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復仇女皇

第四十八章:垂簾聽政

夏日的京城,悶熱非常。剛過午時,太陽就像一個巨大的火球懸掛在天空中,將熾熱的陽光毫不留情地傾瀉在大地上。宮墻內外,樹葉無精打采地垂著,連蟬鳴聲也顯得有氣無力。

沁芳宮內,蕭芷涵正在批閱奏折,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雖然宮中已經鋪設了冰盆,但這樣的酷暑天氣,仍讓人感到不適。

正在這時,春香匆匆走進內室,面帶喜色:“娘娘,大喜事!鎮國公一族押解入京了!“

蕭芷涵聞言放下手中的奏折,神色嚴肅:“送到哪里了?“

“已經關入天牢,皇上命刑部尚書親自審問。“春香低聲道,“不過,皇后娘娘已經去求見皇上了。“

蕭芷涵嘆了口氣:“皇后終究是鎮國公的孫女,血脈相連,情理之中。“她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天際,思緒萬千。

自從魏王李玄策平定南疆叛亂,押解鎮國公一族回京,整個京城的氣氛就變得緊張起來。皇帝下令秘密審訊,防止任何人干預。鎮國公徐浩天在南疆為非作歹多年,證據確鑿,無可辯駁。然而,皇后作為徐家女兒,面臨著血脈與忠誠的兩難抉擇。

大明宮內,皇后徐氏跪在延德帝面前,淚流滿面:“陛下,臣妾知道父族有罪,但求陛下看在我們夫妻一場的情分上,饒他們一命!“

延德帝面無表情地看著皇后:“皇后,你可知道你父族犯下了什么罪?“

“臣妾知道。“皇后低垂著頭,聲音顫抖,“但他們畢竟是臣妾的血親...“

延德帝冷笑一聲:“好一個血親!你可知道你父親和兄長在南疆是如何對待百姓的?他們強占百姓良田,將原主趕盡殺絕;為修建別院強拆民居,反抗者當場處死。他們濫殺無辜,僅僅因為一句不滿的話就能下令將一個村子的男丁全部斬首,婦女兒童賣為奴隸。他們在南疆賣官鬻爵,州府官員位置明碼標價。最可惡的是,他們竟然勾結南詔,意圖叛國,甚至敢于起兵造反!皇后,這樣的罪行,你認為朕能輕易饒恕嗎?“

皇后聽完,面色蒼白如紙,渾身顫抖。她從未想過父族會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一時間,她不知該如何為父族辯解,只能俯首痛哭。

“臣妾知錯了!臣妾愿意放棄皇后之位,入冷宮,只求陛下能饒我族人一命!“皇后突然抬起頭,聲音悲切。

延德帝冷冷地看著她:“你以為,放棄皇后之位就能抵消他們的罪行嗎?朕會考慮你的請求,但不要抱太大希望。你先回去吧。“

皇后見皇帝態度堅決,只能含淚退下。她明白,以丈夫的性格,族人恐怕難逃一死。但為了家族,她必須盡力一試。

皇后離開后,延德帝立即召集朝中重臣商議鎮國公一案的處理方案。大殿內,朝臣們各抒己見。

“陛下,鎮國公徐浩天謀反叛國,罪不容誅!按律當誅九族!“刑部尚書嚴肅地說。

戶部尚書附和道:“鎮國公利用職權,強占良田,貪污軍餉,致使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此等行為,應當從重處罰!“

一位老臣站出來,拱手道:“陛下,徐家雖然罪大惡極,但皇后畢竟是徐家女兒。若處死徐家滿門,恐怕會對皇后造成極大打擊。臣建議,可以只處決主犯,其余人流放邊疆。“

延德帝沉吟片刻,問道:“刑部尚書,按我朝律法,此案應當如何判決?“

刑部尚書躬身答道:“回陛下,按律,造反必須誅九族。首犯鎮國公徐浩天和世子徐元志、世孫徐德輝等主要罪犯必須斬刑,其余共犯全部絞首。“

延德帝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色,隨即又恢復了嚴肅的表情:“既然如此,朕準了。“

他心中暗自慶幸,這正合他的意愿。自從登基以來,他一直想要鏟除鎮國公這個心腹大患,如今終于有了機會。雖然口頭上表示會考慮皇后的請求,但他心中早已決定要將徐家斬草除根。

