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雖然過得很苦,笑中也有淚,但精神上我很富有,掙脫了婚姻的枷鎖,生活在一群關心愛護自己的人群中,干著自己熱愛的工作,有什么比這更滿足呢?
廠里并沒有因為人渣的污蔑而遠離我,而是更親近我,Z師傅是個四十多歲的河南人,年青時長得很帥,人到中年仍叫人看上去很順眼。他也是車工,人渣到單位來鬧,他們都看到眼里,知道我不開心,帶著他班的3個小工人,約著我去臨潼Z書記家玩。我呢,孩子在上海,周日也無事,就跟著他們,從西安騎自行車到臨潼,一路上滿目都是麥田,綠油油的麥田一望無際,遠處有菜花地。油菜地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風拂過,波濤洶涌,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發光,散發出濃郁的芬芳,讓人心曠神怡。
我們沿著公路往前騎,三個小時后到了Z書記的家里,Z書記的媳婦聽說我是上海人,專門燒了一頓陜西農村飯,用大灶臺燒了幾個千層餅,一鍋小米粥,桌子上放著四個小碟子,雞蛋、香椿、油潑辣子、韭菜,我拿起千層餅咬了一口,松脆可口,我也不顧形象,不管其他人怎么看,一口接一口咬著吃,一會兒就將那么大的半個餅吃完了,又喝了一碗小米粥。這千層餅是我一生中吃到的唯一一次,郁香的蔥花,帶有淡淡咸味有著麥香酥餅,真好吃,現在想起來還垂涎欲滴。以后有幾次我去農村辦事,讓他們給我烙一張千層餅,再沒有吃到過這樣的千層餅。
吃完飯,我們在Z書記家中坐了會兒,又騎車回來了,在路上來回騎6個小時自行車,人很累,但是心情特別愉快。大概是因為難得有機會親近大自然,徹底放松自己,所以感到特別輕松。
單位同事我真的好,他們在工作中支持我,在生活上照顧我,小楊、小相那幾個小青年不僅下班后來家聊天,還會幫我買糧,我喜歡這個廠的環境。
在我等判決書的這段時間中,因為人渣多次來單位鬧事,給單位造成影響很壞,也影響了生產,我感到特別內疚,總想為了廠里多干些活。
在開生產會議時,L師傅講了最近車前電鉆轉子廢品率高,合格的轉子少,無法完成這個月的生產任務(70年代是計劃經濟)。他看到大家都很焦急而縮手無策,我主動要求去車式班上中班(下午4點到12點)。C書記問我,白天要處理辦公室的事,晚上要上班,行不行?我說沒問題,當天下午我穿上工作服,把辮子盤在工作帽中,到車工班上班,上中班的都是十七八歲小青年,他們的班長是個回民小孩子,小楊,長得黑黑的,兩個大眼睛,虎頭虎腦,而出廢品率高的定WXX,瘦瘦的,大概1米60公分吧,長得賊兮兮的,他的臉上老帶著笑,一看就是個聰明又調皮的小男孩,小楊給我說:WXX用的車床特別容易壞,車床一壞他就坐在旁邊休息,我就站在WXX旁邊看他車轉子軸,我站了兩個小時有點累,坐到旁邊休息一直,WXX笑嘻嘻地給他說:“Y師,車床壞了,車出來的轉子表面不平了,我就站到他旁邊看他車零件。
一般情況下,把要車削的轉子軸,先粗車,車床走刀快,車床走刀快,車削量大,隨后精車,精車就很仔細,在一端慢慢進刀,進一次刀,用游標卡測量一次,達到要求的尺寸后拉上自動擋的手柄,車床的刀架沾著絲杠往前走,到規定的長度后拉下自動擋手柄,這樣轉子軸就車好了。
我把車床的自動擋打上,檢查一遍,就發現不正常了,車刀在削時有輕微的抖動,轉子軸出現凹紋,我知道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了,我看了看小家伙。
