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中長得最平淡無奇的一個。雖然1米60的身高,因十年淋巴結核的折磨,膚色偏黃,不愛說話,不愛笑,臉上沒有神采,屬于那種丟到人群中再找不見的那種類型。
我耿直,脾氣很倔,愛頂我媽,她說得不對我是要反駁的,因此屬于二姐之后的第二個“出氣筒”。
我曾自嘲自己是一個被壓榨的童工。從我二姐上了中專校以后,我成了家里主要的勞動力,那時我還不到十二歲。我三姐是從不干家務活的,所有重體力勞動:拖地、洗衣服、買煤、買糧都是我的事。
從后門出去到弄堂口,有賣煤的、賣糧的、賣雜貨的,還有賣開水的老虎灶。從我家后門出去到糧店,大概要走200米,12歲的我,人小力薄,拎不動,只能20斤、20斤的往家拎。煤、糧拎到家門口,還得我一個人往上掂,我一手扶著樓梯,一手拎著煤筐,一步一步往上走。為了好拿,我會把20斤米扛在肩上,一手扶樓梯,一手米袋,一個月要買幾次。到了初三,我十七歲,為了留點時間看書,我一次就買50斤米,扛在肩上,咬著牙一步一步往家走,直到扛上樓。
我媽要是看到我沒干完家務而休息的話會罵我。有個星期天,我感到頭痛、頭暈,沒拖地板就睡下了。我媽回來一看我睡著不干活,扯開嗓子就罵。我最聽不得我媽的污言穢語,掀開被子,拎著鉛筒下去接水上來拖地。我只感到自己全身發冷,渾身無力,拎著水,感到比往常重得多,但是再重也得拎上去啊,沒有人替我的。拖到曬臺地板時,我已經撐不下去了,從底下拎水上來時,兩腿軟綿綿的,人直打晃,左手使勁地扳著樓梯扶手,右手拎著鉛筒,一步一步往上挪,拖完地去倒臟水時,我是走一步停一下,緊緊抓住扶手,如果不抓扶手,我會一頭栽下去。
等拖完地回床上躺下時,二姐幫我量體溫39度。其實星期六我就感到發燒了,不過我是個沒有人心疼的孩子,說出來我媽也不會管的,所以我就忍著,沒想到星期天燒得更高了。二姐喂我吃了一片退燒藥,我就睡下了,也許我命賤吧,星期一我就燒退了,一切趨于正常。
有次,大概是我說我媽太偏心,為什么三姐比我大,可以不做家務事,我生病了還要拖地板,說得我媽惱羞成怒,上來就是一巴掌,當時我的鼻血就流下來了。我媽嚇著了,可還嘴硬地罵我:“胖小鬼,還不把鼻血擦了。”我不擦,不哭也不說話,只是眼睛直直地看著她。用眼神告訴她:“你把我打死算了,我也不想活了。”
那天我二姐正好在家,見我流鼻血把她嚇哭了。趕緊拉著我去躺,我就是站著不動。她只能在旁邊勸我:“快去躺下,鼻血再流下去身體受不了的,有事以后再說。”
我很尊重二姐,看到她為了我淚流滿面,我心軟了,我去躺在床上,二姐把涼毛巾搭在我額頭,鼻子里塞著棉花,過會兒血就不流了。
我媽整人也很有辦法,自從把我打得流鼻血后她不再搧我耳光,而是把我書包藏真起來,不讓我上學。我愛讀書,對我而言,讀書比吃飯重要,所以我媽一藏我書包,我不得不屈服,但次數多了,我都煩了。不管我媽再說什么,我就是不表態:“你愛藏書包,盡管藏,我一二天不上學無所謂,我平時基礎好,考試前可以補上去的。”我就是以這種心態與我媽展開持久戰,直到初三畢業。