次日,皇后徐氏得知朝廷決定處死徐家滿門的消息,驚慌失措地再次前往大明宮求見皇帝。

“陛下,求您饒恕我的家人!臣妾愿意以死謝罪!“皇后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延德帝面無表情地看著她:“皇后,此事已定,不必再提。“

皇后聞言,緩緩取下頭上的鳳冠,雙手奉上:“陛下,臣妾愿自請冷宮,只求陛下能饒我族人一命!“

延德帝冷笑一聲:“皇后,你太天真了。徐家的罪行累累,豈是你一人能夠贖清的?朕念在夫妻多年的情分上,不追究你的放肆言語。你回去好好想想吧。“說完,他拂袖而去,留下滿面淚痕的皇后跪在殿中。

離開大明宮,延德帝徑直來到沁芳宮。剛一入內,他就看到蕭芷涵正在翻閱奏折,心情頓時好了許多。

“愛妃,朕來看你了。“延德帝微笑著走上前。

蕭芷涵連忙起身行禮,然后請皇帝坐下。她知道皇上心情不佳,便命春香奉上茶點,留下他們二人單獨談話。

延德帝坐下后,長嘆一口氣:“皇后今天又來求情了。“

蕭芷涵輕聲問道:“皇后為難陛下了?“

延德帝苦笑一聲:“她竟然摘下鳳冠,請朕廢除后位,自請冷宮,只求朕饒她族人一命。朕心中有愧,畢竟皇后為朕付出了十幾年的青春。可徐家的罪行...朕實在無法饒恕。“

蕭芷涵沉思片刻,說道:“皇后畢竟是徐家女兒,血脈相連,一時難以接受也是情理之中。陛下心中有愧,不如多去陪陪皇后,給她一些安慰。“

延德帝驚訝地看著蕭芷涵:“愛妃竟然為皇后說話?“

蕭芷涵微微一笑:“陛下,我并非為皇后說話,而是為陛下著想。皇后與陛下是少年夫妻,一起生活了十幾年。如今她的族人即將被處死,心中自然悲痛。若陛下能在這時給予她一些關懷,或許能減輕她的痛苦,也能減輕陛下的愧疚。“

延德帝沉思良久,點了點頭:“愛妃說得對。朕與皇后畢竟是夫妻一場,她的族人做錯了事,與她無關。朕會去看看她的。“

蕭芷涵內心嘆息,她知道先帝和陛下不想世家之女生下皇子,所以皇后一直未孕。而皇后身為鎮國公孫女,一旦生下皇子,勢必會引起更大的爭端。這次殺盡皇后的族人,皇帝心中確實有愧。如今她勸皇帝去安慰皇后,一方面是真心為皇帝著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平息皇后的怨恨,防止她做出過激行為。

接下來的幾天,延德帝果然抽出時間去看望皇后。皇后表面上對皇帝的到訪表示感謝,但內心卻已經徹底絕望。她明白,無論自己如何懇求,族人的命運已經注定。

然而,她并未放棄最后的努力。在一次皇帝前來看望時,皇后忽然提出希望能為家人準備一些飯菜送到天牢,讓他們在臨死前吃頓好的。

延德帝思索片刻,點頭同意了:“準了。“

皇后感激地行禮:“謝陛下恩典。“

日子一天天過去,徐家的審判結果終于塵埃落定。正如朝臣們所建議的,首犯鎮國公徐浩天和世子徐元志、世孫徐德輝被判斬刑,其余徐家族人全部絞首。

秋風蕭瑟的一天,刑場上,徐家滿門被處決。皇后徐氏親眼目睹了家人的死亡,但她的臉上卻沒有任何表情,只是靜靜地看著,仿佛事不關己。

回到宮中,皇后親自收斂了族人的尸體,然后放了一把火,將所有的遺骨一起焚燒。她站在火光中,臉色慘白,眼神空洞,像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當晚,延德帝前來安慰皇后。出乎他的意料,皇后竟然非常平靜,甚至主動為他斟茶倒水,問寒問暖。

“皇后,你...還好嗎?“延德帝有些不安地問道。

皇后微微一笑:“臣妾很好。既然事已至此,臣妾也只能接受。陛下為國事操勞,臣妾不敢再添麻煩。“

延德帝松了一口氣,心中的愧疚也減輕了幾分。他沒有注意到,皇后在準備茶水時,眼中閃過的一絲冷意。

接下來的十天里,皇后每天都親自為皇帝準備飯菜,態度恭敬,言語溫和,讓皇帝感到既意外又欣慰。他以為皇后已經接受了現實,決定重新開始。

然而,皇帝不知道的是,皇后在每一次的飯菜中都悄悄加入了微量的河豚毒素,劑量剛好不會立即致命,但長期累積后足以致人于死地。而皇后自己也在吃著同樣的食物,她已經決定與皇帝同歸于盡。