笑著說:“WXX,你行啊,手快得很哪!”WXX,滿面帶笑地說:“Y師,你冤枉我了,我沒動手腳,是車床出問題了!”我問他:“是真的嗎?”他理直氣壯地說:“真的。”我從工具箱中拿出小板手,把刀架上的四個固定螺絲挨個擰緊,擰到第三個螺絲,發現松動,我把他叫來問:“螺絲怎么松了?”他睜著一雙無辜的眼睛看著我說:“我不知道。”我笑著說:“車零件看要等你檢查車床的運行狀況,刀架的螺絲是必須打緊一遍的,這你是知道的,所以啊,差不多就行了,太過了就不好了。”WXX嘿嘿一笑,接著干活。后業只要小楊這個班上中班,你就跟他們一起上班,中途提醒他們休息,休息時我與他們圍在一起八卦。一個月后,他們跟我特別親熱,一見我老遠就打招呼。有次,這個班有一小青年病了沒上班,我就頂上去干活,WXX一見我上車床干活,知道我不會磨刀,會給我磨好二把合金鋼刀放在工具柜上,并關切地說:“Y師,如果刀鈍了,你叫我,我給你磨。”WXX的磨刀技術在這些小青年中是最好的,我整整跟他們一年多吧,因離婚后我在廠外住,夜里十二點后,他們不放心我回家,不讓我再跟了,從此這個青年班再沒有出過廢品,月月完成任務。
雖然不跟班了,我處理完了手頭活,就愛到車間與工人閑諞。工人吃完中午飯愛圍在一起談山海經,我呢是最忠實的聽眾。有個W師傅,河南人,車工技術很好,就給我們吹噓,他如何掙錢,他有句口頭禪:“一竅不得少掙幾百。”我們聽后總是轟堂大笑,還有個中年女師傅,胖胖的,姓X。別人都說她特別摳。有次,廠里發肥皂,班長把肥皂從庫房里領回來,放在工作臺上,每個人上來拿,一季度三條肥皂,X師把肥皂一條一條翻來翻去比較著,我問其余師傅,她在干啥,他們說,她在挑最大的三條肥皂。可想而知,X師平時生活有仔細。
電器廠給我留下特別溫馨的回憶,尤其是賊兮兮的WXX、虎頭虎腦的小楊、長著一雙小眼睛故作老成的小相,還有Z師、T嫂等,會栩栩如生地象轉馬燈一樣出現在我眼前,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他們陪我渡過幾個春秋,我感激他們,懷念他們。
我也給廠里惹了太多的麻煩,人渣在單位鬧了一年多,Z書記因避嫌主動要求調離,而C書記又因我的原因,被瘋狗咬了一口,入骨三分。我覺得特別對不起他們。我思考了幾個月后,決定調出該廠,在C書記的幫助下,我去了沖件制器廠。
人渣來廠里鬧,前后有一年多(我的婚姻只存在三年)。我每天是心情壓抑,精神緊張,就他來鬧。
71年,廠里有一鉗工,ZXX,27歲,剛結婚一年。半年前因右胳膊疼,去醫院治療,大夫說是骨癌(他爸是骨癌去世的),他把左胳膊截去了,不到半年病情復發了,雖然醫院多方治療,3個月后去世。我是搞政工的,就去他家處理ZXX的后事。單位需要買花圈,我就騎自行車去北大街買花圈。
我騎車快到北大街十字路口時,忽然感到自行車像飛一樣向前沖,好像有人在后面推一樣,我趕緊剎車,車剎失靈,眼前馬上要沖到十字路口了。雖然在路上我一直恍恍惚惚,但在那瞬間我特別清醒,自行車剎不住,人又跳不下來,我看到路邊有電桿,我讓自行車朝電桿沖去,我雙手大張,在自行車沖到電桿旁,一把抱住電桿,自行車終于倒在電桿旁。我臉都碰青了,呼!我長出了一口氣,終于平安了,我在電桿下歇了好一會兒,先把自行車送到修理鋪把車剎修好,再去買了花圈,讓人送到ZXX家。
事隔不久,我有事去北關,騎車在第十中學附近的一條很狹窄的小馬路上,馬路的右邊堆了一大堆沙子,占了馬路的三分之一路面,我前方不遠處是馬路的拐彎處。我騎著車慢慢往前去,忽然拐彎處沖出一輛大貨車,來勢兇猛地向我開來。我正騎車在馬路中間,不論我是停下還是繼續往前騎,都會被貨車的大輪子壓在底下,根本是無路可退,在這險象環生的剎那,我腦子特別清醒,想要活著必須騎到沙堆上去,一經決定,我加快車速向沙堆沖去。車一騎入沙堆,連人帶車跌倒了,也許是閻王認為我還沒受完苦,不收我吧。自行車是向右倒的,避開了貨車的輪子,而此刻大貨車在沙堆旁呼嘯而過。等我從沙堆里爬起來,把自行車推出沙堆,路上走過來二位男同志給我說:“剛才真嚇死人了,我們想你一定躲過去了,還好你沒事。”雖然我爬起來站直了,但心里害怕得不行,兩腿直打哆嗦,我笑著給他們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每每想起當時的場景還是心有余悸。
在70年代初,國家對電動工具行業很重視。每年召開全國行業交流會,地址挑的都在旅游城市,如蘇州、杭州、徐州、桂林等。