初三畢業了,我打定主意要上高中,將來考復旦大學,而我媽讓我上中專,她說家里姐妹多,無力再供我上高中。我任性,這次豁出去了,不讓上高中就不活了,以絕食來抗議。第一天,我不吃只喝水,人很餓,我忍著,正常上學,該干啥干啥,不說話,我媽還罵我,我只當聽不見,不吃飯。第二天,我還是不吃飯,那時人已經不覺得餓了,我媽就好聲好氣地勸我吃飯,我無動于衷。第三天,我已經沒有餓的感覺了,我媽求著我吃飯,不管怎樣,我畢竟是她親生女兒,哪能眼睜睜地看我餓死?我還是不吃。
她知道我聽二姐的話,把二姐叫回來勸我,我二姐勸我:“不是媽媽不讓你上高中,是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下面還有四個妹妹,如果你去上中專校,家里經濟可以寬裕些……”
其實我心中也明白,看當時家里的情況,上高中的確是癡心夢想,但我仍存一線希望,我想上高中。將來考復旦大學新聞系,出來當個記者,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把平凡崗位上做出貢獻的平凡人報道出來,這是新中國建設中千千萬萬的英雄,多好呀!現實就是那樣殘酷,上高中是我絕對不可能的了,我夢想破滅了,就蒙頭在被子里哭了半夜。初三畢業后,我報考了中專校。
進了中專校,我也經常回憶我的童年。
我媽是一個農村婦女,大字不識一個,出嫁前因為家里只有她一個女兒,全家寵著她;結婚后,生活也富裕。到了中年,為全家吃飽飯而掙扎,為一大群女兒而忙碌,生活的落差,扭曲了她的心理,我成為她發難的對象似乎情有可原、無可厚非。是啊,自古以來,從簡入奢易,從奢入簡難,也許任何人經此變遷都會變態的吧,何況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呢?
我想明白了,不管我媽對我如何,是她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前途,在全是女孩子,家里又是那么困難的情況下,讓我上學,我三年級了,沒錢交書費,她賣掉家里唯一一條新床單,讓我繼續上學。中專畢業后,我們是國家干部,統一分配,有了鐵飯碗,也有了自己的前途。從大局來說,她是個合格的母親,我選擇了放下怨恨,選擇諒解。
中專四年級春節回家,我一口氣洗了8條被子、被單,刺骨的寒風,滲人的涼水,多冷啊,我拿刷子在后門弄堂的石臺上刷呀刷呀,刷到最后人已麻木了,手也凍僵了,我到灶偏間爐子旁烘干,手暖和后,我再在水龍頭下沖洗,冷啊!這次我是心甘情愿的,因為還有半年我就畢業了,而畢業后我不打算留上海,再加從三年級開始,我一年只回來二三次,暑假、寒假回來,平時偶爾回來一次,再幫我媽洗一次吧,畢竟是生我養我的家。
當時中專校的學生,國家管吃管住,不要學費書費,還每月發13元零花錢。我每月交給我媽8元,工作后盡量多給家里寄錢,讓我媽的晚年能過得好一點。我媽與我的關系逐漸改善,她幫我帶我的女兒,去世前一年給我做一件紫紅緞面的絲棉棉襖。她一邊做棉襖一邊給我說:“我眼睛看不見,只是摸個手熟,穿著暖和就行。”
穿著這件棉襖,我想起兒時讀過的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管我媽如何不喜歡我,但我總是她的親生女兒,親情血緣是割不斷的,棉襖使我受到母愛的一絲陽光,感到很溫暖。我很珍惜這件棉襖,整整穿了十年,后因我不會翻絲棉而淘汰(絲棉要一張一張均勻疊鋪,我不會)。
