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從五道口新華書店走出來,手里拿著一本小版本的《莎士比亞名言集》。
1993年下午的陽光照在這個還顯得比較荒涼的,有著一些小門臉的商業區。門口是一家賣熟食的,還有賣糕點的。
余音是個個子高挑,容貌僅僅算得上清秀的姑娘。穿一件母親帶她回南方老家時做的雪紡白襯衫,下面是條長裙。她剛剛“解放”了——7月7、8、9三天的高考剛剛結束。考前清華附中組織同學們填報了志愿。余音的第一志愿報了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這也是當時比較熱門的一個系。
余音是個很有韌性的矜冷的女孩子,顯得比同齡人成熟。三年前她沒有考上清華附中高中。當時對附中子弟,有一條曲線救國的出路,就是填報分數要求較低的鋼鐵學院附中,然后以借讀的身份入清華附中學習。余音覺得那簡直是恥辱。但由于她患有慢性心肌炎,她母親化學系的同事好心得勸她母親也給她走這條路。因為如果考不上清華附中,就要騎車到較遠的中關村中學去讀書。那是對她的身體不利的。所以她雖然不是清華附中子弟,中考第二志愿卻也填報了鋼鐵學院附中。當時的初中班主任還愣了半天,余音卻不在她面前把這個秘密透露出來。
余音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工作的父親,找到了開校辦企業的住在同一個小區的呂叔叔。那時清華大學東門外的建筑學院剛剛大興土木,什么法學院、土木學院,根本都是影子。只有一條直直的小路從白楊林邊的小東門通向清華大學在東升鄉剛剛修建的幾幢居民樓。呂叔叔也是在90年代初搬過來的。余音家之所以搬到這個荒涼的居民區,是因為她的哥哥等不及了——余音家原來住在南門邊的南零樓,兩居室,離食堂很近。但余音的堂姐從南方老家來了,讀余音父親創辦的民辦大學中國管理軟件學院——總要有個學上啊!這樣余音讀北方交通大學的哥哥和他讀財經學院的女朋友就沒有屬于自己的空間了。為著這個,余音的哥哥和她父母不知吵了幾架,所以余音的父母放棄了兩年后分到學校中心位置照瀾院的機會,到東門外的西王莊居住了。
呂叔叔和父親商量來,答應借款5000元,作為余音借讀清華附中的款項。這件事沒多少人知道,但一開學余音也坐在清華附中的教室里,令一些知悉她考分的同學感到詫異。余音一直是早熟的,她感到這件事是奇恥大辱。如果由她自己決定,她不會上清華附中,她相信自己在中關村中學也能刻苦學習;可既然已經到了清華附中,就要努力對得起每一天的學習,爭取三年后考入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