廠里派我去參加這種會議,西安只有我廠這一家,因此我就代表西安地區出席的。當時的地點在蘇州,會議是四天。
第一天介紹經驗,由上海、南京這些發達地區的代表介紹,下午是分組討論。我和長沙的小王(女)分在一組,開始大家還說說正經的事,說說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后來兩個小時,我們就講各地的奇文異事,聊自己單位的有趣事情,自己所在市的風俗習慣。我與長沙的小王最聊得來,我倆都是27、28歲,也都是學校畢業的中專生,小王嘴特別能說,說長沙的十大美食:長沙臭豆腐、常德醬板鴨、剁椒魚頭、辣椒炒肉、東安鴨、毛氏紅燒肉、臘味合蒸、永州血鴨、糖油粑粑、小炒黃牛肉。小王說,她最愛吃常德醬板鴨,鴨肉色澤黃亮,肉質鮮嫩,搭配米飯味道很好,還有糖油粑粑,外脆里軟,甜而不膩,看她眉飛色舞地說著,我聽了都要流口水了,她說啊:“如果有機會到長沙,不僅要吃,還要去看橘子州頭玩一玩。”
橘子州,是湘江下游眾多沖擊洲之一,西望岳麓山,東臨長沙城,四面環水,鳥形狹長,形似長龍,上架大橋。我說:“好啊,毛主席的詩詞中就有橘子洲。”她說:“你還記得?”我說:“那當然的。”隨后我給她背誦了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誦后,小王說:“你離開學校那么多年,記性還那么好。”我說:“我喜歡背詩,包括唐詩三百首。”小王說:“長沙除了橘子洲,還有岳簏山,你也要去看看。”她說:“岳簏山是衡山的主要山峰之一,以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為主,有大量珍貴瀕危樹種和年代久遠的古樹名木。是融中國文化精華的儒、釋、道為一體的文化名山。”我表示有機會一定去看看。
第二天上午是答疑,根據各廠提出來的技術問題由權威人士來解答,下午總結。
第三天讓大家在蘇州自由活動,我與小王一起去游園。
蘇州園林以其精致典雅,布局緊湊,空間層次豐富,借景造景,手法高超而著稱,十大園林聞名全國。
有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滄浪亭、環秀山莊、退思園、耦園、藝圃、西園寺。
我與小王先到拙政園。
拙政園第一任主人是王獻忠,辭官回鄉后用16年時間建成的。園林占地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東部明快開朗,中部以水為主,西部是臺館分峙,回廊起伏別有情趣。
1860年到1863年曾屬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忠王府。
我和小王進入園內,首先映入的是錯落有致的山石和環繞其間的碧水。我們漫步在清幽的小徑上,茂密的古樹,翠綠的竹林,多姿的花卉交相輝映。
園內水面寬闊,池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四周的樓閣軒榭。亭臺樓閣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松鶴相伴。堂屋之間,紅蓮悄然,詩情畫意。每一處亭子,都有精心題寫的詞句,每一座堂屋,都配有寓意深遠的楹聯,那些漏窗漏墻,光影斑駁間,景致若隱若現,如同羞澀的少女,增添了幾分神秘的雅致。
我們站著曲折的廊橋水榭漫步,岸兩側的山石林木夾道相迎。
見水樓在水池西邊,是拙政園一核心景點。該樓與雪香云蔚亭,倚玉軒,香洲隔岸相望。三面環水,兩側傍假山,登樓可見蘇州的靈巖,天平清山、晴天遠眺,可領略“山色有無中”的意境。
據說雨天可觀“遠峰帶云沒,流煙亂雨飄”的空蒙景象,風景極佳。
見山樓旁,紅楓與湖面水霧相得益彰,形成的倒影堪稱一絕。
我們登樓觀景又下來看倒影,美不勝收,流連忘返。
我們繼續漫無目的地四下游逛,見到別具一格的梧竹幽屋亭。