從十二歲開始,每到月底,我就得拿一條淺黃色的毛呢褲子,到一家典當鋪去當12元,我爸月初發工資后再贖回來。開始我不去,我嫌丟人,但不去我媽又要整我,我不得不去,后來也習慣了,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初三畢業,我去上中專才結束。
盡管我媽討厭我,我總感到她很辛苦,我爸一個月工資要養活全家九口人,不容易,總想為她分擔一些。我爸從工廠帶回來的大衣(給蘇聯出口)要鎖扣眼,鎖一件大約5毛錢吧。開始我媽一個人在鎖,我跟著我媽學,不久我學會了,吃完晚飯后,我與我媽坐在閣樓的角樓板上,一人一頭腿上蓋著被子,在燈光下鎖扣眼,一件大衣我得鎖兩個小時,就這樣,一個月也能掙7、8塊錢來貼補家用。
我十二歲后,沒有穿過長袖襯衫。每年過年,我媽給我做一件新罩衫,冬天穿完了,到了春秋天,它就是我的長袖襯衫。我去中專校上學,只帶一條被子一條床單,沒有墊被沒有枕頭,后來申請了二條草墊子過了一個冬天。第二年我用學校發的每個月13元的零花錢,讓我媽買了一條網套做被子,原來的被子當墊被,草墊子仍鋪在底下,能暖和一點,直到畢業。
我二姐工作后,家里經濟稍為寬松些,我媽帶著三姐去XZ路上海大世界的天蟾舞臺看紹興戲。我媽每次都帶我三姐去,從不帶我,可我也想去看呀!有次我偷偷跟著我媽到戲院門口,戲院門口貼有海報,我看穿著古裝的演員真好看,門口傳出來的唱腔婉轉動人,我站在門口聽著,聽了好久才回家。
大約在9歲(54年)我生病了,先是右邊脖子腫得厲害,很疼。我媽帶我去看病,大夫檢查后說了患了淋巴結核,要打鏈霉素,一支要一塊多(當時人的生活費是8元),要打三個療程,每個療程十天(療程之間是有休息時間的),那時我家沒有經濟來源,連吃飯都成問題,哪來錢看病呢?后來右半邊臉也腫起來了,我媽帶去看中醫,中醫大夫就給貼膏藥,把膏藥貼在患病處,讓皮膚潰爛,把里面的淋巴結一起爛掉,最后再貼藥收口。
要讓完好的皮膚潰爛,還要爛到淋巴結,那種疼呀,就像一把刀,一下一下在割肉,疼到了極致,就如同千萬把刀刺入心扉,讓人窒息。疼痛使我白天吃不下,疼得渾身打顫,晚上睡不著,疼得坐起來,剛睡下又在床上翻滾著,每一次呼吸都伴隨著深入骨髓的疼,實疼得受不了,吃止痛片,止痛片藥效過后,又是撕心裂肺的痛。
熬過那么十來天,慢慢就收口了,只是在脖子處留下長長的疤痕。淋巴結核很討厭,右邊愈合了,左邊也開始腫了,還得貼藥膏,再受一次螞蟻啃噬骨頭的疼。就這樣,右邊貼了二次,左邊貼了一次,脖子的左右兩側留下3處丑陋的疤痕。這個病斷斷續續拖了八年,初二時家里條件好點了,也打了幾針鏈霉素,以后再沒犯病。
到8歲我才上小學,上學了我很開心,有40幾個同齡人在一起學習、玩兒,可以不做家務,所以我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好景不長,二年級學完了,到三年級開學,我媽告訴我,我不能去上學了,因為我家交不出六元錢的學費,就這樣,我不去學校了,看著我姐背書包上學了,我每天就呆坐在樓梯口,兩眼茫然無神,不知道想什么,只知道我不能去學校了,我沒有哭,也不說話,就這樣坐著仿佛丟了魂一樣。我媽看到我這樣也很難過,盡量不看我,她也沒有辦法呀!