第十天晚上,皇帝與皇后一同用膳。這一次,皇后加入的毒素比往常多了一些。飯后,皇帝突然感到胸口一陣劇痛,呼吸困難。

“皇后,我...我感覺不舒服...“延德帝艱難地說著,面色發青。

皇后冷笑一聲,緩緩走到皇帝面前:“陛下,這些天的飯菜可合口味?“

延德帝瞪大眼睛,終于明白了什么:“你...你下毒...?“

“不錯。“皇后面無表情地說,“這些天來,我一直在飯菜中加入河豚毒素。今天,是最后一次。陛下,我們就此作別吧。“

皇后自己也開始感到呼吸困難,但她的臉上卻露出了解脫的笑容。

“陛下,您知道嗎?這些年來,臣妾知道自己為何無法生育——每日的飲食里都有藏紅花,環境中時常燃著麝香,甚至每日的補湯中也暗藏避孕之藥。為了家族和您,臣妾一直隱忍退讓,從未提及此事。“皇后的聲音變得尖銳而刺耳,充滿了十幾年來積壓的怨恨。

她痛苦地笑著繼續道:“我們成親十七年,您從未真心待我。臣妾明白,是因為我是鎮國公孫女,一旦我生下皇子,我父族的勢力會更加壯大,這是您不愿看到的。您為何要娶我?不過是為了束縛我族人,讓他為您所用!而如今,您得到了您想要的一切,便毫不猶豫地斬草除根,趕盡殺絕!“

延德帝掙扎著想要反駁,但毒素已經侵入他的五臟六腑,讓他無法言語。

皇后凄涼地笑道:“陛下,這就是我對您的報復。您殺我全族,我便與您同歸于盡。您奪走了我的幸福,毀了我的家族,讓我在宮中孤獨終老,如今我只能以死明志。來世,我再也不會入帝皇家,寧愿做個平凡女子,嫁與良人,生兒育女,過那安詳幸福的一生,而非身居高位卻被困于金絲籠中,日日提心吊膽,處處受人算計!“

皇帝掙扎著想要呼救,但毒素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他的聲音微弱得幾乎聽不見。皇后則平靜地坐在一旁,看著皇帝痛苦地掙扎。

不知過了多久,一名宮女進來收拾碗筷,發現皇帝和皇后都倒在地上,立刻驚慌失措地呼救。太醫們聞訊趕來,發現皇后已經斷氣,而皇帝只剩一口微弱的氣息。

經過緊急救治,皇帝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已經極度虛弱,臥床不起。太醫們診斷,皇帝體內的毒素已經累積太多,恐怕難以完全清除,情況不容樂觀。

消息傳出,朝野震動。大臣們紛紛進宮探視皇帝病情,同時也開始考慮后繼問題。蕭芷涵的兒子元琮年僅四歲,若立為皇帝,必須有人輔政。

太醫院院使滿面愁容地來到沁芳宮,向蕭芷涵稟報皇帝的情況:“貴妃娘娘,皇上的情況不容樂觀。毒素已經侵入五臟六腑,恐怕...恐怕時日無多了。“

蕭芷涵聞言,面色蒼白,但很快就鎮定下來:“太醫盡力救治,不可放棄。本宮這就去看皇上。“

皇帝的寢宮內,延德帝躺在床上,面色灰白,呼吸微弱。見蕭芷涵進來,他勉強睜開眼睛,艱難地伸出手。

蕭芷涵上前握住皇帝的手,淚水不禁流下:“陛下...“

延德帝虛弱地開口:“愛妃...朕恐怕時日無多了...元琮年幼...朝中局勢復雜...朕擔心他繼位后...會有危險...“

蕭芷涵擦干淚水,堅定地說:“陛下放心,臣妾一定會保護好元琮,輔佐他成為一代明君。“

延德帝點了點頭:“朕相信你...朕打算...立你為皇后...輔佐元琮繼位...你可愿意?“

蕭芷涵跪下行禮:“臣妾愿意肝腦涂地,為陛下分憂,為元琮盡心。“

延德帝微微一笑:“好...朕這就召集大臣...宣布此事...“

很快,朝中重臣齊集皇帝寢宮。延德帝強撐著坐起來,宣布了自己的決定:“朕感覺時日無多,決定立皇子元琮為太子,待朕駕崩后即位。朕還決定,立蕭貴妃為皇后,輔佐新帝處理朝政。此事,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大臣們面面相覷,有些猶豫。有些老臣對女子垂簾聽政心存疑慮,但看到皇帝堅定的眼神,也不敢多言。

