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的鎏金銅鐘敲過申時三刻,姜府西跨院的紫藤花架下,傳來三聲短促的蟬鳴。
姜挽月輕按假山上的蓮蓬,青石板應(yīng)聲而開,露出一條幽深的地道。
地道盡頭是間三丈見方的暗室,四壁嵌著蜂蠟燈,將七張梨花木長桌照得透亮。
姜珩剛坐下,手中的算盤便“噼啪“敲起:“承煜,把今早盧相袖口的翡翠珠子數(shù)再報一遍。“
姜承煜早已褪去官服,換上件洗得發(fā)白的青衫,活脫脫像個賬房先生。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銅框眼鏡,指尖在算盤上翻飛:“左袖三顆,右袖五顆,其中兩顆有冰裂紋——和去年江南織造進貢的次品相符。“
“次品?“
謝明薇正往銅爐里添沉水香,聞言輕笑一聲,“盧相倒是節(jié)儉,次品翡翠都要攢八顆,難怪國庫虧空的銀子,夠買他袖口的珠子堆成山了。“
“母親,您看這個。“
姜硯之晃著從盧相之子馬車里順來的密信,信箋上只有幾行歪扭的詩:“秋風起,菊花殘,玉門關(guān)外馬不前。“
他隨手扔在桌上,折扇敲著腦袋,“這酸詩能藏什么玄機?難不成盧相兒子真以為自己是李太白?“
姜挽月接過信箋,對著燭光細看,忽然發(fā)現(xiàn)紙紋間隱著淡淡墨跡。
她取出袖中銀簪,在硯臺里蘸了蘸清水,輕輕涂抹在詩行上,淡青色的小楷漸漸顯形:“鹽引三十萬,經(jīng)海運,抵登州。“
“海運?“姜珩的算盤突然卡住,渾濁的老眼泛起精光,“盧相竟敢私扣朝廷鹽引,走海運倒賣?難怪今年兩淮鹽商頻頻鬧事,原來都被他截了胡!“
姜承煜的算盤再度響起,這次卻算的是另一筆賬:“三十萬鹽引,按市價可換戰(zhàn)馬六千匹,若經(jīng)海運繞過關(guān)稅,利潤能翻三倍......“他忽然停住,看向父親,“爹,您說他敢這么做,背后是不是有人撐腰?“
暗室里突然靜了下來。
謝明薇的沉水香燃到盡頭,火星明滅間,姜珩的臉色格外凝重:“能讓盧相鋌而走險的,除了宮里那位......“他沒有說下去,只是用算盤敲了敲桌面,這是姜家暗語——涉及皇室,不可輕論。
“不管背后是誰,咱們得先把這鹽引的消息坐實。“
姜挽月將顯影后的信箋折好,收入袖中,“明日我去百草堂一趟,探探蕭硯的口風。“
“不行!“姜硯之立刻反對,折扇“啪“地收攏,“那家伙神神秘秘的,鬼知道是不是盧相的人?“
謝明薇卻搖頭輕笑:“硯之,你以為今早朝堂上,那封'盧相私扣賑災(zāi)款'的紙條,是怎么到陛下手里的?“
她看向女兒,眼中閃過贊許,“七皇子的藥廬,怕是比咱們的暗室還深呢。“
暗室的燭火忽然晃了晃,一道黑影從屋頂掠過。
姜珩抬頭看向通氣孔,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既然來了,何不一起來算算賬?“
屋頂瓦片輕響,蕭硯身著青衫,手持藥瓶,翩然落入暗室。
他掃了眼桌上的顯影信箋,忽然輕笑:“姜家的'清水顯影術(shù)',倒是和我百草堂的'雪頂紅'有得一拼——表面清白,內(nèi)里藏刀。“
姜挽月看著他手中的藥瓶,認出是自己今早落在茶宴上的胭脂盒:“七皇子的'順風耳',倒是比我姜家的蟬鳴暗號快多了。“
她指尖輕點桌面,“說吧,你跟蹤我們,究竟想干什么?“
蕭硯挑眉,將藥瓶拋給她:“自然是來談生意——“
他看向姜珩,“鹽引換戰(zhàn)馬,吐蕃的商隊已經(jīng)在玉門關(guān)外等了三天,不知道姜家的算盤,愿不愿意和我的藥廬共算一筆?“
暗室里,算盤聲、折扇聲、沉香燃燒的噼啪聲交織在一起。
姜挽月打開藥瓶,里面躺著顆鴿血紅的藥丸,正是今早謝明薇送給蘇懷柔的同款。
她忽然輕笑,將藥丸納入袖中:“生意可以談,但七皇子得先回答我——“她指了指蕭硯袖口的毒花刺繡,“雪頂紅的花語,真的是'碰我者死'?“
蕭硯看著她眼底的狡黠,忽然轉(zhuǎn)身走向地道:“姜姑娘不妨親自來藥廬試試,我保證......“他回頭時,袖中銀針一閃,“比盧相的鹽引,有趣得多。“
地道的石門緩緩閉合,姜硯之忽然跳起來:“這小子居然敢威脅妹妹!爹,咱們要不要......“
“急什么?“姜珩敲了敲算盤,“能和咱們姜家算明細賬的,從來都不是敵人。“
他看向謝明薇,“明薇,把那瓶'假死藥'準備好——“老眼中閃過精光,“咱們的生意,該讓盧相先嘗嘗'血本無歸'的滋味了。“
暗室里,蜂蠟燈重新亮起,七張長桌上,算盤聲再度響起。
這一次,算的不再是國庫虧空,而是盧相集團的崩塌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