三天后,我們班主任J老師來了,他是個中年男子,文文靜靜長得很帥氣。他問我媽我為啥不去上學,我媽說我家交不起學費,無法去上學,J老師安慰我幾句后離開了。第二天J老師來通知我,F校長說了,學費全免,只要交書費就行了。事后我才知道,J老師從我家離開后直接找傅校長匯報了我的事情。F校長留著短頭發,戴副褐色框的眼鏡,很嚴肅,不愛笑。她聽說我的學習成績全班第一,因貧困而失學,立即拍板,讓我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學費全免。可是兩元錢的書費我也交不出去啊,我媽翻箱倒柜找出一條嶄新的被單,這是全家唯一一條新床單,拿出去賣給弄堂口玲娣她媽,才算給我交了書費。
人啊,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我再次上學后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也深深體會到黨的陽光的溫暖,老革命對新一代的關懷期望,對培養祖國建設人材責任心。從那以后,我腳踏實地認真地學習著每一門課,一直到畢業,我每門課的成績都是滿分,是班里的第一名。
小學六年是我的啟蒙時期,至今對老師,對同窗六年的同學記憶猶新。
我們五年級后換了一個班主任,是個女的,五十歲左右,胖胖的,白白凈凈、大概一米六高,臉上老是帶著笑容,很慈祥,從外人看來,她很幸福,其實她很不幸,少年喪夫,中年喪夫,老年喪子,人生三大最不幸的事情都落到她身上,但是傷痛沒有打垮她,她把全身心都放在培育我們的身上。我清晰地記得那一天,窗外濛濛細雨,老師在課堂里細聲慢氣地給我們朗讀:“我的一家”。
她的聲音仿佛帶我們進入一個腥風血雨的時代,如群雕中的那些英雄,在吶喊在嘶吼在拼搏在戰斗,他們用血肉身軀在白色圍困中撕出一條通往自由強國的路!
《我的一家》是一回憶錄,講述了陶承一家在革命洪流中的經歷,陶承的丈夫為革命積勞成疾去世,兩個兒子也在反革命的屠刀中倒下,陶承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走出來,繼續為革命而奔波,全書謳歌了他們一家為革命而貢獻一切的崇高精神。
學完后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心得體會。
記得我的作業開頭是:“窗外秋雨綿綿,我在家閑得無聊,就翻開了‘我的一家’閱讀起來了”,后面是學習心得。G老師在全班作業點評時,夸我的作業“開頭簡潔,直點中心”。
在G老師的熏陶下,我愛上了語文,寫作業看小說,特別愛看紅色書籍:“紅日”、“悲壯歷程”、“紅巖”、“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大古城”、“鐵道游擊隊”、“苦菜花”、“迎春花”、“青春之歌”、“保衛延安”、“三家巷”等等,這些書使愛國主義精神深入我的骨髓。
放學后我要幫我媽做家務,根本就沒有時間看書,我在做飯時我一手拿著一把扇子扇爐子,一手拿著一本書看,為此經常挨罵,有時看得入迷了,放不下,晚上就拿個手電筒,蒙著頭在被子里看,光線不能透出去,否則我媽要罵我。
小學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老師組織我們搞會演,我和同學演出“拔蘿卜”。“拔蘿卜”主要講,一戶人家種了一個特別大的蘿卜,老頭一個人拔不出來,叫了老太婆,三個兒子女兒一起拔,才拔出來,主要是教育我們,團結就是力量。
