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回憶他聽到楊啟源想打官家一頓,答應先后在北方書院和朝堂發起實踐論辯論好出出氣,也隨便開解楊啟源:“也不至于打官家嘛,他也累。”
楊啟源斜倚在岳陽樓的回廊欄桿上,忽然壓低聲音朝范仲淹笑道:“范希文先生可知,您這會兒身處的‘慶歷’年間,在后世可有意思得很。”
見范仲淹投來疑惑目光,她忍不住笑出聲,“康定年號一出口,旁人準想起康定情歌,那調子悠揚得很。”說完真唱起《康定情歌》。
范仲淹忍不住笑了:“那還真是碰巧了,怕是后人不了解咱們這位陛下,情感是一言難盡,他要是知道,自己的年號與一首情歌掛鉤,簡直要哭笑不得。那‘慶歷’呢?”
“至于‘慶歷’,我家鄉中學旁有家文具店就叫這名兒。您說有趣不?往后若有人問起,我都能答‘唱著康定情歌,用著慶歷文具’。”
范仲淹握著書卷的手微微收緊,眉間泛起無奈:“那倒真是有趣,好在文人輩出,經常用文房四寶。”
“官家周圍可謂是人才濟濟,各路天才與賢臣成群而來。涌現了群星閃耀般的杰出人物:在文學界,明朝人評選的“唐宋八大家”,其中有六位(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在宋仁宗朝登上歷史舞臺,還有柳永、晏殊也都是仁宗朝的一流詞人。在學術界,則有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著名的經學家和理學家。在政治界,則有您、富弼、韓琦、包拯、王安石、司馬光等名臣輩出。以至于許多網友調侃道:“宋仁宗每貶一位大臣,千年之后的我們又多了一篇全文背誦加默寫的文章了。我看過《古文觀止》,宋代部分的文章作者基本上在你所列出的名臣之內。”
“《古文觀止》?”范仲淹表示疑問。
“《古文觀止》所選以散文為主,間有駢文辭賦,基本上均為歷代傳誦名篇。在中學語文教材中,仍有很多篇章由此書輯錄,例如,您的《岳陽樓記》。”楊啟源邊指著岳陽樓,邊解釋道。
“楊姑娘你蠻早就讀過我這篇文章?”范仲淹激動地問。
“是的。”楊啟源表肯定:“中學就學這篇文章,有可能是店主故意取的這個名字。”隨后輕笑一聲,調侃道:“說不定還能吸引一些對歷史感興趣的顧客呢。”
“楊姑娘你在我面前吐槽官家的年號,千萬別說出去。”范仲淹小心謹慎:“會有麻煩的。”
楊啟源呵呵一笑:“這我知道,明朝嘉靖皇帝收到海瑞《治安疏》,說‘嘉者,家也;靖者,凈也。嘉靖嘉靖,家家凈也!’,他為人剛直,敢于直言進諫,被譽為海青天與包拯的包青天并稱,會這么吐槽也不奇怪。當時,嘉靖皇帝就好生氣。”
“畢竟是當朝皇帝,聽到這樣的吐槽,生氣也是人之常情。”
楊啟源描述一遍:“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海瑞向嘉靖上疏,通陳其癡迷煉丹、荒廢國事。當時,滿朝文武已經無人敢向嘉靖進言了。當然很生氣,不過宦官黃錦說:‘這個人是個出名的呆子,他也料到自己要死了,就準備好了棺材,訣別妻子,遣散了家里仆人。’”
范仲淹聽著你的講述,心中不禁為海瑞捏了把汗:“好一個海瑞,竟有這般勇氣”神色變幻不停,時而驚嘆,時而沉思:“那嘉靖帝最終可殺了他?”
“嘉靖聽后,撿起奏章又讀了幾遍,說:‘算了,他是比干,朕也不是紂王。’”
范仲淹松了一口氣:“那還好些。”
楊啟源調皮補充道:“而且,明清兩朝皇帝的年號是一用到底的,不能換。這與我們不同,官家如果碰到這種事,可能要換年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