”李公麟雖然與楊啟源假扮夫妻,但他現在已然將其當真,接著說:“海洋知識都是她教臣的,而且,我們已是夫妻,希望官家饒恕她吧。”
官家心中訝然,面上卻不動聲色:“這楊啟源,倒是有些本事。”他手指輕輕敲擊桌面,若有所思,因為,李公麟顯然對楊啟源一往情深。他沉默半晌,隨后抬頭,眼底閃過一抹堅定:“也罷,此事暫且不論。李愛卿,你且先回去,靜待朕的消息。”隨后,輕揮衣袖,似是要拂去心頭煩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