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自洪武皇帝我丈夫改革中的海禁政策非常不合理,因為閉關鎖國只會使我們泱泱大國落后去我華下之后的國家,我要向我四兒子一樣使行開放制度”這個就有反對閉關鎖國的大臣走出來:“陛下,我們華下民族無其不有,沒有閉要與別的國家做生意,所以不贊成”馬皇后:“自從朕復活以后,馬皇后端坐于奉天殿龍椅上,指尖輕撫著案頭那份泛黃的《大明會典》。殿外春雷隱隱,雨絲斜斜地打在琉璃瓦上,仿佛六百年前她最后一次闔目時金陵城的那場暮雨。階下群臣鴉雀無聲,唯有鎏金銅鶴香爐吞吐著裊裊青煙,將殿內凝重的氣氛纏繞得愈發密實。
“列位可知元祐年間泉州港的盛況?“她忽然開口,聲音清越如碎玉,“十二國商賈云集,市舶司歲入白銀八十萬兩。彼時海船載來的不單是胡椒蘇木,更有大食的天文歷法、高麗的活字印刷。洪武初年太醫院編纂《普濟方》,其中三成藥材圖譜皆源自三佛齊貢使進獻的《南洋本草》。“
兵部尚書王瓊出列作揖:“陛下所言確是前朝舊事,然自倭寇猖獗以來,閩浙沿海十室九空。永樂十九年寧波雙嶼港慘案,三百漁民被紅毛番剝皮懸桅......“
“所以更要造船!造比三寶太監寶船更大的戰船!“馬皇后霍然起身,織金龍紋的翟衣在燭火中泛起粼粼波光。她指向殿外朦朧雨幕,仿佛能望見長江口浩蕩的波濤:“當年鄭和船隊七下西洋,帶回來的豈止是麒麟與龍涎香?占城的水稻良種讓江南畝產翻倍,渤泥國的造船術使得龍骨拼接嚴絲合縫。而今佛郎機人的鐵炮射程已達三里,而我們還在用洪武年間的碗口銃!“
戶部侍郎錢寧捧著笏板冷笑:“市舶之利不過剜肉補瘡。嘉靖三十七年開月港,當年白銀外流四十萬兩,景德鎮窯工為趕制外銷瓷竟將御窯青料摻入民窯......“
“這正是癥結所在!“馬皇后抓起案上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瑩潤的釉面映出她眸中跳動的火焰:“若繼續鎖國,官窯永遠只會燒制程式化的龍鳳紋。而濠鏡澳的佛郎機商人,去年已從波斯購得蘇麻離青配方——他們燒出的青花發色,比宣德窯更艷三分!“
殿角銅壺滴漏聲聲催人,雨勢漸急。通政使楊慎忽然出列,蒼老的聲音帶著顫意:“老臣記得正統十四年,也先鐵騎破居庸關時,正是靠走私商人獻上的漠北地圖......“
“楊閣老說得透徹。“馬皇后步下丹墀,翟衣曳地的金線在青磚上劃出璀璨星河,“當年瓦剌能得地圖,正因我們閉目塞聽!弘治年間廣東布政使焚毀《坤輿萬國全圖》,卻不知歐羅巴人早將大明疆域測繪得分毫畢現!“
她忽然停在工部尚書面前,指尖點向其懷中露出的半截書冊:“嚴大人袖中這本《泰西水法》,可是徐光啟新譯的?“老臣頓時面如土色,卻見皇后已轉身高聲道:“傳旨!即日起重開月港、泉州、寧波三處市舶司。著兵部仿制佛郎機火炮,工部籌建皇家格物院,凡海外新奇器物,無論天文歷算、火器機械,悉數收錄研究!“
“陛下三思!“禮部尚書撲通跪地,“夷狄禽獸,其術皆奇技淫巧。昔年王振引進西域自鳴鐘,引得宮中奢靡成風......“
馬皇后忽然輕笑,從袖中取出一物。群臣凝神細看,竟是枚黃銅所制的懷表,表蓋鐫刻著精密的羅馬數字。“這是哀家蘇醒后,命錦衣衛從濠鏡澳購得的。“她咔嗒打開表蓋,清脆的機械聲在殿內回響:“此物機關之巧,堪比諸葛木牛流馬。但諸位可知,其中游絲發條需用滇南精鋼,齒輪咬合要算圓周密率——而這些技藝,我華夏早在《考工記》《九章算術》中便有雛形!“
驚雷炸響,電光透過雕花長窗,將皇后手中的懷表照得雪亮。她環視噤若寒蟬的群臣,語氣忽轉悲涼:“哀家猶記洪武八年,高麗使臣獻上《農桑輯要》,先帝當即將書中'火耕水耨'之法頒行天下。如今呢?我們守著《天工開物》卻不知改進,看著《武備志》卻造不出新銃!“
雨聲中忽然混入隱約鐘鳴,奉先殿方向傳來渾厚的報時聲。馬皇后閉目聆聽,再睜眼時眸光如電:“傳哀家口諭:三個月后端午大朝,凡六品以上官員需攜海外新奇之物覲見。佛郎機懷表也好,暹羅稻種也罷,便是紅毛番的羊毛襪子也可——但須附詳實說帖,違者罰俸三年!“
“陛下!“始終沉默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突然匍匐在地,“宮中舊例,外邦貢品皆需經內承運庫......“
“從今日起,沒有貢品,只有商品。“馬皇后將懷表重重按在龍案,表面琉璃應聲碎裂,露出其中精密的齒輪組:“傳旨各市舶司:番商來朝,取消'勘合貿易'舊制。無論佛郎機人、波斯人還是暹羅人,只需按章納稅,皆可自由交易——記住,我們要的不是朝貢的虛名,是實實在在的火器圖紙、醫書藥方!“
驚雷再起,震得殿頂琉璃脊獸微微顫動。馬皇后望著檐角吞脊的螭吻,恍惚看見鄭和寶船上的銅麒麟在浪濤中昂首長嘯。她伸手接住從窗隙飄入的雨絲,輕聲呢喃:“這場雨,下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