這亭位于拙政園中園池塘的東面,這是一座四角攢尖頂的正方形亭,它外園12根亭柱,內園又設置四面粉墻,形成“亭中藏室”的格局。內壁四面方墻上開設了四個月洞門:我們進入亭子,坐下來,從四個月洞門往外看(70年代游園人極少)。東面冬天可以看到積雪覆蓋的屋檐、西廳對著池塘,種滿代表夏季的荷花和翠柳;南面的白墻和白皮松代表秋季,北面青翠的竹代表春天。
亭內匾額為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文徽文的集字;匾額下“爽借清文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對聯為清末名書法家圤之謙撰寫。
一種說法,“梧竹照居”與吳語“吾足安居”諧同,這很符合蘇州園林大隱于市的淡泊心態。
我們走累了,就來到“與誰同坐軒”坐坐。
“與誰同坐軒”俯瞰是一座扇型建筑。扇子的兩邊各是一個瓶形的門洞,一邊對著北面的倒影樓,一邊對著兩邊的卅六鴛鴦館,軒內的窗、桌子、匾額都是扇形的。
我們坐著息了一下,就到對面的長廊處望向“與誰同坐軒”,就發現后面的笠亭的頂部恰好可以嵌入軒的屋頂,笠亭的錐形屋頂瓦楞形成一柄扇子的柄端,和“與誰同坐軒”的屋頂展形成扇面,一起構成了一幅倒懸的大折扇圖形。
據說是軒的主人為紀念自己家族的發家史(張履謙的祖先擺攤賣扇子)。
與誰同坐軒先有水,后有山,亭臺樓榭皆在左右,是整個拙政園最有智慧的建筑。
拙政園太大了,我倆逛了大半天,才逛了三分之一的地方,大半天過去了,我倆準備回住處了。快到園門口,抬頭一看,北寺塔遙遙相望,五百年的時光仿佛這一刻交融。
出了園門,已經過了中午吃飯的時間,我們就在路上買了蟹殼黃、雙釀團、定勝糕;小王買了薄荷糕、蟹殼黃,蘇州的點心很好吃,就是太甜,不能多吃。吃完點心后,我們繼續游園,來到了滄浪亭。
滄浪亭,建于北宋萬歷年間,曾是南宋名將韓世忠府邸。該亭的造園藝術與眾不同,園外一泓碧水環繞。
我與小王進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蔥郁的竹木。有白紋陰陽竹,全鑲玉竹、斑竹、麻衣竹、龜甲竹等。竹是滄浪亭的傳統植物,更建有“翠玲瓏”館,專門用于賞竹。沿著竹林小徑漫步,感受清新的空氣和幽靜的環境,再往前走是滄浪亭的主體,滄浪亭位于湖中央,湖內側由山石,復廊、榭亭繞圍一周。
園中最大的建筑明道堂坐落在假山東西面,與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等園內其他建筑相輝映。
我對五百名賢祠很感興趣,去觀五百名賢祠壁上刻著的名人石刻像,這些人都與蘇州歷史有關,如春秋時代的伍子胥,白居易……最后是清文學家洪亮吉等500多尊石像為了清代名家顧灑舟所刻,特別珍貴。
看完賢祠,我們去看復廊,那是一條蜿蜒環繞亭山的走廊。那長廊從正廊中間用一白墻分為兩條走道,一側臨園外的水,一側臨園內的山,這種外水內山的布局,在蘇州園林中獨樹一幟。
復廊很長,約50米,嵌著108個精美的花窗,沒有重復且花樣繁多,在眾多漏窗中,以海棠、荷花、石榴、臘梅為主題,以象征春、夏、秋、冬的四個漏窗最為典型。
走完復廊,因為滄浪亭不大,我們又沿著外圍走一圈欣欣賞更多的園林景色,在滄浪亭臨河一側的拐彎處座落著一座水軒。這就是聽雨軒,此軒面北臨流水,很清很小,進入軒內,室有懸匾“陸舟水屋”,為旱船之意。軒名取自杜甫《懷錦水屋止二首》: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霜。
出了聽雨軒去觀魚池看魚,碧綠的池水中,有許多色彩斑斕的魚在水中游動,有的還會躍出水面,看水草上光影穿行,時光在流失,而人的心里是那樣寧靜,坐到太陽西下,我們離開了園林,在路上,我很興奮給小王說:“蘇州的園林太美了,園林中植物與山水的搭配,自然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可惜明天要離開了。”小王也很惋惜看園林的時間太短了!