禮部尚書站出來,拱手道:“陛下,自古以來,未有女子垂簾聽政之先例。蕭貴妃雖賢良,但畢竟是女子,恐怕難以掌控朝政。“

延德帝正要開口,卻突然咳嗽起來,一口鮮血噴出。太醫們連忙上前救治,大臣們也嚇得噤聲。

休息片刻后,延德帝虛弱地說:“朕意已決,不必再議。即刻擬旨,立元琮為太子,蕭貴妃為皇后,輔政聽政。“

大臣們見皇帝態度堅決,只能領命而去。蕭芷涵留在皇帝身邊,細心照料。

“愛妃...“延德帝虛弱地呼喚。

蕭芷涵立刻上前:“陛下有何吩咐?“

延德帝艱難地說:“朕有一事相托...魏王李玄策...是朕最信任的人...他正在南疆...你立刻派人...召他回京...助你輔政...“

蕭芷涵神色嚴肅地點頭:“臣妾遵旨。陛下放心,臣妾這就派人去南疆,召魏王回京。“

當晚,蕭芷涵立即派心腹前往南疆,傳召魏王李玄策和黑元志回京。同時,她也開始安排自己的勢力,為即將到來的權力交替做準備。

三日后,延德帝的病情急轉直下。太醫們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皇帝的生命一點點流逝。

臨終前,延德帝握著蕭芷涵的手,艱難地說:“愛妃...朕這一生...有太多遺憾...唯一慶幸的是...遇到了你...元琮就拜托你了...“

蕭芷涵淚如雨下:“陛下...臣妾一定會照顧好元琮,讓他成為一代明君,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延德帝微微一笑,然后閉上了眼睛,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出,朝野一片哀慟。按照先皇遺詔,四歲的太子元琮即位,年號“永昌“。蕭芷涵被尊為皇太后,垂簾聽政,輔佐新帝處理朝政。

登基大典上,蕭芷涵特意命人將整個太極殿布置得莊嚴肅穆。金色的龍柱上纏繞著白色的絮帶,象征對先皇的哀悼;紅色的地毯從大殿門口一直鋪到龍椅前,象征著新朝的希望。

元琮身著明黃色的龍袍,頭戴小小的冕旒,在宮人的攙扶下,一步一步走向龍椅。雖然年僅四歲,但他的表情異常莊重,仿佛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

當元琮坐上龍椅時,整個大殿一片寂靜。蕭芷涵站在一旁,神色肅穆。太監高聲宣讀先皇遺詔,宣布太子元琮即日登基,年號“永昌“。同時,尊蕭后為皇太后,垂簾聽政,輔佐新帝。

讀罷遺詔,文武百官齊齊跪下,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元琮在龍椅上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一絲與年齡不符的睿智。蕭芷涵看著這個稚嫩卻堅強的孩子,心中充滿了欣慰和希望。

登基大典后,蕭芷涵立即著手處理朝政。她首先在宮中設立了專門的書房,每日教導元琮讀書識字,學習治國之道。同時,她也開始重新梳理朝中各派勢力,制定切實可行的國家發展策略。

半個月后,魏王李玄策和黑元志終于從南疆趕回京城。他們立即覲見太后和小皇帝,匯報南疆的情況。

“南疆現在情況如何?“蕭芷涵坐在簾后,問道。

魏王李玄策拱手回答:“回太后,南疆各部落基本穩定,但鎮國公府的舊部仍有不臣之心。臣離開時,已經布置妥當,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故。不過,臣建議盡快派遣得力官員前往接管,以防不測。“

