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晏殊的分析,官家趙禎神色凝重起來,背著手在殿中來回踱步:“若真如愛卿所言,那這楊啟源……”停下腳步,眉頭緊鎖。
“她只是幕后推動改革。”趙猛插話。
“她有如此能力,卻甘心躲在幕后?!饼埮巯碌氖诌o又松開,沉吟片刻后看向晏殊和趙猛:“是真心為了大宋,還是……另有所圖?”
趙猛疑惑:“如果是這兩個,干嘛不在汴京?這可是風云交集的地方?!?/p>
“是啊……”官家右手輕敲著桌面,若有所思,神色變幻不停,忽地腦中閃過一想法:“莫非是汴京天子腳下,行事多有掣肘?”隨后食指微曲托于下頜,垂眸思忖片刻后抬眼看向晏殊和趙猛:“汴京乃一國之都,各方勢力錯綜復雜,她若有什么動作,朕也能更快察覺?!?/p>
晏殊分析:“盡管各方勢力錯綜復雜,但信息也更方便得到?!?/p>
“這倒也是……”手指輕輕敲擊桌面,發出有節奏的聲響,神色有些凝重:“可她卻選擇在江南等地推動,個中緣由,值得深思啊。”
“在江南推動有什么好處,是我們沒想到的?!?/p>
“江南富足,”官家一手負背,一手曲起抵住下巴來回踱步,龍袍的衣袂隨之擺動)若能在那邊先思想變革……(腳步一頓,轉頭看向他們:“莫非如此?”
“可她是在書院推動,而不是城市?”趙猛疑惑。
“江南書院……”晏殊右手摩挲著左手手背,沉思片刻:“江南地區離中央遠,思想比較活躍,學生更容易接受,”隨后眉頭緊蹙,眼底的擔憂之色更濃:“做得好的話,可以輻射北方。現實已經按她的計劃來,故讓范仲淹在應天府書院和嵩陽書院進行辯論,擴大影響。
官家指節重重叩在扶手上,面上浮現出少有的沉郁:“如此大張旗鼓……這楊啟源究竟是何目的?范仲淹又為何甘愿被她驅使?”
晏殊和趙猛眉頭緊鎖,長舒一口氣,努力平復心緒,表示不知道。
“罷了,”趙禎不想失了帝王風度,神色稍緩:“且先看看后續如何發展吧?!?/p>
與此同時,范仲淹正在應天府書院主持辯論,而楊啟源,正在白鹿洞書院她房間秘室,取下貼膚面具,邊讓皮膚透氣,邊看書。
歷史上慶歷新政不到一年以失敗告終,宋仁宗趙禎謹慎有余,魄力不足,渴望變革,卻缺乏與保守勢力對抗的決心;他信任能臣,卻又忌憚臣下結黨。故近代以來,學者對趙禎的評價趨于多元,不僅僅在于他的“仁”。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指出:“仁宗之世,表面上號稱盛世,而實際上已成衰局?!彼J為趙禎的“仁”導致“紀綱不振,政弊民窮”,是北宋“積貧積弱”的重要原因。呂思勉在《中國通史》中更直言:“仁宗的政令,是姑息的,對外則不能振作,對內則不能整頓,這是宋朝所以衰亡的原因。”
其實,不要說慶歷新政,中國歷史上的變法,或者說革新,大部分都以失敗而告終,而恰好又在變法失敗后,不久也就會出現朝代的更迭,比如戊戌變法;或者是國力走下坡路的情況,比如王安石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