第四天舉辦會議的單位用車將我們送往無錫。
走進無錫,我們就像走進一幅流動的江南畫卷,古運河畔,白墻黛屋的江南水鄉建筑,小橋流水,煙雨蒙蒙,讓人仿佛置于一幅水墨畫中。太湖濱,波光粼粼,煙波浩渺。遼闊的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明鏡,映射出天空的蔚藍和四季的變化,湖中島嶼眾多,仿佛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這片寬廣的水面上,湖水泛起細微的漣漪,宛如夢境般的景象,讓人心馳神往。
太湖周邊,這里有蜿蜒的柳樹,蔥蘢的濕地,還有綿延的山峰。尤其是春夏季節,湖畔的花朵競相開放,五彩斑斕的色彩與清澈的湖水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幅風景畫。
除了自然風光,白居易、蘇軾等文學巨匠,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大湖的水真美,在陽光的照射下,湖水閃爍著金光,猶如流動的玻璃,當微風吹過湖面湖水,泛起陣陣波瀾,魚兒在水中自由游戲,水鳥在湖面上翩翩起舞。
我在太湖邊轉了好久,贊美著這江南明珠,迷戀著這湖光山色。我去往西北后,有十幾年沒見過江南水鄉,身不由已地想多看看,多轉轉,轉到黿頭渚,又停下來欣賞欣賞。
黿頭渚位于八百里太湖最美的一角,既有海島風情的氣質,又有明媚景致,春日櫻花爛漫,夏日荷花滿塘,秋天紅如火,冬日白雪皚皚,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的無邊風月,及四季美景而吸引游人。
黿頭渚是因為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如果從空中俯瞰巨石,其形狀確實都酷似神龜昂首,加上人為地在湖中建了曲堤,補上了傳神的一筆,更加惟妙惟肖。
我在這山水中盡情地遨游著,直到周圍的同事提醒我該上車了,我才回過神來,坐上車后還回望著逝去的太湖。
中午我們來到惠山古城,這是一條歷史韻味古鎮,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讓你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走在古香古色的街道上,看著兩旁的古建筑和文化遺產,真是非常愜意,古樸和寧靜的氣氛讓人流連忘返。
惠山古鎮是世界最大的祠堂群,有范仲淹、朱熹,顧憲成等名人祠堂,堂內小橋、樓閣亭臺、古鎮茶館,而本地人圍坐一圈,沏一壺綠茶,磕一把瓜子,悠閑愜意。
出了惠山古城,我們又去觀看靈山大佛。靈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佛像造型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形相的記載完成。其氣勢宏偉,莊嚴肅穆。
無錫靈山與佛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的唐代,和尚從西天取經加來,路過無錫靈山,見這里的山川地理形勢與釋迦牟尼佛得道成佛的印度靈鷲山特別相似,就給這個地方取名叫靈山,并在之后建立了靈山祥符禪等。
靈山大伄,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格外壯觀,我登上大佛,俯瞰整個無錫的美景,心情豁然開朗。
這一天,時間過得太快了,等我們回到蘇州,已經是晚上了,大家吃完飯,回旅館休息,第五天早上,會議參與者各回各市了,我與小王相約,如果下次開會再見,我們還一起去游玩。
第二年,全國行業會議在桂林召開,程序基本上與去年相同,會議開了兩天,余下來兩天自由活動,這次小王沒有來。我就獨自去游玩。
第三天,我觀看桂林的山水。
桂林的山,并不像其他地方那么的孤峰突兀,它們仿佛是一群溫文爾雅的君子,坐臥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有的山峰似刀削斧砍,險峻無比;有的山峰則顯和緩,溫柔中透出一種婉約的氣質。
我在桂林的山間行走,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巨大的山水畫中。那山巒起伏,綠樹蔥蘢;山間的溪流清澈見底,溪水在石頭上起伏跌宕,發出悅耳聲音。
桂林的水清澈透明,宛如一塊巨大的翡翠鑲嵌在大地之中,望向漓江,奇峰夾岸,碧水縈回,峭壁垂河,風光旖旎,如同百里畫卷般美麗。
在江上,一身清蓑的漁夫,他們是漓江上的常客,鸕鶿相隨,在茫茫江湖中,他們構成了詩情畫意的景象。
我走走看看,中午回旅館吃飯后,休息一下,沿著漓江漫步,漸漸走到象鼻山附近。
象鼻山源于其山體的形狀,遠觀如一頭巨大的大象,正用長長的鼻子在飲水,那彎曲的山脊,深邃的山坳,構成它獨特的輪廓,仿佛在訴說著千年古城的故事。