蕭芷涵點頭道:“魏王所言極是。本宮已經考慮到這一點,準備派遣幾位德才兼備的官員前往南疆。“

接著,她又問黑元志:“黑元志,南疆的財政情況如何?“

黑元志躬身答道:“回太后,南疆財政混亂不堪。鎮國公府多年來中飽私囊,導致官倉空虛,民不聊生。臣建議立即撥款賑濟,同時重建稅收制度,整頓財政。“

蕭芷涵沉思片刻,說道:“你的建議很好。本宮會命令戶部撥款,救濟南疆百姓。同時,也要徹查鎮國公府的財產,將贓款追回,用于改善民生。“

商議完南疆事務,蕭芷涵又問道:“魏王,先皇臨終前特意叮囑,要你回京輔佐新帝。如今朝局復雜,本宮需要你的協助。“

李玄策鄭重地回答:“臣愿意盡心輔佐陛下和太后。先皇對臣有舉薦之恩,臣定當竭盡全力,回報先皇的恩德。“

蕭芷涵滿意地點點頭:“那好,本宮決定任命你為兵部尚書,負責軍務。黑元志為戶部侍郎,協助處理財政事務。你們二人務必勤勉盡責,不負本宮和先皇的期望。“

李玄策和黑元志齊聲應是:“臣遵太后懿旨!“

任命公布后,朝中一些老臣對此頗有微詞。他們不敢得罪魏王,都認為,黑元志資歷尚淺,不適合出任戶部侍郎。然而,蕭芷涵堅持己見,不為所動。

為了爭取更多大臣的支持,蕭芷涵開始有計劃地接見各部重臣,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建議。她首先召見了六部尚書,詳細詢問各部門的工作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太后垂簾聽政,乃是先皇的遺愿,臣等自當全力支持。“戶部尚書王大人恭敬地說,“只是,有一些老臣因循守舊,認為女子不宜干政,太后需加小心。“

蕭芷涵淡然一笑:“本宮明白。不過,本宮垂簾聽政,不過是為了輔佐新帝,待新帝長大成人,自然會歸政于他。這一點,諸位愛卿可以放心。“

接著,她又詳細詢問了各部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戶部尚書提到國庫空虛,急需開源節流;兵部尚書則反映邊境緊張,需要加強防備;禮部尚書談到科舉選才的種種弊端;工部尚書則建議加強水利建設,增加糧食產量。

蕭芷涵一一記下,然后說道:“諸位愛卿的建議很好。本宮會認真考慮,盡快拿出解決方案。國家興旺,需要我們同心協力,共同努力。“

會見結束后,蕭芷涵立即召集魏王李玄策和黑元志,商議國家發展策略。

“太后,目前朝廷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財政困難。“黑元志直言不諱,“先皇在位時,鎮國公徐家暗地里進行人口販賣,使得朝廷財政一直比較寬裕。如今鎮國公府已滅,罪惡自然要消滅,但也影響了部分稅收,我們需要打開新的商路。“

李玄策補充道:“而且,突厥一直虎視眈眈,邊境需要大量軍費。若財政吃緊,邊防必然受到影響,后果不堪設想。“

蕭芷涵沉思片刻,說道:“確實如此。不過,先皇在位時曾多次提出減輕百姓負擔,開源節流的策略。我們可以沿著這個思路,制定長遠的財政計劃。“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眺望遠方:“首先,我們要整頓南疆稅收,恢復正常的財政秩序。南疆物產豐富,是國家重要的財源之一。其次,要鼓勵商業發展,適當減輕商稅,刺激貿易繁榮。再次,要整頓土地制度,清查隱匿田畝,確保稅收公平合理。最后,嚴格控制朝廷開支,裁撤冗員,杜絕浪費。“

李玄策贊許道:“太后所言極是。還有一點,我們可以借鑒先皇時期的鹽鐵專營制度,增加國庫收入。“

黑元志也表示贊同:“臣還建議推行均田制,讓無地農民獲得土地,既能安定民心,又能增加賦稅來源。“

蕭芷涵點頭微笑:“兩位的建議都很好。黑元志,你負責擬定詳細的財政改革方案,盡快呈上來。魏王,你則負責邊防事務,確保國家安全。“

兩人領命而去,蕭芷涵則繼續思考國家大計。她深知,要穩固朝政,必須贏得民心。而贏得民心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善民生,讓百姓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次日早朝,蕭芷涵正式宣布了一系列新政。首先,她宣布免除今年南疆的賦稅,以緩解百姓困難;其次,命戶部撥款修建水利工程,防范旱澇災害;再次,整頓科舉制度,重新修訂考試內容,確保選拔真才實學之士;最后,裁撤冗余衙門,減輕行政開支。

