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云嶺山頂的霧氣還未散盡,蘇染卻早早起了身。她把昨天晚上熬夜繡好的六枚“山紋圖樣”掛件整整齊齊地裝進竹簍,又重新打印了一張講繡流程的圖解表,貼在了村小學舊教室的門上。
“第一場山語講繡會”,今天正式開始。
她站在門前,深吸一口氣,把小音響調試好,打開手機直播,掛在窗框上。攝像頭對準屋內一角,那是她精心布置過的講繡臺,鋪著粗麻布墊子,上面放著染線、繡樣、成品、還有祖上傳下來的老圖騰本。
直播標題寫得很簡單——【來自山里的手藝:一場關于“回紋”的講述】
最早來的,是李嬸。
她一手抱著自家小孫女,一手提著一把破舊的馬扎:“我們就坐后頭,不礙你事兒?!?/p>
蘇染趕忙迎上去:“嬸您快請,里面有干凈坐墊,喝茶不?”
“喝一口,看你怎么講?!?/p>
接著是王阿姨和她的老姐妹們,她們是村里刺繡手最穩的幾位長輩,蘇染從小就跟著她們學過花邊走針。她們來的時候一邊嗑瓜子,一邊笑:“小染回來能做這事兒,算是把老蘇家的臉找回來了。”
蘇染聽了這話,心里暖了一截。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抱好奇或善意。
村口鐵匠鋪的劉大爺站在門口望了半晌,撇嘴道:“這繡繡畫畫的,有什么用?現在又不是舊社會?!?/p>
他沒進門,只是在周圍瞎轉,似乎怕自己“被傳染”了似的。
蘇染看在眼里,沒說什么。
上午十點整,講繡會正式開始。
她把話筒打開,站在講繡臺前,環視了一圈。
“謝謝大家來聽我講一講山里的‘回紋繡’。這門繡法,其實不只是圖案那么簡單,它背后藏著山的形、云的走向、水的折線,甚至一條村的命脈?!?/p>
她聲音不大,但清清楚楚,像溪水一樣慢慢流進每個人耳朵里。
“我奶奶跟我說,回紋不是畫,是路。是一代又一代人從山中走出去、再走回來的路?!?/p>
臺下不少人低下了頭。
“今天我教大家一針一線繡下去的同時,也想說——這不是浪漫,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能拿出去和別人講的‘家底’?!?/p>
與此同時,直播間的彈幕也在飛快刷屏:
【畫面太美了,真的好想摸一摸那個掛件】
【主播好溫柔……我第一次聽人這樣講一塊圖騰】
【我是設計院實習生,可以合作嗎?】
【我們村有傣族染布,突然覺得能不能也做直播】
【這姑娘好棒!哪里可以下單?我想買兩個!】
蘇染看到這些留言,心頭一熱。
她輕聲念了一句:“山有靈,語當回?!?/p>
講解結束后,她開始手把手教學。
小孫女坐在李嬸懷里,看著蘇染穿針引線,小聲問:“姐姐,為什么你繡得比奶奶還快?”
蘇染彎起眼:“因為我小時候繡慢了,會被奶奶彈耳朵?!?/p>
一屋子人都笑了。
忽然間,一道低沉的男聲從屋角響起:“這針腳,是你外婆留下的‘雙線回折’手法吧?”
蘇染一驚,抬頭看,是從未說過話的魏老爺子。他曾是村里的民俗教師,也是蘇染母親的啟蒙師。
“我記得你媽也試過帶著我們村做過這事,但當時沒人理?!蔽豪蠣斪勇酒穑艾F在你再提,她若有知,也該放心了?!?/p>
蘇染鼻頭發酸,鄭重鞠了一躬。
講繡會結束,蘇染打開直播后臺,數據顯示:
【同時在線觀眾:1846】
【最高點贊:9034】
【新增私信:27】
【合作意向:5】
她屏息許久,默默點下“保存回放”。
而此時,村小學教室外的老石墩上,落了一片紅葉。風吹起那片葉子,它被輕輕卷起,在半空轉了一圈,悄然飄落在祖廟門前。
那晚,蘇染夢里又看見了那道霧色身影。
不是清晰可見的人形,而是一道被圖騰紋樣包裹的模糊輪廓,立于風中。
耳邊響起系統音提示:
【文明守護系統:夢境模塊加載中】
【評估宿主當前文化影響力:初步喚醒階段完成】
【第二階段指引關鍵詞:修心】
她望著那道身影,不語。
系統沉聲回響:
【眾心難聚,傳承需引。宿主是否愿承擔集心任務?】
【系統使命:記錄與延續文化,使其千年之后仍可被人憶起?!?/p>
蘇染低聲問:“如果有一天沒人再記得,它還會留下來嗎?”
【系統回應:只要傳承曾被喚醒,它將留下痕跡?!?/p>
她低頭,忽見繡線上浮出一道極淡極淡的光芒,在夢中閃了一瞬,便消失無蹤。
她知道,那不是夢做的巧合,而是山的意志——回應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