垂河的象鼻和象腿之間,有一半圓的山洞,漓水穿洞而過,這是水月洞。
漓水清澈見底,湛藍的湖面偶爾泛起漣漪,似乎為這座名山增添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江面波光粼粼,如同撒下片片金泊,映照出山與水的完美融合,我站在象鼻山的觀景臺,俯瞰整個GL市區,煙?繚繞,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很快到了傍晚,我抬頭望,天空中有紅、橙、黃三色交相輝映,云層不再遮擋陽光的腳步,每一道光芒穿過云隙,如同無數支金色的箭矢射向大地,給萬物鍍上金邊。低頭看河水在這一刻閃耀著細碎的光芒,就象千萬顆鉆石散落在綠色的綢帶上,微風吹過河面,泛起層層漣漪,美得目不暇接。
我不禁感嘆,這真是人間仙境啊!那如詩如畫的景色,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禮。
第四天一早,我云了蘆笛巖。
蘆笛巖,在光明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獲苗,傳說可以做笛子,吹出悅耳動人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
蘆笛巖是一個古地下湖,由于地殼運動形成山洞,后來雨水形成從地下水,從巖石縫隙流入洞中,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沉淀結晶,經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鐘乳石向下延伸;石筍因滴落的水向上生長,石柱、石幔密集如林;它們造型奇特,擬人狀物。在五彩繽紛的燈火配合下,再加上參觀者自己的想象,看它們就像盤龍寶塔,園頂蚊賬,原始森林;也有專門的景點:獅嶺朝霞、高山飛瀑,蘑菇山,簾外云出,魚尾峰,雄獅送客,最大最寬闊處就是水晶宮。
我沿著燈光,邊走邊欣賞這奇妙的地下世界,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工妙筆。
洞內溫度比較低,最后我走得很快,出來后感到舒服了。洞內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比比皆是,與洞外群山環繞,碧水清波,岸柳婆娑相輝映,天然成趣,好一個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引游人紛踏而至的瑰寶,這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從蘆笛巖出來,我去了地貌奇特的獨秀峰。
獨秀峰在廣西師范大學里,周圍都是平地,就它山峰突兀而起,形如刀削斧砍,如一把利劍直指蒼穹。
獨秀峰被稱為“南天一柱”。獨秀峰是市區中心,也是桂林城的“王氣”和“文氣”的匯集之地。
我在獨秀峰瀏覽,周圍的游人很少,我在滿山蒼翠的石階慢慢攀登,先觀賞石刻。
獨秀峰摩崖石刻,歷經千年滄桑,從唐代建中元年開始,一直延續至宋、元、明、清及民國時期。
現在的石刻數量僅104件,遍布于山峰四周,尤其以南山的太平巖以及西面登山道到山頂一帶最為密集。
石刻包括書法,刻像詩文等多種形式,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其中“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南宋時期王正功所題,這句詩使桂林山水名揚天下。
我走走停停,沿著306級石階到達峰頂,憑欄遠望,可以俯瞰桂林整座城市,環列諸山,則如群臣朝拜,形成“孤峰不與眾山倚”的王者氣象,笑傲群山,堪稱“群山之首,眾山之王”。
在回旅館的路上,我由衷感慨:
桂林真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高聳入云的峰林,秀美如畫的田園,碧波蕩漾的湖水,地貌奇特的地下溶洞;構成一幅得天獨厚的畫卷。人在畫中游,呼吸不再是生理的需要,而是一種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吐納;養生不再是身體上的修煉,更是一種心靈的凈化。
我們剛到桂林,旅館的服務員告訴我們: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風景勝桂林。陽朔被譽為桂林之冠,處處漫著水墨丹青之感。唐代大文豪韓愈曾經形容陽朔: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這也是對陽朔迷人風光的最佳描繪。
我沒有時間去陽朔了,明天我就要返程了。
當火車徐徐馳出桂林站,我還從窗口看向桂林,最后向桂林告別:別了,桂林,我會記住這片神奇的土地,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