老頭子是PXX演的(他個子長得高,我們稱他為大P),他頭上包塊毛巾,臉上貼了胡子,額頭畫幾道皺紋,我因為黃瘦個子較高,演老太婆,兩條辮子往上一盤,頭上遮一塊毛巾,額頭也畫幾道皺紋,還有3個同學,一個比一個矮演兒女。一個同學頭上帶著竹片與紙糊的蘿卜,演大蘿卜,幾個同學在旁邊唱著“拔蘿卜”的歌,大潘先上臺,抓著幾片蘿卜葉子,身體前后搖晃,嘴里跟著同學唱:“拔蘿卜,拔蘿卜,嗯喲,嗯喲,嗯喲,嗯喲,拔不動。”隨后他轉過身來,朝后面招手,嘴里還唱著:“老太婆,快快來,拔蘿卜拔蘿卜。”我就上場,兩手拉著他腰間的衣服,與他一起前后晃動,嘴里也跟著同學們唱:“拔蘿卜,拔蘿卜,嗯喲,嗯喲,嗯喲,嗯喲,拔不動。”隨后兩人一起轉身向后招手,一直到三個孩子都上來,一個拉著一個的衣服,一起整齊地前后晃動,同時跟著旁邊幾個同學一起唱:“拔蘿卜,拔蘿卜,嗯喲,嗯喲,嗯喲,嗯喲,拔不動。”一會兒五個人都高喊:“拔起來了!”扮蘿卜也站起來,同學們高興地拍手笑,一張張童真無瑕的臉上,笑得那樣甜美,興高采烈,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前年定居在加拿大的大P,給我來電話,調侃說:“老太婆,還記得我這個老頭子嗎?”、“哈哈”,我們同時大笑起來。
我喜歡學校舉辦的朗誦會,自己做詩去參加比賽,我經常名列前茅。
有一次,學校組織了“我的理想”的演講會。我上去演講了“我要當個老師”,具體字句我記不住了,只是歌頌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悉心地培養祖國的花朵,希望一代新人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民族的脊梁,富國強民。當他們年老退休后望著桃李滿天下,是多么欣慰啊!我因為學習好,經常受表揚,養成自負傲嬌的習性,只有少數幾個同學能和我合得來。
女同學中是ZZ、AS、我組成“鐵三角”,只要在學校里,就能見到我們三人的身影。她們的成績不如我,但她們對我很包容,ZZ比我大一歲,微胖的臉上老帶著寬厚的笑容,她剪了個短頭發,頭發有點自來卷。她很有凝聚力,因為她樸實、溫和,班里同學都與她關系很好,她能容忍班里每一個人的缺點,自然也接納了我這個目空一切的人。她能溫和地指出我的缺點,會在背后消除同學對我的不利言語;她看我不高興,會在放學后邀我去她家,說些開心的事情讓我心情好,她教我如何給衣服領子鎖邊,打三角回針,我從來未見她發過脾氣,她是實話實說不撒謊。我每次探親回家都與她相聚,談天說地,心情特別放松。
她高中畢業后,經過培訓,成為中學的數學老師,在工廠子校當老師時,我還去過她的學校。她當班主任特別認真,學生們很聽她的話,有一個班的同學調皮搗蛋,幾個老教師都不愿教,她擔任班主任后,把同學們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班風有明顯好轉,考試成績也上升,二年后這個班成績年級中第二名。
AS有著一張蘋果臉,眼睛不大,臉上老是笑嘻嘻的。她與我、ZZ關系很好,幾乎是無話不說,我們三個人興趣相同,下課愛鉆到一起談天說地。她高中畢業因出身不好,被分到外地的紡織廠,后回上海,前幾年也去世了。
與我們關系好的男同學LXX,長得人高馬大,性格真爽。畫得一手好畫,隨筆素描出來的人物栩栩如生,山水花烏更不在話下。他酷愛體育,長跑、跳高在學校里名列前茅,高中畢業報考上海體育學院,因他哥在香港,政審通不過,后分配到上鋼五廠當工人。
那年,我探親回上海,幾個同學聚會,他來晚了點,眼睛紅紅的,明顯剛哭過,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什么事值得他哭?我們很好奇,問他為啥哭?他哽咽地說:“車間發生工傷事故,天橋失靈,把我的一個哥們給壓死了,好慘啊!”說著眼眶又紅了,我們聽后一片沉默,只是感嘆,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啊!