這些舉措得到了朝中大多數大臣的支持,尤其是那些有實干精神的年輕官員。他們看到了太后的魄力和遠見,紛紛表示愿意為新朝效力。當然,也有一些老頑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女子不應干預朝政,但在大勢所趨下,他們也只能暫時壓下不滿。

為了更好地推行新政,蕭芷涵還特意命人編纂了《永昌政要》,詳細闡述了國家發展的方向和具體措施。這本政要不僅發放給各級官員學習,也成為小皇帝元琮的必讀教材。

元琮雖然年幼,但頗具慧根。他每天認真學習經史子集,勤奮刻苦,進步神速。蕭芷涵常常親自教導他為君之道,強調仁政愛民的重要性。

“元琮,你要記住,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蕭芷涵循循善誘,“一個好皇帝,首先要讓百姓吃飽穿暖,過上安定的生活。“

元琮認真地點點頭:“母后,我明白了。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蕭芷涵欣慰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好孩子。不過現在,你還小,先把基礎學問打好,慢慢來。“

在蕭芷涵的悉心教導下,元琮不僅學業進步迅速,更重要的是,他逐漸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和治國理念。這讓蕭芷涵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除了教導元琮,蕭芷涵還特別注重選拔人才。她命魏王李玄策和黑元志推薦有才干的官員,不拘一格用人。在她的倡導下,許多寒門子弟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為朝廷注入了新鮮血液。

一天,李玄策帶來了一個年輕人,名叫楊明遠,是今年科舉的狀元。楊明遠出身貧寒,但才學過人,尤其精通財政和法律。

“太后,這位楊明遠才華橫溢,尤其對財政改革有獨到見解。臣覺得他很適合協助黑元志工作,為朝廷出力。“李玄策介紹道。

蕭芷涵仔細詢問了楊明遠的背景和學識,十分滿意:“很好,就任命他為戶部主事,協助黑元志處理財政事務。“

就這樣,越來越多有才干的年輕人被吸納進朝廷,為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蕭芷涵也因此贏得了寒門士子的擁護,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政治基礎。

與此同時,蕭芷涵也沒有忽視傳統士族的力量。她經常接見各大世家的代表,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尊重傳統的同時推進改革。這種平衡的政策,使得朝野上下逐漸形成了改革共識,為新政的順利推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半年后,黑元志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南疆的稅收已經恢復正常,各項改革措施初見成效,國庫收入明顯增加。李玄策也報告說,邊境局勢趨于穩定,突厥暫時沒有大規模南下的跡象。

蕭芷涵聽聞這些好消息,心中甚慰。她知道,這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前方的路還很長,但至少證明了她的政策方向是正確的。

為了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蕭芷涵決定召開一次大規模的朝議,聽取各方意見,完善政策。她特意讓人準備了詳細的會議議程,包括財政改革、科舉改革、邊防建設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朝議當日,大殿內座無虛席。六部尚書、九卿、御史等高級官員悉數到場,就連平日難得露面的老臣也紛紛出席。蕭芷涵端坐在簾后,年幼的元琮則端坐在龍椅上,雖然不太明白具體內容,但也裝作很認真的樣子。

“諸位愛卿,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為了共商國家大計。“蕭芷涵的聲音清晰地傳出簾外,“永昌新政推行半年來,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南疆收入增加,邊境趨于穩定,民生也有所改善。但本宮深知,這還遠遠不夠。今天,希望諸位暢所欲言,為國家發展獻計獻策。“

戶部尚書王大人第一個發言:“太后英明。依臣之見,財政改革已見成效,但還需進一步深化。臣建議擴大鹽鐵專營范圍,增加國庫收入。同時,也要繼續清查各地隱匿田畝,確保稅收公平合理。“

黑元志接著說:“王尚書所言甚是。臣還想補充一點,我們應該適當減輕商稅,鼓勵商業發展。南疆和西域的貿易往來,是一個重要的財源,值得推廣。“

兵部尚書李玄策則提出了邊防建設的建議:“太后,邊防固然重要,但長期依靠武力防御成本極高。臣建議一方面加強邊防建設,另一方面加強與周邊各國和各部落的外交往來,通過和平手段解決邊境問題。“

禮部尚書提出了關于科舉改革的建議:“科舉選才,乃國之根本。臣建議擴大科舉規模,降低考試費用,讓更多寒門子弟有機會參加考試。同時,也要改革考試內容,不僅考核經史子集,還要考察策論和時務,選拔真正有治國能力的人才。“

各位大臣輪流發言,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建議。蕭芷涵認真聽取每一個意見,不時提出問題或補充看法。這種開明的態度,讓朝臣們感到備受尊重,討論的氛圍也越來越活躍。

會議持續了整整一天,最終形成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建議。蕭芷涵總結道:“感謝諸位愛卿的建議,本宮會認真考慮,擇善而從。國家的發展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希望大家團結一心,共創太平盛世。“

朝議結束后,蕭芷涵立即著手整理各項建議,制定更加完善的改革方案。她特別重視教育和科舉改革,因為她深知,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根本。

在她的推動下,朝廷設立了更多的官學,降低了入學門檻,讓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同時,科舉考試的內容也進行了改革,增加了策論和時務的比重,更加注重實際治國能力的考核。

這些改革措施很快就取得了成效。越來越多有才干的年輕人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為朝廷注入了新鮮血液。而那些守舊派大臣,也不得不承認太后的改革確實帶來了積極變化。

一天,一位老臣在朝會上公開表示:“太后垂簾聽政以來,國庫充盈,邊疆穩定,百姓安居樂業。老臣曾有疑慮,如今一一打消。太后堪稱本朝賢后,永昌帝有此母后,實乃國之大幸!“

這番話引起了眾多大臣的共鳴,他們紛紛表示贊同。就連那些曾經對女子主政持懷疑態度的老臣,也不得不承認太后的能力和貢獻。

蕭芷涵聽到這些贊揚,心中欣慰但并不驕傲。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元琮能夠平安長大,為了蕭家能夠重新崛起,為了那些曾經幫助過她的人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蕭芷涵繼續推行各項改革措施,完善國家制度。她特別重視法律建設,命令法官們重新整理律法,使之更加公平合理。在她的推動下,一部新的《永昌律》編纂完成,成為國家司法的基礎。

與此同時,她也沒有忘記對小皇帝元琮的教育。元琮已經五歲了,開始接觸更多的國家事務。蕭芷涵經常帶他參觀朝政,讓他了解國家運作的基本原理。雖然他還小,但已經顯示出了超乎尋常的聰明才智,讓蕭芷涵感到欣慰。

“母后,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樣,做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一天,元琮天真地說道。

蕭芷涵撫摸著兒子的頭,柔聲道:“好孩子,你一定會成為一個比母后更出色的明君。母后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你將來能夠平穩地掌握大權,帶領大唐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元琮認真地點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蕭芷涵看著這個稚嫩但堅強的孩子,心中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然而,就在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魏王李玄策帶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晉王李玄成最近頻繁與朝中一些大臣密會,似乎在謀劃什么。

“太后,晉王雖然一直沒有公開反對您的政策,但他在暗中拉攏人心,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李玄策憂心忡忡地說。

蕭芷涵沉吟片刻:“晉王畢竟是先皇的親弟,有一定的號召力。不過,只要他不做出實質性的反對行動,我們暫且不必理會。繼續監視他的動向,但不要輕舉妄動。“

李玄策點頭表示明白,但仍然憂心忡忡:“太后,先帝在位時,晉王不敢有所動作,但現在陛下年幼,晉王恐怕生了不該有的心思。我擔心他會借機挑起事端,破壞太后的改革大業。“

蕭芷涵微微一笑:“魏王不必憂慮。我們的改革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支持。晉王若是明智,就會順應民心;若是冥頑不靈,那就讓他自食其果。“

李玄策見太后如此自信,也就不再多言。他知道,太后有自己的考量和布局,不是他一時急躁能夠理解的。

蕭芷涵送走李玄策后,站在窗前沉思良久。她知道,晉王的野心由來已久。先皇未登基時,晉王就曾與太子爭奪儲位,只是最終敗北。如今先皇已逝,新帝年幼,晉王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黑風婆婆。“蕭芷涵輕聲喚道。

黑風婆婆立即從暗處現身:“太后有何吩咐?“

“加強對晉王的監視,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同時,也要留意與他來往密切的大臣,尤其是那些掌握兵權的將領。“蕭芷涵神色嚴肅地說。