QXX是個男同學,個子不高,瘦瘦的,老往我們幾個跟前湊,性格活潑,話很多,經常會逗得我們大笑,后來到上海造船廠當工人,前幾年已去世。
六年的學習時期,我如饑似渴地吸取了書本上的知識,最后如愿以償地考上上海四大重點中學—SH市向明中學,幾個好友考上了其他學校。
向明中學是當時上海四大重點中學之一—(其他是格致中學、光明中學、上海中學),向明中學位于上海瑞金路上,是原教會學校的校址,法式建筑,教室寬敞明亮,玻璃窗很大,陽光特別好,因為是教會學校,原有的老師是教英語的,我們初中學的是英語(有些學校學俄語)。學校里的老師教學經驗豐富,總能把枯燥的知識講得生動活潑,簡單易懂,尤其是語文,因為我從小愛看小說,愛寫作,所以初二時,盧灣區進行一次語文考試,我得了全區第二名,校長特別高興,召開了一次全校學生大會(從初一到高三的學生),讓我們幾個得了名次的學生介紹經驗。我在臺上介紹如何學好語文,首先精通語法,其次要多看書,課內課外書都要看,更重要的是背。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要勤寫文章,可以是日記、散文、詩詞,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讀、背、寫,這些是語文的基礎,基礎扎實了,就可以“妙筆生花”,介紹完下臺后,大禮堂響起一片掌聲。
當我站在大禮堂臺上的時候,我心里很感激小學的F校長,是她讓我學完小學六年的課程,踏進了向明中學,我感激G老師,是她給我打下了堅實的語文基礎。語文學好了,學其他課程能很快理解。進了中學,我們有英語課,也許是漢語拼音學得好吧,我特別喜歡學英語,實際上英語是很好學的,只要你記熟英語的時態變化,其余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了,要背英語單詞,我沒有很多時間去背,就想辦法把英語單詞寫在小紙片上(我利用課間休息10分鐘制作英語單詞卡片),每天上學和回家路上背。從我家到學校,路上要走15分鐘路,一天來回四趟,正好一個小時。當時路上車很小,只有公共汽車、電車,沒有私家車,自行車也很少。人少車少,背詞效果很好。一天一小時,一年365天就是365個小時,所以我英語學得很好,老師在課堂上放英語原聲唱片,我也能聽個七七八八。
我每門功課的成績都是滿分,由于身體不好,體育成績只是及格,每次400米短跑測驗,當老師喊:“準備跑!”信號槍一響,別的同學從起跑線上飛竄出去了,我才反應過來跑出去,每次我都是最后一個跑入終點線,老師皺著眉頭看著秒表,可能是看到我面紅耳赤,氣喘吁吁很狼狽的樣子,發慈悲讓我及格了。
到了初三,體育課進行體能考試—單掛膝上。這個動作是,在單杠上,兩手抓住單杠,一條腿掛在單杠上,另一條腿用力搖幾下,把身體翻上去,別人做這個動作,很快就完成了,我連做幾遍就是上不去(那時我是瘦高個)。無奈之下,我只能求助同學,班里有位女同學XX,學習成績不好,經常來我問題,但身輕如燕,體操動作特別優美,我與她商量請她下課后晚回家半小時,在操場陪我練單掛膝上。她很爽快地答應了。每天下午放學后,我倆來到操場,把書包放在單杠旁,XX在旁邊看著,我在單杠上練著,每天半小時。有時XX給我示范,她兩手抓著單杠,一腳掛在單杠上,另一條腿輕輕一搖,人一下翻上去了,看上去很輕松,我呢怎么也搖不上去,真是笨如豬!在XX的幫助下,十天以后,我終于練會了,體育考試終于及格了!多不容易啊!
向明中學的老師素質很高,真正是為人師表,她們是那樣的和藹可親,兢兢業業。上歷史課,我們好像在聽故事;上地理課,仿佛老師帶我們瀏覽了全世界;上數學課同學不嫌做數學題繁瑣……各課老師力爭把課講得生動活潑,老師關心愛護每一個同學,沒有一個同學因為學習不好而遭老師鄙視,沒有一個同學因窮困而遭同學的白眼。班里同學和睦地相處在一起,更沒有吵架打架之一說。
每到考試前半個月,老師把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留下來,給他們補課,解答他們課堂上聽不懂內容。有些同學基礎差,尤其是數學和物理,老師是不厭其煩地給他們講解,直到每個同學都學會為止。
我們的老師,不僅要備課給我們上好每一堂課,更要抽時間給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補課很辛苦(他們沒有任何報酬)。他們也有家,有老人有孩子,但是他們沒有時間照顧,他們把時間精力都用在我們身上。為了培養我們祖國的未來,嘔心瀝血,這就是我們的老師!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為春泥更護花—龔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