黑風婆婆躬身應是:“老奴明白,會安排人手密切關注。“

蕭芷涵點點頭:“記住,只是監視,不要輕舉妄動。我們要以新政為重,不能讓這些小事影響大局。“

黑風婆婆領命而去,蕭芷涵則繼續思考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她深知,政治斗爭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第二天早朝,蕭芷涵特意觀察晉王的表現。晉王李玄成一如既往地恭敬有禮,對太后的各項政令也沒有提出異議。但蕭芷涵敏銳地注意到,他與幾位老臣之間有著微妙的眼神交流,似乎在傳遞什么信息。

朝會結束后,蕭芷涵立即召見了幾位心腹大臣,向他們詢問朝中各派勢力的動向。通過這些大臣的匯報,她確認晉王確實在暗中拉攏人心,尤其是一些對新政不滿的保守派大臣。

“太后不必過于擔憂。“黑元志安慰道,“如今朝中大多數官員都支持太后的改革,晉王即使有所圖謀,也難以撼動太后的地位。“

蕭芷涵微微點頭:“話雖如此,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繼續推行改革,同時也要防范晉王可能的陰謀。“

接下來的日子里,蕭芷涵一邊繼續推行各項改革措施,一邊密切關注朝中局勢。她尤其注重培養自己的政治班底,提拔忠心耿耿的官員擔任要職,確保朝政穩定。

同時,她也沒有忘記對小皇帝的教育。元琮已經能夠參與一些簡單的朝政活動,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聰明才智。蕭芷涵對此感到欣慰,但也更加警惕,因為元琮若是表現太過優秀,可能會引起晉王的忌憚。

一天晚上,蕭芷涵正在批閱奏折,黑風婆婆急匆匆地進來:“太后,剛剛得到密報,晉王密會了幾位禁軍將領,似乎在謀劃什么大事。“

蕭芷涵放下手中的奏折,臉色凝重:“有確切證據嗎?“

“暫時沒有。“黑風婆婆搖搖頭,“但消息來源可靠,晉王這段時間確實行動頻繁,似乎在為某件大事做準備。“

蕭芷涵沉思片刻,說道:“加強皇宮防衛,尤其是元琮的寢宮,一定要確保安全。同時,密切關注晉王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向我稟報。“

黑風婆婆領命而去,蕭芷涵則繼續思考應對之策。她知道,晉王不會輕易放棄對皇位的覬覦,尤其是在新帝年幼的情況下。她必須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次日清晨,蕭芷涵召見了魏王李玄策,將晉王可能謀反的消息告訴了他。

“太后,若真如此,我們應當先發制人,拿下晉王!“李玄策義憤填膺地說。

蕭芷涵搖搖頭:“不可輕舉妄動。晉王畢竟是先皇親弟,在朝中有一定威望。若沒有確鑿證據就貿然行動,恐怕會引起朝中動蕩,不利于新朝穩定。“

李玄策思索片刻,說道:“那我們該如何應對?“

“繼續監視晉王的動向,收集他謀反的證據。同時,加強皇宮防衛,確保元琮的安全。“蕭芷涵沉穩地說,“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繼續推行改革,贏得民心。只要百姓擁護我們,晉王的圖謀就不可能成功。“

李玄策點頭稱是:“太后英明。臣會密切關注晉王的舉動,一有異常立即報告。“

蕭芷涵溫和一笑:“魏王不必過于擔心。政治本就是一場長期的博弈,我們要沉著應對,不能被一時的風波所左右。“

李玄策離開后,蕭芷涵繼續批閱奏折,處理朝政。她知道,前方的路還很長,還有許多挑戰等待著她。但她相信,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困難,為元琮創造一個穩定繁榮的國家。

天色漸晚,蕭芷涵站在宮殿的高處,俯瞰著燈火初上的皇城。遠處,街市已經亮起了紅色的燈籠,百姓們在晚風中穿行,歡聲笑語隱約可聞。這一幕讓她感到無比欣慰,因為這正是她所希望看到的:一個和平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北唐。

方老濕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山县| 大埔区| 库尔勒市| 石家庄市| 屯门区| 徐州市| 洛浦县| 沙坪坝区| 阳高县| 菏泽市| 靖州| 商丘市| 吉林市| 项城市| 永胜县| 宝坻区| 深圳市| 青铜峡市| 烟台市| 繁昌县| 盐山县| 元阳县| 香格里拉县| 深水埗区| 左贡县| 丹棱县| 平度市| 射阳县| 盐津县| 尤溪县| 专栏| 泾阳县| 大竹县| 昌乐县| 都昌县| 彩票| 海丰县| 武穴市| 巴林左旗| 两当县| 高邑县|